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石笋的诉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石笋的诉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叫几块石头开口说话,肯定让人觉得诧异。但是,科学家却有这本事。

中国贵州南部的荔波县,是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和森林结合地区。地下溶洞之中,布满鬼斧神工的奇柱异石。科学家让这些石头讲述了一段绵延久远的故事。(图1)

2008年春节前夕,在贵州荔波县一个溶洞中。一群人在紧张地忙碌着。

他们先用凿子向一根石柱根部凿去,直至将石柱凿出一个缺口。

随后,开始手脚并用地推晃石柱,眼看石柱摇摇欲坠,随时就要倒落。

这个看似普通的石柱并不普通,它叫石笋,是当地人眼中的宝贝,已有16万年的历史。(图2)

他们是谁?

为何要公然采凿一个如此古老的宝贝?

荔波茂兰自然保护区位于荔波县南部,处在贵州高原南部斜坡地带。

这里,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绝无仅有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也是学者眼中罕见的生物基因库,因此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这里地表陡峭、基岩、土壤极少,岩石率在80%以上。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些的基岩上,竟生长着2万公顷郁郁葱葱的森林,因而被称为"石头上的森林"。

荔波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大量游人前往。(图3——1 图3——2)

然而,近年来一连串事件的发生,令荔波地区成为地质学家经常光顾的地方。

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隐藏着关于古气候变迁的奇特密码。

2008年,一场罕见严寒席卷了中国南方,由于气温过低形成大面积冻雨。一夜之间,温暖的南方出现了寒冷的东北才能见到的景观。

而同时,在中国大地上气候异常多变,极端的气候事件频繁地发生:

2006年,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桑美”登陆中国;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横扫中国南方七省。

2006年,四川遭遇历史罕见高温伏旱;强沙尘暴频袭中国北方;北京一夜降尘33万吨;北方出现14年来最严重的酸雨。

这一系列极端现象,引起了人们重视。也有人提出疑问,难道如同影视作品中的可怕景象,真的会向真实生活慢慢逼近?

其实,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在46亿年漫长历史中,气候曾经多次转变。

距今16万年前是干冷严寒的气候,接下来,气候发生变化,开始向温暖湿润的气候转变,随后又进入相对温暖时期。

地球也有四季,随着时间的变化,地球在冷热气候之间,做着规律的运动。

那么,今天究竟位于哪个时间节点?未来的气候,又即将朝哪个方向发展?

在荔波茂兰自然保护区内,就隐藏着解开这个问题的神秘钥匙。

专家们正是在找寻揭开古代气候变迁的重要线索。他们相信,在这些石笋身上,记录着神秘的远古密码。

远古密码为何会藏匿于石笋之中,地质专家又将从这些密码里面解读出什么样的秘密?

张美良研究员,国家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成员,常年从事气候变化和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于采集石笋颇有些经验。

张美良:采石笋像砍树,先把石笋根基弄松,如同砍树时先用斧头砍出一个缺口,然后顺势一推,石笋就会倒下来。

这时,由于对石笋倒落方向判断有偏差,石笋在跌倒瞬间摔断成了几截。这样一摔,石笋会不会受到破坏?是否就废弃了呢?

专家说,采集的石笋并不需要十分完整,太长的部分也要截断。不过,有一点非常重要,一旦出错,将对研究造成巨大影响,那就是每段石笋必须按照生长顺序排列标记。

位于桂林的岩溶地质研究所,是一个石笋博物馆,无数的石笋躺在这里。

在外人看来,它们就是普普通通的石头,然而在专家眼中,这是一本本大自然撰写的编年史。(图4)

石笋为何会被称为破解古气候的密码,它们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荔波茂兰自然保护区,以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为主,这里的岩石多为碳酸盐岩。

无数错综复杂的水流网络流经地下大小洞穴,为这些洞穴留下一幅幅罕见奇景。(图5——1 图5——2)

溶洞里的地下水,经过碳酸盐岩的缝隙,从洞穴顶部滴落下来,常年累月滴落到洞底石灰岩上。

这时,水中的物质与岩石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水滴蒸发后,留下钙化物质,不断积累,经过漫长岁月慢慢地长成石笋。

张美良:从洞顶往下生长的叫石钟乳,或叫钟乳石。从洞底往上生长的通常称为石笋。(图6)

石笋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每千年才生长1厘米,在它们缓慢生长过程中,气候信息在不知不觉间被偷偷地记录下来。

有这样一句名言,你能回望多远的历史,你就能前瞻多远的未来。这句话用在气候变化上,似乎也很恰当。

袁道先(中科院院士 国家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为了知道未来气候的变化,就要从过去气候的变化中寻找规律。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找适于分析和研究的古环境,通过了解过去来探索未来气候变化的规律。掌握了规律,才能知道明天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但要知晓过去了那么久的古气候,似乎并不容易。

在自然界里,能记录古气候的载体很多。首先最直观的,是人类自己的记录。如果再往前追溯,那时没有语言,没有文字,甚至可能还没有人类。

那个时候的气候变化,谁能告诉我们呢?

人类最聪明的地方,就是善于利用工具,寻找帮手。珊瑚礁、冰心、黄土、树木,都是记录古气候的载体。不过,在测定年代时都有一定局限性。

比如:珊瑚礁仅分布在热带海洋,采集有很大难度;冰芯的古环境信息记录较长,但仅分布于两极和高寒地区;树木年轮记录的信息相对较短,并且有可能出现多年轮的年轮假象;黄土中包含信息的时间跨度亘久,但其分辨率很差。石笋却具备以上材料没有的优点。

石笋一般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溶洞体系中,外界干扰因素小。更重要的是,它和雨水的多少,有着直接的联系。

袁道先:石笋生长得快与慢,跟外面的降雨关系非常密切。外面下雨多的时候,石笋就长得快,外面下雨少的时候,石笋就长得慢。根据这个道理,可从中提取过去气候变化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