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与其调控,不如调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其调控,不如调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教育史上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

某大学请陶行知讲课。陶先生左手抓一把米,右手抓一只饥饿的大公鸡走上讲台,他先把大米撒到讲台上,然后按住鸡头,将鸡嘴对准大米,公鸡硬是不吃。接着,他又把大公鸡放到讲台的地板上,自己慢慢走下了讲台。这时大公鸡却飞上讲台,三下五除二就把大米吃光了。陶先生再次上台,向大家鞠了一躬说:“我的课讲完了。”他用近乎无声的“演讲”,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教师的责任不在于强迫学生被动读书,而在于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那种按着头让鸡吃米的行为其实是“调控”――调动控制;而放手让鸡找米吃是“调适”――调处使适切。显然,调适比调控更为科学得当。

同理,在驾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与其调控不如调适”学生的学习。

“调适”与“调控”的区别就在于:调控有自上而下、倚强凌弱、掌控学生命运的嫌疑;而调适则需要从实际出发,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配、调整到最适宜的状态。

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非常注重调控,其结果往往是“教学过度”――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大、介入过早、挖掘过深、作业过量……压抑、禁锢了学生的学习。

其实,“调适”与“调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调适的关键是“适”――适当、适宜、适切……变调控为调适,实际是教学的一种智慧,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化。

比如,教学目标的调适。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和要求,在备教学目标时,教师常常是照搬教参,或者是想当然地写上几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必须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将教学目标调适到最合理、最科学的档次。教学目标过高,很容易消减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教学目标过低,就不能唤醒、激励并维持学生认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只有适切的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有益的发展。

再比如,教学节奏的调适。节奏快是不是教学效果就好呢?未必。只有环环相扣、张弛有度、激活思维的节奏才能让学生有如沐春风般的欢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因时制宜、因势利导。以语文教学为例,一节课上是以解读文本为主,还是以整合结构为主?是以增加学养为重点,还是以欣赏品味为重点?这些都需要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和课程内容的实际出发,调适教学的节奏。

还比如,教学情绪的调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情绪影响甚至左右着整个课堂的轻重缓急,根据班级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高兴了应开怀大笑,痛苦了应心酸流泪,愤怒了更应旗帜鲜明。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一味地面孔冷冰冰、话语硬邦邦,缺少变化和变通,不把情绪调适到最佳状态,那么课堂教学应有的氛围和效果是难以实现的。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显然,过分调控只能暴露教师操控和主宰教学的本来面目,而得心应手的调适,却能不露痕迹,达到有心无痕的教育效果。

调适与调控虽然都是教师的“调”,但为适而调还是为控而调,其中蕴含着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调适是我们教师的应然选择。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发现和调适,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与个性,然后采用调适的策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益。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不应把调控力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而对课堂调适得是否得当、娴熟,倒是判断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笔者坚信:与其按住头让鸡吃米,不如放手让鸡自由找米吃;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其调控不如调适学生的学习。

(作者系江苏省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