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教育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教育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挥潜能,这种状态是个体心理素质的表现。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学生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能力,同时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那么数学美吗?抽象数学思想的大师罗素曾直言不讳地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一种觉得高于人的意识――这些至善至美的标准,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家庞加蒹、阿达玛等都对数学美有过深刻的论述。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欣赏、感受数学的美呢?下面就对我自身的感受,谈一下自己的感想。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08级教育的学生给他们开设数学名题欣赏,这门课的开设能够很好的使学习教育的学生更广泛的接触数学领域,让他们从不同的层次去感受、欣赏数学美。

一、用奇异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实体为数学创造了良好的模型,因此数学的结构在一定的领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奇异性是指对这种稳定性的破坏,当然这种“破坏”是美学中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对原有习惯的一种美的突破。

例如在给他们讲神奇的幻方的时候,当介绍到刻在龟背上的文字时候。他们便不得不惊叹,数学是多么的美妙。

二、用相似美掌握知识规律

数学图形与式子相似,数学命题的相似,数学关系与结构的相似,数学规律与方法的相似,都是数学中的相似因素,利用两个事物间的相似性,在数学中可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猜想、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到贾宪、杨辉三角时,由(a+b)0。(a+b)1,(a+b)2,(a+b)3…展开式的系数,通过猜想、类比、归纳、推广到一般(a+b)n的展开式的系数的一般形式(杨辉三角形),又由杨辉三角推出最短路线问题。整个过程紧凑,严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相似美。

三、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审美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关系转化为一种审美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在讲到斐波那契数列的时候,当确定前项与后项的比为黄金分割的时候,给学生讲什么是最美的,从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到达・芬奇的作品《维特鲁为人》《蒙娜丽莎》,在神秘的艺术作品刺激的作用下,美的激发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和谐的气氛中拉开了教学的序幕。一个名人说过:“只有当教师把教数学看作教音乐和艺术一样,数学才有健康的基础。”为学生播下美的种子,既是教育的需要,也是育人的需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鉴赏,以形感人,以情动人,以理喻人,使学生由形式美而感受到意蕴美,深刻体验数学美的深层底蕴,则数学美就会释放出强烈的吸引力。

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具有美感价值的刺激不仅能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其积极的情感体验。人们感受美,能减轻教与学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在“美”的形式下产生自由、安全的学习心理体验和背景,从而减轻学习心理压力,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数学的美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数学学科的发展,综观世界数学教学改革,许多发达国家已明确把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欣赏数学美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我国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独特的差感”。

如果通过数学美感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更深刻、牢固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以美的态度和情感来学习、应用数学,使学生从抽象、枯燥的概念和推理中体会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简洁、对称、奇异、和谐,体验数学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信心。

把美育融合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感因素,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实施截学,使教学活动转变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