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展以课例为基础的“同课异构”,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展以课例为基础的“同课异构”,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普及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上,学校教研组开展了许多研讨活动,但反思我们的工作,发现存在备课形式化、研究个体化、研讨一味求异等问题,严重影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同课异构”是对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采取比较研究的教研方式解决本校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关键词:校本教研 同课异构 有效教研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它是以本校教师为教学研究中的主体,以本校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困难和问题为研究对象,依托学校资源和优势进行教师合作性研究。

一、校本研究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校本研究的实效性

首先,过于注重对教材教法的文本教研,忽视人本教研。文本研究即教研活动目的在于把握教材目标、内容、资源,忽视三维目标的实现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其次,单方面注重发挥专家的指导性作用,忽轻视同伴互助。教师需要有专家的专业引领,但是,同伴互助“有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落差,可以引发艺术切磋与教学研究”,开发和利用差异资源,教师才可能成为真正的研究主体。

再次,以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为主,缺少互动的群体研究。个人反思是教研活动的基点,但“同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二、以课例基础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能有效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以课例为基础的“同课异构”是教师为了解决校本的教学问题,针对相同教材课题,依据不同学生、教师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构思、教学方法、实施途径,建构差异性课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同伴的课堂观察与比较反思等研究活动综合而成的一种教研模式。

首先,具有教学反思功能。它致力于“创造性用教材教,追寻自己的教学思想与风格”,通过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并进行反思,将认识上的冲突转变成智慧碰撞和学习的机会。其次,具有合作提升的功能。将对话机制引入教研活动之中,促进学校教研常态化,形成平等、互动的教研群体和氛围。再次,具有校本教研的功能。校本研修强调实践环节,同课异构针对本校教师提出的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把存在的共性问题提炼成专题,组织教师围绕问题的开展以案例为基础的“同课异构”,形成由“问题——行动——反思……”铺设的校本教学研究的征程,使教师经历“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是否解决问题——又发现什么问题”的过程。

三、以课例为基础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

以校本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研究为基础、以教后反思提升为着力点,基本流程如下:

(一)确定主题和形成教学预案

确定教研专题。可以通过课例展示或者听随堂课,观察教与学,在交流中确立教研主题。也可以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大家在教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困惑,确立校本主题。

异构前的集体研讨和教学预案的个性化设计。教师个体教学预案初步形成后,教师将设计好的教学预案进行交流展示,教研组围绕教研课题,集体钻研教材、课程标准。授课教师在研讨后,根据教师个性化理念和学生学情分析进一步完善教学预案。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的个性化选择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

(二)异构实践与进行听课观察

教师依据主题,用心听取和观察课堂,以做分析。具体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观察:

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的观察比较,这是首要视角。听课者带着“目标是否合理?是否达标?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等问题进行观察和比较。

教学设计创新性的观察比较,这是对教学亮点的观察。一是看情境的创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看教学环节的创新是否符合认知规律;三看课堂是否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研究的主体;四看教学评价是否适度有效等。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可以从情绪饱满度、思维活跃度、发言积极性、回答正确性、创新性、师生情感交融等设计观察量表,分析课堂环节“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教学资源的观察比较。观察执教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能否创造性地利用教师、学生、课程、社会等多种资源,因势利导,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三)评议课堂与进行反思提升

评议课堂是同课异构实践后的集体研讨环节。“同课异构”式的教学研究,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评议反思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在评论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评课要有准备,忌信口开河。对听课时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综合,概括本质问题并使之上升为理性的东西。二是评课要有重点,忌吹毛求疵。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并从“如果我来上这节课该怎么上”提出改善的建议。

反思提升则要求实验教师依据教研活动给出的课堂修改建议,对自己的教学预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由执教者再次重构。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创新地加以再实践、再总结。只有不断继续滚动实验,才能构建出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希望通过探索和改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且大大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友实.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2008

[2]王洁,顾泠沅.《学校教研活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上海教育》2005年5A

[3]王少非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4][美]StephenD.Brookfid:《批判反思型教师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