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型商业采购模式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型商业采购模式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商业采购模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采购的重要性,继而分析了传统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新型商业采购模式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型;商业采购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发展,商业采购模式问题一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要加强新型商业采购模式的研究。

一、采购的重要性

采购的重要性最早是在1832年被提出,Charles Bab-bag e指出“负责资源的关键职员是负责选择、采购、接受合格配送的物料人”。20世纪初,采购进入了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时期,第一本针对非铁路行业采购的《The Book On-Buying》在1905年被出版,《关于采购》这本书介绍了采购的一般原则以及在不同公司采购系统中所使用的形式和流程。在2O世纪9O年代整个制造企业中,由于制造技术突破能力的不断衰退,采购所带来的利润在总利润的比重不断扩大,采购管理的重视程度又在不断的提高。采购概念和采购管理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采购的5R原则即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价格条款、从正确的供应商那儿买到正确数量和质量的商品。

目前我国企业采购模式基本上还处于传统模式阶段,采购业务上也遵循传统的采购模式,没有明确的采购策略;同时并没有把采购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次,我国企业采购模式研究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传统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

1、采购过程中,采购、供应双方都不进行有效的沟通。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确定,多半通过比质、比价、招标、采购和商务谈判来完成。因此,需方为了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往往会保留自己的许多信息。同样,供应商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赢得市场份额,也会隐瞒自己的信息。由于供需双方均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很少披露乃至不披露有关信息,所以,供需双方交易成本较大。

2、没有给予供应商产品质量保证方面的技术支持和信息反馈,质量控制靠采购部门事后把关。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因为采购一方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因而相互工作是不透明的。因此,质量和交货期的控制一般是通过签订合同、按标准条款验收、催交催运、到货复检、事后质量验证等方法把关,以达到降低采购风险的目的。也就是说,在传统物资采购模式下,供需双方基本没有质量控制方面的合作。

3、供应商与需求企业之间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在传统采购模式下。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合作的关系。也就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采购中,需方更多的时间消耗在讨价还价、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频繁更换供应商或只考虑当前行情,调整采购计划和库存储备量,供需双方缺乏需求信息的沟通和长期的合作机制。

三、商业企业JIT采购方式的特点和管理设施要求

1、JIT采购方式的特点

JIT采购方式通过采购方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于双方签订的长期协议进行订单的下达和跟踪;在同步供应链计划的协调下,商品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同步进行,缩短了用户响应时间;采购商品可以直接进入销售部门,减少了商品采购部门的库存占用和相关费用;进行了商业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外部协同,提高了商业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这种采购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较少的供应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中的JIT采购方式,采用较少的供应源。一方面,管理供应商比较方便,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供需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商品质量比较稳定。

第二,交货的准时性。交货的准时性是整个供应链能否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必要条件。对供应商来说,要使交货准时,既要不断改进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又要加强运输的控制。

第三,信息高度共享。JIT采购方式要求供应和需求双方信息高度共享,同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JIT采购管理的设施要求

JI1T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例如,美国大型商业企业Wal―Mart,不仅拥有完备的ERP系统,而且其采购决策数据分析较多地来自货物跟踪系统、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仓库管理系统技术等。通过对电子货物跟踪系统数据(商业企业利用物流条形码和EDI技术及时获取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如货物品种、数量、货物在送情况、交货期间、发货地和到达地、货物货主、送货责任车辆和人员等)的分析,利用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信息的范围也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供应链。结合仓库管理系统技术的支持,对系统数据的综合分析评价,做出合理的采购决策,从而实现采购管理的即时化和零库存目标。

四、新型商业采购模式的构建

1、体系构建目标

(1)体系构建宗旨。商业绿色采购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评价认定、积极促进、有力保护及大力推广绿色产品和服务,满足广大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

(2)体系构建目标。明确目标是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系构建评价的重要依据。我国商业绿色采购体系构建的目标包括:

①通过构建我国商业绿色采购体系,对现有不完整的体系进行梳理,明确体系涉及要素,以及这些要素问的相互作用;

②通过构建我国商业绿色采购体系,对现有体系进行重构,提高社会福利,从而满足循环经济对商业绿色采购的要求,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③通过构建我国商业绿色采购体系,对现有商业采购行为进行规范,充分发挥商业企业在供应链上的传导作用,实现绿色产品的价值,促进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实现与环境相容的目标;

④通过构建我国商业绿色采购体系,建立引进和学习国际上绿色商业行为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促进市场健康流通,帮助商业企业规避困际国内市场风险。并把这种机制向上游第一、二产业进行传导,对农业产业、制造业给予扶持,保护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公平竞争环境,保障我国经济安全。

2、体系构建原则

绿色采购是在全生命周期范围内,考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绿色采购体系要始终遵循循环经济的一些原则:

(1)5R原则: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万物、万物共存(rescue)等方面,是商业绿色采购体系构建的实际操作原则和基本行动指南。

(2)责任延伸原则:通过使生产者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对产品的回收、循环和最终处置负责来实现。该原则源于环境责任的外部性内部化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

