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是魔鬼还是天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是魔鬼还是天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资最初合资、合作的主要意图是在股权和技术、设备环节控制,现在跨国公司进入我国重点行业的力度、深度、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通过并购重点领域的大型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获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优质资产及营销配套体系,并以此为阵地打垮其它企业,瓦解所有本土品牌,控制全行业的利润与流向,从而达到把我国的重要产业都纳入其全球产业链、把西部企业变成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链上既无知识产权也无核心技术的加工厂,从而实现对国内产业和市场强有力的全面控制的局面。

西部引资莫忘西轴之痛

1997年,受资金困扰的西北轴承集团与正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的德国最大的轴承企业FAG公司接上了头,企图通过合作,借助于FAG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和知名品牌,嫁接于西轴的精华部分――铁路轴承,让它发展壮大,带动西轴跻身于全国乃至世界轴承行业前列。

但是,在谈判中德方的条件相当苛刻,德方提出必须要最好的产品,最好的市场,包袱都甩给中方,还必须控股,董事长、总经理要由德方担任,中方只能配副职。1999年双方开始谈判,经过长达3年的磋商,在政府对企业“从招商大局出发,坚决把合资搞下去。”的意见指导下,中方在德方资金迟迟不能到位的情况下一再退让,达成一致意见:即德方以现金和技术投入,中方以原铁路轴承公司的设备、土地、厂房以及公司热处理分厂的精良设备和厂房投入,组建铁路轴承合资企业。

自从合资以后,西轴未尝到一丝甜头,却不断吞咽苦果:连续两年亏损千万元以上,西轴不得不于2003年12月17日与德国依纳公司签约,将西轴持有合资公司的49%股权出售给依纳公司。德方支付给西轴2850万元人民币,合资公司从此变成了德方独资企业,德方一下子拿到了资质,进入了很难进入的行业领域。2005年5月,合资公司聘用的职工劳动合同期满,裁员250人。西轴又全部接纳了原西轴股份公司员工身份的裁员。

本想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却不料丢了市场,丧失了对企业的主控权。宁夏西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引资之路,为盲目“用市场换技术”的观念与做法敲响了警钟。

警钟长鸣,引外资切莫引来狼

狼来了,其意图我们真的搞明白了吗?随着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时间的积累,进入西部地区的战略意图出现新动向,并购方式频频采用,并购重点转向重要行业的排头兵,一些行业龙头企业陆续被并购。

一是由分享我国经济调整增长成果转向垄断产业。跨国公司最初在华并购的行为受利润导向,以单个企业的并购为主,跨行业选择并购对象比较普遍。而现在,2006年,强大的外资更是挟带其雄厚的资本攻城略地,重拳出击我国钢铁、金融、水泥、啤酒等行业。在西部地区,跨国公司更多地从战略发展出发,通过控制具有某种垄断优势的龙头企业,削弱我国产业和市场控制力,实现对我国战略产业和重点领域的控制。选择具有技术垄断如制造行业、区域市场垄断如水泥行业、资源垄断如钢铁、能源行业、政策垄断如银行业的企业。他们利用西部国有企业改制和地方推进国有产权改革的时机,不遗余力、不惜血本地控制行业龙头企业,抢占战略制高点,如轴承行业的西北轴承,化工机械行业的锦西化机。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水泥业老大拉法基公司一举收购了贵州本土3家大型水泥厂,此外拉法基还控制四川双马89.72%的股权。……其意图已不完全是商业性的,而是明确的指向垄断产业。

二是从弱化竞争转向无竞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最初是选择容易被并购的企业,相当于买壳获得进入我国市场的“许可证”,先站稳脚跟,然后逐步弱化竞争对手。现在跨国公司在西部的投资着力于消灭竞争,进行行业通吃,牢牢将竞争优势掌握在手中,彻底瓦解潜在的所有竞争对手,如对西部柳州工程集团的并购,就出于通吃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目的。外商并购投资条件越来越苛刻,要求必须控股,并购对象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此外,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还出现了联合行动,既有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也有与投资公司或基金的配合。

三是从技术和环节控制转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控制。外资最初合资、合作主要意图是在股权和技术、设备环节控制,现在跨国公司进入我国重点行业的力度、深度、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通过并购重点领域的大型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获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优质资产及营销配套体系,并以此为阵地打垮其它企业,瓦解所有本土品牌,控制全行业的利润与流向,从而达到把我国的重要产业都纳入其全球产业链、把西部企业变成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链上既无知识产权也无核心技术的加工厂,从而实现对国内产业和市场强有力的全面控制的局面。西部企业只能换取廉价的加工费用,像内蒙古鄂尔多斯这样的大企业,在为国际知名品牌加工时,所获得的加工费仅为服装价格的25%,在中国生产的芭比娃娃单价是20美元,而中国只能获得其中可怜的35美分。

外资不是扶贫使者,不能天真地认为“以市场就能换来技术”,跨国公司投入或转让的大多是针对中国国内市场的所谓“适用技术”,但这些技术,在国际上仅仅是二、三流甚至已经过时的技术,真正的高新技术、上游环节技术、产品开发技术却很少在我国转让或投人。一味地等靠外方转移技术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西部本身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但是再难也不能丢掉独立自主,不能向外资顶礼膜拜,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靠自身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自身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以“竞争换技术”的战略,完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把自主创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使外资及先进技术的进入更加有利于我国西部产业结构升级。

