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高职院校“系部管理”模式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高等院校的多年扩招和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基数的下降,加剧高校的竞争和淘汰。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在这种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是关系到地方职业教育、经济建设长远发展的大事。本文从构建高效,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系部管理”模式的角度出发,探讨职业院校改革管理的模式和促进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系部管理 模式 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在我国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下,整个高职体系发展迅速。部分独立职业院校同时存在着生存问题。其一,各名牌大学相继联合创建职业成人学院或建立二级职业学院,其强大的教学资源对地方独立的高职院校产生了巨大冲击,对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也产生重要影响。其二,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18至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人。
一、当前高职院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的校级管理机构过于庞大,基层管理力量薄弱,形成了教学管理的倒三角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和新加坡院校相比,行政管理内容大体相似,而新加坡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比较精简,中层行政管理职能部门较少,中层干部职数也较少,每个中层部门有比较多的职能分工。12个部门有15.5个中层干部(其中有1人兼2个部门主任的情况),平均每个部门有1.29个中层干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层行政管理部门稍多,岗位职数相对也较多,14个部门有28个左右的中层干部,平均每个部门有2个中层干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除设置有内部行政管理机构以外,还设置有党和群团等中层部门以及相应的中层岗位。
2.职能部门对系一级的实际管理造成多头领导,请示、报告、批示手续繁多,工作效率低下
部分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还是以前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机构大,部门多,一件工作的实施要经过多个部门和领导的批示才能进行。造成人力、时间的浪费。
3.缺乏激励机制
教学第一线的工作在系(部),系部日常管理工作内容多、广、杂,又面对学院级各职权部门的多种检查,工作成绩不易量化,可操作性也较差。而系一级领导在招聘、工资分配、解聘等人、财使用方面决策权很少或根本没有,造成考核、奖励等机制运行不到位,这不利于调动系部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热情。这些现象的存在障碍了学院的发展,影响了学院的生存,这需要我们探索一种更合理的高校内部管理模式。
二、高效的管理模式是当前职业院校强化管理,提高绩效改革的必经之路
高等职业教育是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来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要求高职院校要广泛深入社会调研,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充分结合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培养社会实用人才。而现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均是按专业来划分的,如何培养、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等整个设计与培养过程都是由系(部)来具体完成。现行职业院校院级管理是要面对多达二三十个专业的规划与管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层面的广泛性,使各系专业的具体工作上报、核准、实施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有时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成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管理工作责任下移,创建一种学院在办学方向、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宏观调控基础之上的管理在系(部)的学院内部管理模式,突出系(部)的本位管理,在人、财、物等方面提高系(部)的统筹与决策权,从而增强系(部)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三、构建高效的职业教育“系部管理”模式
1.全程参与,系统规划,突出主体
一所职业院校的具体工作都是在系(部)来实现的,系(部)的管理者和从事教学的教师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及过程设计有绝对的话语权。在专业的开发与设计除了要广泛听取相关专业的教师、系(部)领导的意见外,应要求相关系(部)从市场调研与开发、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设计过程全程参与专业的系统规划,为学院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2.落实责任,分清义务,共同创建
“系部管理”模式是在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基础建立起来的,是在学校的党委和行政领导监督下,独立自主履行职能,完成学校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并全面负责组织领导全系的教学、科研、财务、财产、人员聘任、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这要求系(部)的领导者首先应是规划者,要对本系的发展计划和各阶段目标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具有前瞻的考量,而且他构建的团队和管理机制可使每位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并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系(部)主任应成为系(部)建设的服务者,是系(部)团队成员工作与生活中坚强的依靠和后盾。系(部)主任还应成为其成员的思想引导者,指导与帮助每一位成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帮助规划及提升其专业知识体系,并引导全体成员为实现共同愿景而不懈努力。只有这样,系主任才能保证系各项工作的开展充满活力。
3.健全机制,目标管理,提高绩效
在“系部管理”模式下,管理职能得到加强,要重点抓好专业规划、规章制度、系统管理体系建设及落实。如制订本系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培养计划、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规划、课程教学计划、“二精,二师,一团队”的创建规划,学生职业评估方案和确定考试方式,提出解、聘任课教师名单,与企业勾通提出系里各专业招生可行性计划,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等等。
“系部管理”模式其本质就是扩大各系办学自,这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最大化挖掘人力资源在教学、科研潜力,减小学院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其一,学院实行各系效益工资和补贴总额包干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在经费的分配上,学院可依据各系的在校生人数,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系部,实行各系部工资和补贴总额包干和管理费用包干,保证系在总额不超标的条件下对计划外经费的使用权。从而使学院管理更有效率,更能体现务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系(部)领导的责任心。有利于各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有利于各个系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协作局面的形成。其二,因学校拥有各系主要干部任免权、专业设置决定权、经费总量分配权、规章制定和工作目标的监督考核权等,把握着各系的建设与发展方向,从而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其三,由于相关责任权下移,使学校精简机构,减少冗员,转变机关职能,加强宏观决策力度,提高了办学效益。学校可参考各系上报所需人员最低编制,结合每年学院整体发展规划以及各系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来确定各系当年教职工总编制数、各类人员职数,并制定各级人员的任职条件。在定编范围内,各系在依据学校有关规定评聘各级教师、技术人员、工人和系副职以下干部,安排教职工工作。落聘人员统一上报学院,由学院另行安排。
4.“系部管理”模式的机构设置的设想
系部的机构设置是以教研室为基础,系办公室为辅助的设置方式,教研室分专业与基础两个科室;学生管理为辅导员室;系办公室下设教学督导室、后勤服务两个部门。
专业教研室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科教师需要建立的,下设各专业教学组。基础教研室是针对全系或全校性不同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公共课程教师而建立的,下设系内专业基础课教学组和校内专业基础课教学组。辅导员室下分各专业导员组或从机构精减考虑一个专业设一个辅导员。系办公室下设教学督导室、后勤服务室两个部门。教学督导室主要是完成本系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检查与评估;专业设置评估、教师考评、系部发展规划起草等,拥有系部发展参谋与决策的权力,其成员为系部主要领导及系部里拥有最高专业职称的教师或系里省内外专业知名度高的教师。后勤服务室包括对实验室、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的管理;教师考勤、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两大类工作。
5.创建“二精、二师,一团队”的教学体系
进一步完善教研室的工作职能,倡导以教学、科研为主的基层学术团队和管理与执行机构,创建“二精,二师,一团队”的教学管理体系。教研室主要由某一学科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任务是开展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术权威在教研室工作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如负责组织实施学科(专业)建设、精品课及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施教学计划;名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在系的总体规划指导下,承担学院下达的其他任务;提出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意见;决定本科室教师及职工的考核等级;对教职工的聘任、教学计划的制定、职称晋升提出建议等。
四、宏观调控,机制约束,健康发展
针对系部管理模式,学院要出台针对系(部)的系列规章,在人事权、财权等方面明确系级教学单位的职责和权限,以确保以系为中心的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同时,要建立相配套的约束机制,在人事权、财权及专业设置等政策方面进行宏观调控,使各系的发展始终以学院整体利益为中心,以保证系部管理模式有序健康地运行。
总之,系部管理模式使系部在职业学院发展中,由后台走上前台,便于各系部的有效管理,提高了各系部工作效率,使学院的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的管理最大化发挥潜力,为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高效的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郑荷芬.浅议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5.1.
[2]杨和平.论高职院校经营[J].教育与职业,2005.09.
[3]王小梅.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