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留日“扩招”,大饼或鸡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留日“扩招”,大饼或鸡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0年来,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意识逐渐从“留学”转为“游学”。他们并没有像1980年代的留学生前辈一样,非要进入日本的名牌大学攻读学位不可,他们只需要体验留学日本的生活。那么,这无疑给一般的私立大学,尤其是地方的私立大学提供了招生的福音。

2008年7月29日,时任首相福田康夫大规模改组内阁的前三天,日本文化部、外务部、法务部等六大部隆重推出了堪与安倍前首相“2025年前实现35万外国留学生构想”媲美并在某种意义上是其具体实施步骤的“2020年前吸收30万留学生计划”大纲。大纲强调要把推广日本高等教育的宣传工作做到位,各驻外使领馆、独立行政法人的事务所、大学的海外事务部都要全力以赴,相关网站建设也要跟上。

而在疏通“进出口”通道方面,大纲提出几点要求:一、健全留学生赴日前即可申请到奖学金和宿舍的制度;二、改善留学生在日的就业环境,并重点支持归国学生开展创业、成立同学会等活动,培养他们成为“知日派”;三、重点扶持和打造出30所国际名校,直接与欧美大学争夺生源。从这份“动真格”的纲要不难看出,2003年日本实现“10万留学生”计划之后的政策检讨过程到如今终有定论:日本希望吸纳更多的留学生。

然而,不少中国人对2004年那段赴日留学的“冰河期”记忆犹新。2003年底,乘搭“10万留学生”计划顺风车来日的中国学生为73795人,占在日留学生总数的67%。但这道洪流刚刚开闸,就因酒田短期大学事件、中国留学生杀害福冈居民一家四口事件的接连发生而被滚滚的落石所阻。媒体的质疑迫使日政府紧急收缩政策空间,而中国家长也担心孩子赴日会遭遇排挤,因此,这道经多年努力才开启的闸门重又关上。

与此同时,大陆留学生“金矿”的价值开始被欧洲和大洋洲不少国家认知,他们竞相登“陆”办展招生,不多久,即使东北三省这些有着留日地缘优势的地区,其生源也将留学目光转向别处。等到两年后日本回过头来的时候,再想通过一些政策的小恩小惠来吸引眼球已经不敷足用了,这才有了前后两任首相的“扩招留学生大饼”出炉。当然,其中细节仍然充满了东瀛本土的趣味与国际观瞻的话由。

日本大学招生的战国时代

东海学园大学教授杉山幸丸在其2004年出版的《悬崖边的弱小大学物语》一书中提出,伴随着极度少子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日本经济复苏迟缓,有相当一部分日本大学可能被淘汰。的确,2007年出现的日本大学“全入”现象,就已经加剧了日本国内的生源竞争,而近两年来,日本考生在择校时出现了不利于私立大学发展的现象。

与欧美国家私立大学独领的情况不同,日本大学排行榜上,国、公立大学的成绩向来彪炳。10月8日出版的日本著名经济类期刊《东洋经济》根据学校的财务水平、教育水平和毕业生就业率三方面的综合调查,列出2008年日本百所强校排行榜。前10名里有6所国立大学,分别为:东京大学(1位)、京都大学(3位)、大阪大学(5位)、东北大学(7位)、东京工业大学(8位)和北海道大学(9位);私立大学则有庆应义塾大学(2位)、早稻田大学(4位)、丰田工业大学(6位)和武藏野大学(10位)。这种国、公立大学领先于私立大学的优势,一直延续到该排行榜的前60名(在前60名里,国、公立大学有35所)。既然国、公立大学的成绩亮眼,而私立大学的学费又远高于国立大学,于是,考生无可避免地流向国、公立大学。

没有一流的学生就很难保住一流学校的品牌,因此,即便是庆应和早大这种顶尖私立大学,也不得不想方设法确保优秀生源的输送。据调查,庆应、早大、明治大学、立教大学、法政大学、中央大学、青山学院和立命馆大学等私立名校对生源的争夺已经从小学开始,这些大学通过开办自己的附属中学、小学来保证生源的素质和数量。

