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街区环境提升对区域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 点:北京藏经馆胡同11号·嘉诚印象二层会议室
时 间:2013年7月18日
参 会 者:中关村科技园雍和园管委会党组书记贾红梅、中关村科技园雍和园管委会纪检组长王树春、北新桥街道青龙社区主任王学义、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衍用、五道营商会会长刘源泉、藏经馆胡同11号嘉诚印象创意总监刘雷、方家胡同46号负责人刘军等
主 持 人: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管委会副主任 贾邦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议题是“街区环境提升对区域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重点以青龙地区的改造为例,希望大家献计献策。青龙胡同位于北京北二环现代楼宇与传统胡同建筑的结合部,是典型的胡同风貌保护区的缓冲区,地区发展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代表了北京最后一批亟待更新、却又缺乏示范模式的胡同区域。在我们实施胡同改造的过程中,不免会碰到一些问题,比如:交通组织混乱、基础设施待完善、沿街商铺业态低端、胡同环境脏乱等。希望听取各方意见,使得青龙胡同在营造胡同整体创意生态环境的同时,让周边居民、商户、上班族等聚合起来,得到多赢的结果。我们先请中关村科技园雍和园管委会党组书记贾红梅介绍一下青龙胡同地区的环境改造相关工作。
中关村科技园雍和园管委会党组书记 贾红梅:作为北京旧城核心区,东城区的发展始终面临风貌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矛盾。如何在保护北京古都风貌前提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化胡同创意生态,并且通过街区环境的提升对区域产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呢?就着青龙胡同地区环境改造的话题,我们来谈一谈。青龙胡同环境提升工程改造区域为青龙胡同及藏经馆胡同局部,现路宽8~15米,改造长度为450米,改造深度为胡同街面及沿街建筑立面。我们将需要改造的建筑分为四类:拆除新建类、外观改造类、设施完善类、建议拆除类。
2013年,我们将会从东向西逐步推进青龙胡同环境提升工程:重点启动歌华大厦周边环境改造,带动项目建设与产业置换,向西延伸至藏经馆胡同,营造现代楼宇与创意胡同和谐共荣的产业发展氛围。同时,即将建成修建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大厦,是重点项目,也将起到带动周边创意资源升级的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胡同的交通规划和停车管理问题。此外我们还希望通过街区改造,使得区域产业业态得到整体提升,不仅让青龙地区的居民、商户安居乐业,还要让上班族以及游人在这个区域里得到休闲娱乐的一条龙服务,让他们驻留。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给我们一些好的建议。
北新桥街道青龙社区主任 王学义:我的关注点主要在居民问题上。我希望在街区改造中,能够使社区居民得到一些实惠。我们要真正出台一些惠民政策,让居民看到,环境改造不仅不会打搅他们原有的生活,反而还会使其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和提升。这里就牵涉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街区内乱停车的整治、街区环境卫生的维护等等。
方家胡同46号负责人 刘军:我以方家胡同46号改造的经验来说一说。首先,如何让本地居民的生活融入进改造提升后的街区产业业态里,这是不容忽视的首要问题。其次,我认为现在改造工程还存在的一个疑虑是,有没有一家专业的公司去规划统筹街区改造这件事?因为专业性的公司更加明了如何去有效整合街区资源。第三,现在咱们所做的街区工程大多还只停留在街区的表面,临街的环境改造做得非常好,但却可能忽视了街区纵深线的改造。第四,就是消费业态的问题,我们要有大业态布局的观念。比如就像贾书记所说的,如何让青龙地区的上班族、白领在下班后也驻留在本地区内,而不是让他们只有到什刹海、三里屯才能休闲娱乐,这就需要青龙地区在吃、住、娱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产业提升。举个例子,什么时候星巴克咖啡,能够进驻北京老胡同了,就说明现代工业文明与我们的历史文化挂上钩了。
五道营商会会长 刘源泉:看了青龙胡同地区的改造方案,让我也深受启发。我比较深的感触是,我认为东二环与北二环的连体性还不够,具体就是指东直门、北小街、雍和宫地区,这几个地区的产业业态差异特别大,没有联动起来。那么这就需要青龙胡同地区,发挥其本身的自治能力。这其中有几点困难需要注意:首先,执法非法与超范围经营、执法经营与培育市场这之间的关系矛盾亟待解决。其次,是业态准入问题,要得到执法部门的支持。我们要先把渠做好,然后水才能够进入。第三,是房产资源占有问题。这要由市场决定,我们要站在实际意义的角度去考虑。
藏经馆胡同11号·嘉诚印象创意总监 刘雷:作为青龙胡同地区内的文化创意单位,青龙的区域改造工作,嘉诚印象也一直都有参与,我们希望企业在街区改造的过程中也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此我有几点建议:一是青龙胡同的改造能否延伸一下。因为青龙胡同与藏经馆胡同是相连的,可以说这两条是贯穿的街区,而街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让周边资源都联动起来,才有可能盘活整个区域的产业业态。二是,中国的建筑结构大多是独立而封闭式的,比如青龙胡同附近的歌华大厦与雍和大厦就没有与周边的胡同互动起来,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很弱。要让大的现代文化建筑设施与周边胡同互动起来,这是需要考虑解决的。三是从改造机制上来说,区域本身产权不可控的现状,就决定这个街区改造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用一种好的机制去推进改造工作,发挥多种资源的优势去营造一个全面的创意生态环境。
圣唐古驿负责人 徐东:我非常赞成前面几位的意见。我认为街区产业提升,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整合区域资源,打通区域里各文化创意企业与商户之间的联系壁垒。我们要让这个街区的意义多一些,它不是某一种产业业态的反复复制,而是既要多元化,又要有统一的主题。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王衍用:我从宏观层面上说一些我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首先,我们应该从景观环境、文化环境、商业环境、居住环境等几个层面上去梳理这个街区,明确各个层面的范围和定位,梳理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我们要从宏观“系统”的角度,去解读街区,不能把街区里的各个事物都孤立起来,这就好像中医理论。第三,要立足于物质、精神文化与精神活动三个层面去同时推动街区改造,找到适合青龙胡同地区的街区改造模式,不能急功近利。
对于青龙胡同地区,我们需要读懂这块地。举个例子,比如找到青龙胡同的文脉,过去青龙胡同的文化印记是藏经馆等,现在我们则要打造数字传媒高地,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青龙胡同的过去与现在甚至未来的这种文化脉络串联起来。我们要让这种文化创意的产业链延续起来,让历史文化有机地转化为现代文化产业业态。
主持人: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共同为青龙胡同地区的改造出谋划策。街区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要涉及到物质环境改造,还要涉及到文化环境改造,这需要我们去共同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胡同生态发展新模式”,通过挖潜空间资源、优化配套设施、搭建产业服务平台等方式来促进区域产业业态的升级。
谢谢大家参加今天的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