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头孢曲松钠治疗儿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疗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头孢曲松钠治疗儿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疗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儿童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该院2005年1月―2012年8月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86例,其中头孢曲松钠组60例,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组26例,通过检查两组患儿的大便情况及常规检查,分析头孢曲松钠对儿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疗效。结果 头孢曲松钠组总有效率78.3%,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组有效率11.5%,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头孢曲松钠;儿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121-02

腹泻是发展中国家儿童常见病,约导致240万/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1]。1996―1999年美国调查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菌时发现,沙门菌位居第2位(33%)。沙门菌食物中毒一直居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64%)[2]。目前常见的非伤寒沙门菌感染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3]。鼠伤寒沙门菌肠炎与其他细菌所致的肠炎相比,其导致的腹泻时间较长且更难治疗。夏季是鼠伤寒沙门菌的感染高峰,容易通过食物传播,而新生儿、婴幼儿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是鼠伤寒沙门菌的易感人群,多见于胃肠道疾病。林雄伟[4]等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儿科住院的小儿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共治疗86例。所有患儿均有黄绿色稀水便或脓血便,伴有不同程度发热,治疗前均收集大便做常规检查,粪便细菌培养均为鼠伤寒沙门菌。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头孢曲松钠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个月~8岁,平均年龄11月,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组26例,男17例,女 9例,年龄4月~11岁,平均年龄9月。

1.2 治疗方法

头孢曲松钠组,20~80 mg/(kg・d),加液静滴,1次/d;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组(开林) 50~75 mg/(kg・次),加液静滴12 h/d。两组均口服蒙脱石散、妈咪爱,脱水者口服ORS液或静脉补液,但不用其他抗生素。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用药24~48 h后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或恢复到正常次数,大便常规检查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用药48~72 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大便性状好转,大便常规检查RBC、WBC较前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用药72 h大便次数仍2次/d或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而必须更换药者。

1.4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用SPSS 11.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头孢曲松钠组总有效率78.3%,高于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3.7,P

60例头孢曲松钠组患儿中有13例(21.7%)对头孢曲松钠耐药,26例对照组患儿中有23例(88.5%)对美洛西林舒巴坦钠耐药,所有耐药患儿大便培养药敏结果显示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定、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药敏感,选用敏感药物治疗后均症状好转,且复查多次复查大便常规、大便培养正常。

3 讨论

伤寒沙门菌是革兰阴性菌,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约有50个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最常见,约占25%~35%[5],该菌主要通过粪-口传播,细菌侵入胃肠道后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繁殖,造成肠黏膜充血、水肿及出血,亦产生肠毒素,故患者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多变,可以呈水样、蛋花样或脓血便,主要通过大便培养确诊。目前鼠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对氯霉素、氨苄西林等普通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普遍耐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病例亦日益增多,对第3代头孢菌素亦出现耐药。有研究显示2003―2008年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从4.4%~51.4%,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从100%降至82.8%,对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的敏感率从100%降至52.8%[6]。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一项研究显示,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率普遍高于其他沙门菌。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已高达91.4%,对磺胺甲基异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亦高达82.8%,对第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也接近30%[7]。

该研究中鼠伤寒沙门菌对头孢曲松钠的耐药率约为21.7%,对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耐药率达88.5%,耐药患儿大便培养均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及左氧氟沙星敏感,可能与儿童很少使用该类药物有关。鉴于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不断上升,所以临床医师要谨慎选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耐药机制,以更好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lobal strategy for food safety: safer food for better health [R]. Geneva,2002.

[2] 朱超,许学斌.沙门菌属血清型诊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387-390.

[3] Hopkins RS, Jajosky RA, Hall PA, et al.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Summary of notifiable diseases.United States, 2003 [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05, 52 (54): 1-85.

[4] 林伟雄,丘芸,王宗杰.腹泻儿童大便沙门菌培养及药敏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9 (12):157.

[5] 王幕逖,主编.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5-216

[6] 王爱敏,何磊燕,许学斌,等.2010年夏季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分析[J]. Journal of Microbes and Infections, September 25, 2011, 6(3): 139-143.

[7] 炊慧霞,张秀丽,廖兴广,等.河南省2003~2008年食源性沙门菌耐药性变迁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8):3542-3543.

(收稿日期: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