顶尖私立大学尚且如此费尽心思保证生源,一般的私立大学就更是疲于奔命。据悉,2008年某私立大学平均用于每位报考者身上的广告费竟高达35625日元(约等于2500元人民币)。而日本私立学校振兴共济事业团公布的“2008年度私立大学・短期大学等入学志愿动向”统计表显示,普通私立高校在招生时陷入苦战,2008年招生不足的私立大学超过四成。而且,考生往往集中到首都圈和京都大阪神户等经济相对繁荣、学生容易找到part-time工作机会的地方,而位于日本的四国、甲信越等地方的私立大学招生则更显吃力。而给这些苦战中的私立大学以更沉重压力的是,2005年到2035年,日本18岁的人口数量将从1220多万递减到不足900万人。

面对这种困境,不需要空谈什么大话,吸引外国优秀生源尤其是基数庞大的中国学生给日本的高教产业补血,就成为高教部门非常乐于促请政府去做的事。

日本学者看中国留日30年

10月18日,由研究现代中国各领域的在日学者组成的“日本现代中国研究学会”在东京大学举办了有关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现象研究的学术会。会上,有关中国留学生的主题报告由某大学异文化交流中心久野所长主讲。久野认为中国学生留日30年来有5个关键节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中国重启公派留学生赴日;1978年,中国一些事业单位也开始派遣赴日公费留学生;1983年,中国出台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规定》,日本首相中曾根则推出了“10万留学生计划”,双方一拍即合,在日中国留学生人数10年内增长了100倍,从1983年的160人,增加到1992年的16263人;2003年,日本完成10万留学生计划,虽然有少数中国留学生引发的事故和社会争议,但无可否认,日本的高校接收和培养了大量的中国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参加工作后表现都相当优秀;2008年,日本推出30万留学生计划大纲。

久野在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关注点:一是30年来,中国留学生对出国留学态度的变化。1985年到2005年,他在名古屋分别进行的5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对留学的态度从获得学位、自我提升,转变为想到外国学习一段时间,也就是说,不少学生的留学意识逐渐从“留学”转为“游学”。2005年受访的134名学生中,68%的受访者持这种观点。言下之意,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讲,他们并没有像1980年代的留学生前辈一样,非要进入日本的名牌大学攻读学位不可,他们只需要体验留学日本的生活。那么,这无疑给一般的私立大学,尤其是地方的私立大学提供了招生的福音。

但是体验生活也要有一定的条件要求,比如,现在很多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经常抱怨,本来想到先进国家去体验现代生活,但是到了一些国家的地方去留学后,反而觉得当地还不如上海等地发达。那么,如何引导这些消费至上的学生更多地去了解留学

所在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也成了一种对留学生的教养课程。

另一个是中国家长对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复杂心态。日本某大学2007年和2008年在北京、上海、大连、沈阳、青岛、福建招生考场上对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孩子通不过国内的高考,或者考不上国内的好大学。换言之,如果中国高教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扩大和完备,学生进人高校的比率不断增高的话。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对是否送孩子出国的考虑会发生很大变化,毕竟对家长来说,把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不是一件容易放心的事。

众所周知,中国的高校产业发展相当迅速,因此,日本的私立大学未来要争取中国的留学生将愈发不易。这,还仅仅是就中日两国之间的高校而言,并没有算上在留学市场中争夺中国生源的欧美列强。对中国留学生来讲,日本的大学已经从选择方变成被选择方。日本大学乃至日本社会要考虑的是:了解中国学生对留学日本的具体要求,切实提供能够吸引学生留日的有效措施、优质教学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

该报告引起了多名日本学者的热烈讨论,不少人担心:日本现在实际上已经有一些私立大学的留学生比例占了在校生的三成左右,据悉这个比例还可能往上涨,甚至可能达到半数或者接近半数。可这些高校是否已经做足了照顾好留学生的各种准备?日本本土学生及当地社会,又如何去接纳留学生,处理与留学生的关系?笔者理解学者们的担心,对于中日两国而言,他们提出的问题的确不仅仅关乎留学问题。犹记得2005年,笔者采访中国驻日大使馆教育处前公使衔参赞李东翔先生时,他把在日中国留学生称为“开拓中日友好未来的生力军”,他说,人员的交流,尤其是以年轻留学生为主体的这种交流,具有事关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意义,要把中日两国的留学生看成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创造和培养的财富去爱惜、珍惜。要想办法不断扩大发展这笔财富。只有以此为前提,对留学生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才能客观地加以分析和对待。

事实上,经过5年左右的权衡,日本重新确定了大规模吸收留学生的方针。这一方针下,中国学生大规模输日会否一路畅通,还要看具体办事方推进的手段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