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第一草书 第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赏析提要: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反映了中国近300年来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见证了中日两国书法交往的重大事件,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专家鉴定是“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堪称国宝。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士澍、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等60多位专家名家评价解析,中央电视台等80多家媒体报道,《江苏艺术网》开辟专题《国宝林散之手卷》。2010年,文物出版社将这幅手卷出版成书《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以此纪念林散之先生逝世20周年。估价这件顶级艺术品,应该超越种族、超越国界,应该站在人类艺术的顶峰。
中国文化与文物研究所所长、长风国际拍卖(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休先生谈到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时说:“书坛可名大家者,百年不过数人。世人尊之为‘圣’者,千年一出。自大王以来,一千六百余载,二三子而已。以草书论,能跳脱古人,师范后世者,张颠怀释、玄宰觉斯诸家,屈指可数。识者尝誉散翁为‘王觉斯后第一人’,实不为过。《中日友谊诗》乃传世名迹。诗文平实祥和,立意高迈,颇具唐宋大家风范。书法气息贯通,珠玑一盘,非终南得道,蓬莱成仙,何人能指挥管城,书此华章?是为重宝,稀世之珍也。”
欣赏这幅旷世杰作应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艺术价值。草书线条的最高境界就是“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虫蛀纹”等。这些形象化比喻的笔法,是书法家耳熟能详的,更是多少书法家一生奋斗的目标。可是,近百年来,能写出如此笔法的书法家却是少而又少。然而,林散之先生的草书《中日友谊诗》就是诠释古人“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虫蛀纹”等笔法的光辉典范。《中日友谊诗》之所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她传承了中华草书艺术的技法精髓,彰显了中国草书艺术的人文精神,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
第二,学术价值。《中日友谊诗》是书法家研习“林体”草书笔法墨法的样板,是收藏家鉴定林散之作品真伪的标杆。《中日友谊诗》还更正了林散之第一次会见日本书法代表团的时间:是1975年3月,而不是1973年3月。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先生在论文中写道:“《中日友谊诗》题材重大,经历传奇,影响深远,是林散之草书创作中罕见之神品,堪称‘林散之王’。研究其价值,很有必要。我认为,仅从书法的角度来探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来研究。”
第三,历史价值。《中日友谊诗》见证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两国书法友好交往的重大历史事件,捍卫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中国书画鉴定家萧平先生从历史史料的角度对这幅作品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他写道:林散之草书赠日本书法访华团诗作四章卷创作于1975年3月,除了赠送给日本一卷以外,国内只有3卷:一卷创作于3月12日,以后又补款赠给他的学生冯仲华。第二卷于1976年5月补记后送给了季汉章。这一卷创作于1975年3月15日,是林散之先生自存之稿。苍遒生动,一气呵成;诗书相映,堪称双绝!
第四,市场价值。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被称为“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国宝”。中国书法家名誉主席沈鹏、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士澍、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上海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吴少华等60多位专家名家评价解析,中央电视台、《中国收藏》等80多家媒体报道,《江苏艺术网》开辟专题《国宝林散之手卷》。2010年4月,林散之研究会、文物出版社和林散之的后人联合将这幅手卷出版成书《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在全国发行,以纪念林散之先生逝世20周年。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决定了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的市场价格,不是看尺寸谈价格,而是按质按件来考量。如果一定要以尺来计算,至少是林散之一般草书价格的几十倍,还可能更高。估价《中日友谊诗》这类顶级艺术品,应该站在人类艺术的顶峰,超越民族,超越肤色,超越语言,超越国界。草书《中日友谊诗》是华夏中国的!也是世界人类的!
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现由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先生珍藏。
(作者系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栏目顾问:林筱之(林散之长子、著名书法家)
宋玉麟(江苏省美协主席、林散之作品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