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认识和实践漫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认识和实践漫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笃信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现实生活启迪了我这一想法:

似火的骄阳下,一群学生在篮球场上角逐,扬起的灰尘,淌下的汗水在他们身上留下一道道污痕。在旁人看来,不是很苦很累吗?可他们却是那么兴高采烈,不到精疲力竭而不止;我也多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如注的大雨下,一群足球健儿在绿茵场上奔跑,跌倒了也毫不在乎,带着满身泥浆又追逐上去了。在旁人看来,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可他们却甘之如饴,不到终场不会散。

这时我总要陷入沉思:兴趣,或者说爱好,它会给人带来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它对人具有多么强烈的魅力。魏书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也讲:“在学生的大脑这部机器里,兴趣是动力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大脑机器工作时的转速。”如果我们教的语文课,就像篮球、足球那样吸引着它们的爱好者,那么即使最艰苦的学习,学生也会兴趣盎然、其乐无穷了。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兴趣从何而来

据心理学家分析,它来自学生那种固有的探究和需求。这里强调的是两点:一是探究。即要使学生懂得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有很多新奇的知识需要去探求和研究,并要像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的那样,要“给以适当的负担”,即要有一定的难度,从而改变学生认为“语文课脱了不需补,上课听不听一个样”的错误思想。二是需求。即要使学生懂得学好语文是十分管用的,它对确立正确人生观、培养高尚情操及学好其他功课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认识到它确实是基础、是工具。

这两点一是讲要增强语文教学的知识性;二是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性。如果在教学中能注意这方面,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自然会愈来愈浓,态度会愈来愈自觉。

二、如何增强语文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这首先要求语文老师的知识结构,虽不是要怎么“专”便要尽可能“博”和“杂”。语文老师应该有“人类的一切对我都不陌生”的胸怀,对各门学科,古老的,新兴的,中国的,外国的都应该保持广泛的兴趣,养成喜欢读书、博览群书的习惯。我每天用于阅读各种书报的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一半用于阅读当天的报纸,以便及时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并把有关的内容及时组织到语文教学中去。另一半时间用于阅读杂志,从《大众医学》到《航空知识》,从《新体育》到《民主与法治》,还有《读者》、《青年文摘》等等,我均喜欢涉猎浏览,必要时作些摘录。这样在上课时,往往可收到左右逢源,触类旁通之效益。既丰富了讲课的内容又扩冲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这些看上去散而杂,但只要教师放得开、收得拢,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每当讲到这些课外知识时,教室里就如吹进了一阵春风,学生眼里闪着渴求的光芒,像干旱的田野饱吸着甘霖,学生吮吸着知识的琼浆。

三、如何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我认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显著不同的特点,便是它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思想性。即要通过范文的教学,拨动学生的心弦,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道德观念熏陶着学生的情操。这不是空洞说教,也不是牵强附会,而是和范文有机的联系,与现实生活自然的沟通,是为了满足学生探求人生的需要。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成为语文思想教育的主旋律。教材为此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典型材料。我在讲《指南录后序》时结合介绍了闻天祥的《过零丁洋》及《正气歌》联系报上《来自天堂的挽歌》一文,指出一个背叛了祖国的人到哪里都要遭到人民的唾弃。讲《拿来主义》结合批判了社会上某些时髦青年不分香臭,盲目崇洋而干出一些丧失人格、国格的行为。进行这些教育,并不要长篇宏论,而只要三言两语,略加点拨,便能收到“水到渠成”之效。

恰当地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提是必须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思想脉搏,亦师亦友,循规善诱,与学生一起去分析社会,去探讨人生。而这些正是学生十分需求的。

另外,从义理、考据、辞章去讲析范文,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等方面去指导写作,介绍些文字学、古代文化典籍等方面知识,系统地介绍些古典诗词及优秀的时文,这些都会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了管用,学用劲头。

总之,文无定法,教也无定法。当今语文教改园地里,各种“法”应运而生,但是如果把这些教法程式化,学生同样也不会兴趣的。至于那种“大运动量”,学生更是不堪负担的。为了培养出适应四化需要的新型人才,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封闭式的教学方法,让示范和火热的现实生活与变化着学生思想结合起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较为渊博的知识,并不乏诙谐和幽默地去耕耘,去浇灌。这样,我们语文教师是可以无愧于“园丁”和“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些光荣而崇高的称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