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是一个‘微博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是一个‘微博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十年前相比,微博等网络社交应用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有些人在介绍自己时会这样说——

十年前,如果想联系远方的朋友,打电话或者写信是你的不二选择。如果发现一本有意思的书,你最多是和周围的朋友分享。如果你想告诉其他人旅行的感受,恐怕只能回来看相片了。

十年后,依靠发达的信息技术和便捷的互联网应用,这一切都变的可以即时实现。而微博等网络社交应用的出现,更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

随时随地分享生活

还在上大学的小田,起床后习惯性地一件事便是打开微博,浏览最近几个小时发生的新鲜事。看有没有好友@他,有没有新的段子出现。兴致高时自己也会编一两段自娱自乐,小田的粉丝并不多,不过70多人,大多是同学、朋友。

小田注册微博的时间是在2010年,是微博逐渐开始火的时候,那年被业界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

“记得那时,有同学问我微博是多少?我一头雾水,以前只听说问QQ号,没听说什么微博,后来在同学的介绍下,我也注册了一个,很快我便成了一个‘微博控’”。小田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陆续地加关注了800多人,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每天只要用空闲时间,我就会用手机刷微博,看有没有有意思的事。”

“微博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从智者和愚者身上都能学到东西,从意见相近和意见相左者身上都能学习,特别是后者对我的帮助最大。现实中不可能有微博上那么尖锐的批评声,所以无论这些观点的对错我都会先反思。”某高校王老师在谈到微博对他的影响时说。

“从整体的微博发展状况而看,微博已经深入和渗透到了网民的生活中,成为了网民网络生活中的一部分。”搜狐副总编辑王子恢表示。

微博客户端已成手机标配应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用户从6331万增至1.95亿,增长约2倍。

通过十年的发展,互联网从以前只能看,发展到现在既可以看又可以写,实现了从Web1.0到Web2.0的跨越。从“原来的由自上而下,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这一非技术的创新更像是互联网理念的转变。不仅让网络用户可以自行生产内容,而且只要用户对网络内容进行评分或点评,即可参与到网络内容的建设过程当中。

基于这一巨大的转变,一大批网络应用也随之诞生,博客(BLOG)、RSS、wiki百科全书、网络书签、社交网络(SNS)、P2P、即时信息(IM)等等。当然,还包括后来的微博,他们身上都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分享。

2006年,博客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推出微型博客推特(Twitter),一项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息的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是个人的网络应用新鲜出炉。

随后的2007年,中国第一家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饭否网开张。2010年微博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中异军突起。包括搜狐、腾讯、新浪在内的中国国内主流互联网企业均加入了微博服务的大军当中来。

2012年6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达到3.68亿。平均每天超过一亿条微博内容。Hitwise监测数据显示,以6月PC浏览器用户访问次数计,新浪微博以5.1亿次居首位,腾讯为2.9亿次,搜狐2亿次,网易6千万次。用户花在微博上的时间平均每次达9分钟。

在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2012年。微博借势在手机终端上发力,成为2012年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微博客户端成为个人手机标配应用之一。

人人都是自媒体

王子恢认为,微博已经从单纯的社交化媒体,发展成社交媒体平台。对媒体行业而言,微博的诞生,即宣告又一场新媒体革命的开始,加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国迅速进入“自媒体”时代,微博提供了、传播平台,而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源点,也是信息的传播者。

对于个人而言,微博的诞生,让个体同世界的连接更加即时、紧密,这种连接让个体接触信息的效率之高前无仅有,个体获取的信息成倍增加,大大的启迪了民智。反过来,微博也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发声平台。微博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参与的平台,同时也打掉了现实社会各阶层、各领域人人交流的高墙。

不仅是个人,各类政府机构也在微博上开通实名认证账户,开启微博政务时代。拿新浪微博来说,目前通过认证的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超过4.5万个,平均每天有100多个新“官博”诞生。这些“官博”成为网民们与政府沟通,反映民情民意的一个新渠道。

“记得有一回我看到一条某知名企业老总转发的一条寻找失踪女孩的帖子,还没看完帖我立马就转发了,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但还是抱有一点希望。庆幸的是不到一天时间小女孩就找到了,是网友看到微博之后偶然发现小女孩的,那时我突然觉得微博的力量好强大。”小田回忆时不住的感慨道。

此外,从“日本大地震”“7·23动车事故”再到“郭美美事件”“7·21北京暴雨”,微博成为了社会事件重要的参与力量。

“可以说,几乎所有社会突发事件的第一落点都在微博上,事故发生之前微博处在常态,即分享生活,事发之后3分钟,微博成为信息平台,两天后转变为人际网络平台。”新浪网副主编周晓鹏说。

与此同时,微博也慢慢从媒体平台扩充更多的角色。通过微博进行公益活动成为时下公益的一个新方向。崔永元的“给孩子加个菜”,王克勤的“大爱清尘”,搜狐微博的“平安校车”活动等等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通过微博,网友们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线上线下实时连接的互助行动,微博自然而然的成为沟通你我,汇聚力量的平台。人们可以在此着求助信息,可以帮助着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可以通过微博了解前方最新的情况,宣传那些感人的瞬间,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尤其在突发事件中,微博更是彰显了它特有的魅力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