(3)环境导向原则:即把环境、生态、资源看成社会大众共有的稀缺的自然福利资本,要求将环境、生态、资源纳入到循环经济运行过程中参与合理定价和分配,并要求改变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私人获利的不对称性,是外部效益内部化,最终达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实现社会公平、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4)自上而下原则:即通过政府制定和执行相关绿色采购政策,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商业绿色采购体系建立。目前仅仅依靠个别企业、个别组织或个别消费者的力量是无法推动全社会整个商业绿色采购体系的建立的,行政力量仍将是商业绿色采购体系建立的重要推动力。

3、体系涉及主体分析

商业绿色采购体系的主体涉及环境创建层面的主体、体系运营主体、消费主体。其中环境创建层面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其主要作用是提供政策、技术、信息、标准等激发商业企业进行绿色采购的积极性;运营主体主要是以商业企业为链主的各供应链上的个体,在这类供应链中,商业企业通过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合作,来促进供应链中各个采购环节的“绿化”;消费主体,主要是指消费者。

(1)环境创建主体。在国家宏观调控的环境下,主要按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来运行。我国商业绿色采购体系涉及主体包括:

①政府部门借鉴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美国等一批困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率先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在改善环境状况的同时也兼顾并增进了个人和社会福利。在构建商业绿色采购体系方面,政府主要职能要表现在培养绿色行为意识,发挥经济调节职能,完善环境标志适度,制定和实施商业绿色采购的标准.积极培育骨干绿色商业企业,履行市场监督职能、发挥服务与协调职能等。

②其他认证、组织、监督机构

(a)行业协会。作为商业绿色采购第二层次的各类行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其活动范围主要有两种划分方式:一是按其经营产品划分,如粮食、果蔬、玩具、礼晶等;二是按组织管理业态划分,如零售、批发等,这类组织均属会员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但由于市场的要求使得这些组织在其行业中有一定的权威性,从而可以通过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等方式影响本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这类组织常常可以代表本行业的企业与政府谈判或交涉,起到促进企业与政府在市场运作中互动的作用,并对商业绿色采购体系履行组织监督职能。

(b)认定、认证机构。认证认可工作机构在围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下,充分发挥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体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对国家规定相关产品必须经过认证的,应当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这类机构的活动对于绿色产品的甄别、选购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也是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重要推行者。

(2)体系运营主体。处在第二层次的商业流通企业,包括零售企业、批发企业以及无店铺商业流通企业,本身是独立的法人,并不隶属于政府机构或行业协会,它们按法律规定的各类标准及市场规律运作。在商业绿色采购体系中,它们是运营和实现该体系的主体,需要充分考虑的是这些企业公司绩效与社会责任间的关系,并认为绿色采购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与环节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使商业流通企业绿色采购在提高环境绩效的同时提高商业绩效。

①零售企业。作为商业绿色采购体系运营操作实际承载者之一的零售商,其业态包括购物中心、大型商超、便利店、专业店等,它们虽然是不同的企业组织,但是职能都是筛选绿色产品,再向消费者输出商业绿色采购体系的客体,它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渠道与信息优势,引导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产品生产,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②批发企业。作为商业绿色采购体系运营操作实际承载者之一的批发商,它们主要是向批发、零售单位及其他企事业、机关单位批量销售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包括各类商晶批发市场中固定摊位的批发活动,是各类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聚集场所,对消费者来说,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绿色产品的可获得性。

③无店铺企业。无店铺企业主要指以电视购物、邮购和网购为主要销售形势的商业流通企业。由于电视购物和邮购在大众消费方式中并不普及,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网店也是以批发和零售为主要业务,其功能与实体零售或批发企业基本相同,而且有很多实体店同时也在网上开展业务,因此在研究中,主要按照其业务形势归入批发或零售。

(3)消费主体。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引导和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是商业绿色采购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挖掘绿色消费需求。扩大绿色消费市场,从而带动上游生产制造商开发和创造节能、低耗、环境友好的新产品,并形成规模效应,不断降低绿色产品的成本,实现“绿色产品平民化”。消费主体是绿色采购价值最终的实现者,商业绿色采购最终的服务对象,商业绿色采购体系的构建就是为了最终满足这个层面主体的需求,包括对环境友好的需求和对生活福利的需求。

4、体系的基本功能

(1)商业绿色采购支持功能。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结合我国环境标志制度,建立商业绿色采购标准及评价体系,收集分析体系内外各个节点数据,进一步完善绿色采购评价标准、评价机制、评价机构及商业绿色采购激励措施,对我国商业企业绿色采购进行指导、支持和监督,是该体系重要功能之一。

(2)规范绿色产品市场。通过商业绿色采购体系构建,明确各运营主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规定消费品环境认证标准间的关系,并加强对商业绿色采购检查监督力度,提高我闽环境标志规范性和公信力,加强绿色产品可辨识性和可靠性,从而在商业流通环节进一步规范了绿色产品市场。

(3)引导绿色消费。该体系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绿色消费,该体系通过促进绿色生产,鼓励商业流通,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结束语

商业采购模式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在今后的采购模式中,企业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出合理的采购模式,保证商业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罗・霍肯著,夏善晨等译.商业生态学[J].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7):39-45.

[2]周永宏.准时制采购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2):3-78.

[3]潘文富,黄静.经销商与厂商共赢之路[J].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5):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