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带孩子走进古诗的情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带孩子走进古诗的情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笔者认为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抓住诗歌的本质特征,更有助于完成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本文试以古诗教学在整合资源、想象感悟、吟诵诗文、习作拓展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丰厚学生情怀,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润泽学生生命,培育良好人文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情感

一、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存在的不良现象

古诗就像璀璨的明珠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古诗教学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要架起一座通往这个文学圣殿的桥梁。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每一篇古诗文作品,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其中蕴藏着人生的智慧,人情的美好。深入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情感,是陶冶学生情操,润泽学生生命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现在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本来意蕴深厚、营养丰富的古诗词大餐,被不少教师弄成了一堆索然无味的烂白菜,古诗词的教学也最终被简化成解词、背诵,学生往往只能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不能从教学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不能感悟到情景的美妙,更谈不上学生对诗人、诗情的激情共鸣。

二、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几个策略

(一)拓展资源,在整合中生情。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采用串联教学法进行教学。串联了一些相关的诗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开阔视野提供途径。教师课前课后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鉴赏介绍、相关作品等资料进行收集、交流。试着把描写同主题的、同作者的、同事物……的诗分别列成一块,在相应的时机里让学生诵读。

比如:串联同主题的作品。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二)放飞想象,在鉴赏中悟情。如果说感情是诗的生命,那么想象则是诗的翅膀。诗人缺乏想象,诗絮便无法灵动飞翔;读者缺乏想象(再造想象),鉴赏只能停留在感知的初级阶段。在教学《咏柳》时,为了能让学生感受诗人笔下春柳的青翠、婀娜和可爱,笔者是这样引导的:读“二月春风似剪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个“似剪刀”字,引发了学生无尽的想象,激活了学生无边的潜能,生发了学生对春天的深刻体悟,继而把学生带进春天的季节里。)学生1说:我仿佛看到了柳枝吐绿时节,气温乍暖还寒,细长尖尖的柳叶很像剪刀的样子。学生2说:我仿佛听到了燕子的叫声。到了春天,燕子飞来,而燕子的尾巴就似剪刀……

就这样,一副生动的“春意图”就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了在古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做合理的想象,把诗词语言还原为生动鲜活的具体形象,进而去感受诗歌的诗情画意,去领略情景交融所产生的意境美。

当然,这一教学策略的操作,必须注意这样一点:找准想象点。像上述案例的:“似剪刀”就可以诱导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那么想象点该如何去抓呢?我认为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对古诗不厌其烦的“百遍读”。这样,既熟悉了文本,宏观上把握了文本的主旨,又能够深入感悟文本,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想象点”。其次,要联系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象”的源头,不是别的,就是生活的体验。只有知识和生活联通,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从古诗鉴赏中悟出“情”。

(三)千吟百诵,在诵读中抒情。把握诗歌的情感,把握好诗词节奏,最好的方式就是吟诵。在实际教学中可用多种方式吟诵。可以由老师范读、播放教材的示范朗读声像带,特别是—些著名播音艺术家的朗读,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自然流畅、娓娓动听的声音气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诗中意境,为诗歌的音乐美所陶醉。但是范读也只是一种先导,只有学生自己吟诵,才能体会出诗歌的情感,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

如王崧舟在《长相思》教学中就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师的范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听(听老师或录音范读)、看(默读)、读(出声朗读)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言语材料,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在感悟每一个画面时,都先让学生读了再说。让《长相思》在诵读中流淌,学生在朗读中体验着情感、深化着情感,逐步由“感悟”到“感动”,感悟词人的理想与壮志,为纳兰性德保家卫国的精神而感动。

(四)学以致用,在操练中融情。由于情感是富有个性特征的,教师要善于将学生获得的价值观、信念、组织到一个内在的和谐的系统内,用来指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受到一次完整的情感教育,这—层次的实施可以通过续写、改写、写读后感,与诗人对话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来进行,以再次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让学生以《瞧这一家子》为题进行扩写练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以《朋友,再见》为题,叙述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卢纶的《塞下曲》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进行写人文章的训练。这样,以习作为平台,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就会放飞想象,趣味盎然,入诗境,悟诗情。

三、结束语

古诗词短小精悍,寥寥数十字,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老子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学习古诗词,如果教师从文中仅“有”的区区数十个汉字表面下功夫,就很难让学生领悟到古诗词的意蕴美、情致美。教师要懂得从古诗词的“无”处着手,化难为易,化平淡为神奇,让学生进入时空隧道,穿越遥远的年代,深切体会古代仁人志士的情操和美德,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古诗课堂教学充满情致,散发迷人的气息。但我们必须明确,情感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它并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能期望通过潜移默化,点滴的浸润而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财贵.儿童经典诵读基本理论

[2]刘晓东.儿童教育中的南辕北辙——兼评幼儿读经现象

[3]刘晓东.“文化教育”和“科学教育”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吗—就儿童读经问题与王财贵先生商榷

[4]杨慧.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