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与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与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引言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四项基本技能中听是排在第一位,可以说听力对于学好一门语言是至关重要的。

二、 听力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存在的问题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初中生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单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词的、题材熟悉、难度略低于所学材料的语段,能听懂广播、电视、录音、录象中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英语有声材料,听力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英语的能力,进而达到用英语交流。

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阅读,听与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听力的培养与提高往往被忽视,学生英语笔试能力卓而不凡的不泛其人,但每当听别人说英语却是一头雾水,听得糊里糊涂。在英语学习中,听与读一样,是获取语言信息的手段,它与说、写一起构成了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手段。因此,听力理解受到心理素质、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及记忆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因素常常导致听力理解上的困难。而目前在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需要引起注意。

(一) 过多使用母语

很多教师在进行短文或对话的听力训练时,过多地使用母语,采取逐句听,逐句译,直至短文完毕,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听力练习题,但学生真正听懂了多少,是否达到了听力训练的真正目的,就不得而知了。

(二) 课堂形式单一

在听力课中,大部分教师整堂课都是让学生在听题做题对答案的过程中度过的,而且训练的题型都是以中考题型为标准,题型单一,学生就难免产生厌倦情绪。而且为了适应中考需要,各种类型的听力材料都有听力选项,可预测听力内容。这种听力训练显然与英语应用听力有差距。为了真正达到听懂英语进而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必须加大听力训练的力度,注重并加强听力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这是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关键。

三、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训练的方法

(一) 使用英语组织教学

课堂是实施英语听力训练的主阵地,必须用英语组织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例如:对话教学中,向学生出示一幅漂亮自行车的图片,然后对学生说: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a bike.) 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容易听懂对话内容,从而增加了学生在课内接受听力训练的机会。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最基本、最简便、最实效的形式,在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听英语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提高听力的信心。因此,培养学生对听力的兴趣是进行听力训练的前提。

(二) 合理设计听力训练方式,使听力训练规范化

1. 听写训练要抓反复。

听写是最朴实、最简便的听力训练方式,也是提高听力水平必不可少的一环。听写作为一种固定的日常练习,应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写习惯。当然听写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从单词、词组开始,逐步过度到段落乃至全文。

2. 理解训练,要抓突出。

听力理解包括对句子和文章的基本事实的认定及文章相关内容间逻辑关系的推断,是听力的高级表现形式,必须要常抓不懈。在进行短文听力训练时,宜采用全听的方式,以把握所听材料的整体意思。

(三) 遵守听力规律,使听力训练科学化

英语听力是一个细活,需要付出一定时间才能提高。首先要能够明确目的。在做听力练习之前,特别是听力材料或是短文时,必须让学生们明白他们要做什么,让学生了解语言材料的背景,然后浏览题干部分及答案,让他们感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善于听力的解题技巧。学生的问题就出在听力解题技巧不够或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 明确目的

在平常做听力练习前,特别当听力材料是短文时,让学生了解语言材料的背景然后浏览题干部分及答案,让他们感到心中有数。同时在考试听前的一两分钟以及间隙中的几秒种时间,快速浏览问题和选项,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信息,带着问题去听录音能够更准确地对内容进行理解。

2. 抓住重点内容

不管是听对话还是听短文,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体内容的理解上,抓住要点,联系前后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和要点,不要强求听清每一个单词,听不清时应马上放弃,把重点放在听关键词以及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上。

3. 坚持边听边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也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一下子记住,特别是听力测试瞬间记忆,但如果边听边记一些数字、人名、地点等,作一些简单的符号或标记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写,对长句作一些简化的记忆(只要自己明白就行)。有把握的快速作答,暂时没有把握的要立即搁置,完全没有把握的要果断地作出优化处理。俗话说:“要拿得起,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