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三生教育”教学实践的实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三生教育”教学实践的实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三生教育”的概念、“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三生教育教学实践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 “三生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 模拟情景 实验研究

“三生教育”是云南省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事业而提出并实施的新举措。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要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创新教育的理念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努力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避免和克服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弊端,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足[1]。本文阐述了“三生教育”的概念、“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三生教育”教学实践的实验研究。

一、“三生教育”的概念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2]。“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3-4]。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二、“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生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生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要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必须以“三生教育”为基础,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共同推进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对受教育者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三生教育”和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紧密相连,是促进学校教育整体化,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德育目标的有力保证;他们的教育目的都是让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三生教育”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使个体人转化为社会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实验研究

“三生教育”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理念的存在。“三生教育”是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活动[5]。

我们在实验研究中采用的主题式教学,主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达到能够将“三生教育”切实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去的目的。

我们在实验研究中采用的讨论式教学,主要要求配合“三生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系列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专题,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形成书面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增强教育的效果。

我们在实验研究中采用的渗透式教学,主要要求教师在其他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要积极渗透“三生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分析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模拟情景与“三生教育”教学实践关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模拟情景能够促进“三生教育”教学实践。“三生教育”课程具有整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几种内在特征,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创造过程中更好地开发潜能。

参考文献:

[1]徐光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应用中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2004.11,VOL4,(6):116-117.

[2]严明杰.“三生教育”在大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2月,VOL2,(6):66-70.

[3]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4]周利兴.试论“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人文社会科学专辑,2008,VOL34:119-122.

[5]罗明东.三生教育本质论[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1):6-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