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旅客吃好是我们的责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盒饭只卖10多元,可为了这个盒饭他们却要工作近4个小时
48岁的刘传宝是餐车上的一名厨师。在餐车当厨师的这10年中,吃过他做的饭菜的旅客数也数不清了。
“在餐车上做饭,前来就餐的旅客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没别的,让他们吃好是我应该做的。”这是刘师傅当上餐车厨师以来最深的感受。“换个位置想想,我们出门不也是想能够得到这样的看待吗?”
2005年3月,一对年轻夫妇带的小男孩生病了,看着父母带的食品他一点儿胃口也没有。刘师傅看到后在厨房下了一碗鸡蛋面并送到小男孩身旁,一番交流后小男孩高兴地吃下了这碗热乎乎的汤面。他的父母见状拉住刘传宝的手一个劲儿地说:“大哥,谢谢了。”对于这样的事情在采访中刘师傅只是轻描淡写。
人到中年是负担最重的时期,刘传宝也不例外。
2005年6月,刘师傅80多岁的母亲摔了一跤,股骨头折断,每次下班后他都要回张家口的老家去看望。在休班的四天时间里他忙个不停,可工作上的事情他却从来没有耽误过。
说到餐车上工作的辛苦刘师傅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2005年7月,一个去上海的旅游团包了半个卧铺车厢的早餐,要求早晨6点钟以前必须送到卧铺车厢。接到任务后他们不敢怠慢,凌晨3点钟,餐车的三位师傅就早早地忙开了,整整4个小时,餐车的师傅们将这可口的早餐送到旅客手中。其中的辛苦就不不言而喻了。
在餐车上当厨师必须有好的功底、好的技术,没两下子是干不来的
在餐车的厨房内,随着列车的晃动记者感觉站都站不稳,可正在工作的杜永兴师傅好像丝毫不受影响,菜刀在他的手中上下翻飞,他已经在为下一餐准备餐料了。
杜师傅不善言谈。可他却是车队首屈一指的“食神”。能够得到这一称号没两下子能行吗?
为了练就一手好的烹饪技术杜师傅可下了不少功夫。
一次,为了炒好一道菜,他下班回家买了一大堆黄瓜、西红柿和虾仁。炒一遍不够味就接着炒,还不行就再来,结果害得一家人一周只跟着他吃了一道菜。妻子有意见了:以后我看见黄瓜就想吐。
杜师傅还买了不少书进行钻研,买烹饪方面的书成了他最大的开销。“那时为了练习掂勺,我们就在炒勺里放上土,来回在炒勺里掂,可是没少吃土呀。”
在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做着同样一道菜,原料是爱心和热情,调料是微笑
餐车主任高树苓是全段餐车工作人员队伍中为数不多的中一级服务师中的一名。
“要是哪天不走车了,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在餐车上工作了20年的她已经把自己全部融入到了工作中。
在餐车上发生磕磕碰碰的小麻烦是常有的事,然而每次都在高树苓的微笑中化解了。
2005年7月份的一天,一名20多岁的小姑娘从北京站买票上错了车,开车后她坐在餐车不依不饶,她认为全国铁路是一家,在车站出的问题餐车也要给解决,非要餐车的工作人员给个说法。高树苓了解情况后给她倒了一杯咖啡,耐心地给她解释。可谁也没想到她竟然站起来端起咖啡泼了高树苓一身。
没有着急、没有发火、有的只是微笑。
经过一番劝解这位姑娘才肯去休息。第二天清晨她终于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过激。在向高树苓道歉时她说:“在家里只有姐姐才对我这么好。”从那以后她们互相联系成了姐妹。
高树苓说像这样的事情差不多每次出乘都能遇到。
每年的11月和12月份用他们的话说都是“淡季”。在这两个月中出行的人不多,在餐车上就餐的人自然就很少,结果就是餐车的效益不理想。
“那怎么办?”
“我正琢磨着从下趟车开始在餐车上增加砂锅系列,冬天了,谁都想吃口热乎的,就餐的旅客也可能多一些。”
高树苓的脑子里想得最多的还是经营。
“我经常和大家讲,把爱心和热情放在心里反复炒,再加上微笑作调料,如果这道菜做好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旅客,工作中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高树苓的脸上仍然是微笑。
沪特车队一组的餐车是个团结的集体。这次出乘前餐车服务员李淑芝的母亲病了,家里急着要她回去,杜永兴师傅家中有事想要歇班,当他们请假听说人员少时又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站台上,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让旅客吃好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