“狼吃人”并非只用一种手段为达到占领市场、消灭竞争的目的,外资在西部地区运营手段也是花样百出。

一是控股合资、做亏业绩、最后如愿变为“独资”。西轴合资就是用这种招数,合资三年预算年年亏损,尽管中方力主拿出办法解决,每次董事会议都冲突不断、不欢而散,但这样的亏损预算照样年年通过,因为董事长、总经理都是外方的,中方只能配副手,三年下来亏损高达近3000万元,本身就缺钱的中方当然更无钱弥补损失,最后,合资公司“如愿”变成独资公司。

二是鲸吞渠道。外商投资合资过程中,外方看中的是中方龙头企业原有强大的营销网络,拿下几十年苦心经营积累下来的渠道网络资源、人脉资源,借助中方强大的销售队伍,外方旗下的产品从无到有,顺利地进驻中国大中城市的数百个商场,低成本地控制了渠道消费终端,通过终端就可以垄断这个行业,即使有其它品牌出现,也会被它打垮。

三是品牌控制。品牌控制是市场控制的另外一种形式,在并购之初,外方对待中外品牌推广力度、费用存在着明显差异,往往先充分掌控被并购品牌的渠道等优势资源,嫁接自己的品牌,采取各种手段推广自己的品牌,通过强大的营销能力,排挤和打压东道国本土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之后就会雪藏被并购品牌,利用国际品牌的溢价能力,通过品牌错位,实现国外品牌占领高端市场,国内品牌退居低端市场的全线垄断,或者限制其生产和发展,使这些民族品牌日渐萎缩和消失。如白猫、熊猫、天津加酶等国内民族品牌,如今大多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则是奥妙、碧浪等国外品牌。失去品牌就会失去一个时代,也失去打开国外市场的能力。

四是转移利润。目前外商在我国投资普遍存在严重的关联交易和转移价格问题,偷税漏税现象严重,最典型的方法就是“高进低出”,国内低价采购,国际高价销售,国内亏、国外赚,投资企业的利润、利息和本金被“合理合法”地过渡汇出。此外不少外资钻现行外资税收优惠政策的空子,不断撤掉或变换企业名称使之成为新企业,把来料加工或国内采购并原材料零部件混为进料加工或境外采购以此来逃避税收,东部外资企业宝洁公司就曾经被报道偷税5000万以上,目前在中国境内的50多万家外资企业中,约60%显示账面亏损,年亏损总额达1200亿元,研究显示从1993年起到2004年中国GNI(国民收入总值)数量年年少于GDP(国民生产总值),而且GNI与GDP差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说明中国国内创造的价值有一部分(每年约1000亿元人民币)并没有成为中国国民收入而是流向国外变成外国国民的财富,而这一点也加剧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

“宁赠友邦,勿与家奴”心态要不得西部地区缺少开发资金,缺少核心技术,迫切渴望引进外资,但不能饥不择食。过多崇拜外资,给外资超优惠的条件,往往是对国内企业的一种不平等待遇。表现如下:

一是对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过多。多年来国家给外资企业享有免征部分税种、退税优待、低税率、减免税期较长等优惠政策;外资企业又与内资企业在税前成本、费用扣除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外资企业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面口径较窄,从而使得外资企业的税收负担明显低于国内企业。另外,西部各地在利用外资方面还随意出台出许多超出了国家规定的地方性的优惠政策,不少地方财政甚至牺牲数年的财政收入换得外资的入驻。

二是内外资进入领域不平等。从理论上讲,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可以向国内民营资本开放。但由于政策引导的结果,有些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领域,却不允许国内民营企业进入,出现了“亲”外资而“疏”内资的现象。以银行业为例,2006年2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法人机构,还应当符合其他审慎性条件”,其中至少包括的第四个条件是“发起人股东中应当包括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按照以上规定,今后新建股份制银行必须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没有民营和社会公众等股份,但必须有外资股份。

三是对同一国有企业内外资并购的条件有差异。为欢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西部不少地方政府往往把企业负担留下来由政府承担,使企业变成易于赢利的企业让外资拿去,外商根本不用承担社会责任,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在企业不情愿的情况下,坚持让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或转让,或者越俎代庖代替企业直接与跨国公司进行商务谈判;而国内企业并购国有企业时,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等负担大多由国内企业承担,地方政府一般不给优惠条件。从而外资能够以低成本、高工资的优势与我国企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安全第一,未雨绸缪,管他是狼还是羊外资并购最大的负面效应就在于它很容易形成外资垄断,不少外资利用其控股地位,说撤就撤,已经直接威胁到民族品牌的生存、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状况非常突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为此,国家商务部在2006年8月8日出台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明确指出: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中资企业在外资收购交易时必须报商务部审批。这需要我们在西部引资过程中,只要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重点行业、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时需要经过审查,审查其并购程序,评估其价格构成。同时在政策调整的思路上要体现从行政引资到市场引资的引资机制的转变,不把引资数量作为政府官员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 的引资质量的转变,从“来者不拒”到“择善而从”、从追求数量与规模到讲求质量与结构优化的重要转变,注意保护西部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对待外资的待遇从“超国民待遇”到“国民待遇”正常恢复,敦促外资企业依法纳税,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在引资谈判中涉及核心战略要素的问题时坚决不能退让,企业一定要取得控制权,注意合同细节,因为细节关系成败。

在文稿即将完成之际,又传来宗庆后辞去合资企业娃哈哈董事长职务一事,这提醒我们西部引资要慎之又慎。

(作者为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