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苏北滨海旅游区新民居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苏北滨海旅游区新民居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由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本地发展海洋旅游的需要,一种功能完备、美观、节能的适用于本地滨海旅游区渔民生产生活的新型住宅设计成为本地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是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的一系列考察、研究和设计,对滨海新民居的设计和推广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新农村;滨海旅游;民居

如何整体规划和设计更具地域特色、更美观实用、更适应本地旅游发展的农村新民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连云港市西连岛旅游景区的渔村民居为例,对渔村民居设计和村落规划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旅游区新民居建设出现的普遍问题提出个人的解决方案。

1 连岛民居现状

西连岛渔村就位于风景最为优美的连岛景区西部,是进入连岛风景区的第一个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景观。这个纯渔业村落起源于明代末期,清代的史料曾有记载:“渔庄聚西岛,层叠自为村”,这里的原生态建筑和独特的渔村风情一直是吸引岛外游客的亮点。西连岛民居分布在依山而建的东山村和地势相对平缓的小西山两处,中间以海产品交易市场和停车场为连接。因为这里居住的都是世代靠打渔为生的清苦渔民,所以其民居无论是规模上还是艺术价值方面都远远逊色于苏北城市民居,却也别有一番质朴的味道。渔村里较早的民居为典型的苏北乡土建筑,以独栋建筑为主,墙身由就地取材的山石堆砌,屋顶为朴素刚直的硬山顶,屋面两坡用当地特色的红瓦或小青瓦铺面,木质的门窗。1993年在连岛与大陆之间的拦海大堤修建完成以后,连岛旅游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此后在西连岛修建起来的民居大多为两到三层独栋混凝土建筑或由院墙围合成的独家小院。近年来,市政府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对西连岛渔村进行了相应的开发,在村口新建了一片渔民小区,将东连岛的渔民迁至此处。小区建筑以小高层的现代楼房为主,与城市住宅并无两样。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西连岛渔村由于缺乏重视和整体的规划,新旧三代建筑并存,新老民居建筑无论从建筑材料、色彩和风格样式方面均难以协调,尤其是渔民新区的建成更打破了渔村原有肌理和质朴的外貌。显得突兀、凌乱;连接景区的主干道和步行道不清晰,也没有相应的指示标识;缺乏公共活动区、交流健身场所和为游客提供食宿购物的商业区;海岸边没有专供私人渔船停靠的码头以及井然有序的公共晒场。因此,尽管连岛景区的旅游开发已历经数年,但渔村却日渐凋敝,成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死角。

3 新民居研究内容

“点”是单体的新民居设计研究,根据渔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产劳动情况并结合岛上的地理环境、物产、气候条件等确定一种功能合理又美观独特的住宅样板,包括户型设计、建筑结构和外观设计、庭院设计等。在满足渔民自身生活的需要以外,还要考虑旅游接待的功能,因此还要研究住宅私人空间与旅游服务空间的隔离与联系,包括各自的出入口设计,客房空间、餐饮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设计等。“面”则是由这些单体的建筑设计扩展到民居聚落规划和公共区域设计,包括片区住宅的聚落组织、渔船码头和公共晒场的规划、公共活动区域的增加、公共交通流线的完善和改造、渔产品交易区和旅游商业区的设计等一系列新渔村的公共环境规划。

4 滨海旅游区民居模式探讨

4.1 户型设计

综合岛上的地理条件、渔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开发旅游等各方面的功能需求,新民居的建筑高度建议以三层为宜,单层面积控制在两百平米以内,户型为苏北民居常见的L型或U型,每户带前院。由于岛上常年多东风和东北风,日照强,房屋的大门按传统习惯朝南或西南开,北面开小窗或不开窗。

地势相对平缓的小西山新民居可以在第一层前部安排旅游接待区或餐厅,后部为厨房、渔具储藏间、库房等,二层为客房层,三层为主人居住空间,最好有从一层通向第三层的独立入口。前院在非旅游季节可做晾晒场,后院设车库或车棚停放交通工具。而位于坡地的东山新民居可以利用前低后高的地势将一层和庭院作为主人居住的私人空间,前院为晾晒场和景观区,车库或车棚以及家禽饲养栏设在房屋侧面的庭院。二层为旅游接待空间,设接待厅兼餐厅和部分客房,并带休闲露台可用于游客观海景和露天酒吧。二层在山地公路上有独立入口直接到达,前院内也有楼梯供房主通向二层露台。三层为客房,由二层室内楼梯连接。前后不同高度上的两个入口设计可将渔民的私人生活空间与游客的活动空间明确划分开来,互不干扰,同时又能通过露台和庭院景观达到共享。

4.2 建筑外观设计

新民居的设计除了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功能的完善以外,在建筑的外观上也需要对整体风格、立面设计、门窗样式、建筑用材和色彩等统一规划和控制。建筑外观应该摈弃多余的装饰,可以从渔村老建筑中提取其最具特色的元素加以利用,以保留渔村质朴的风貌。因此,这种风格既不是雕梁画栋的中式风格更非各地农村自建民居时喜用的欧式风格,而是将“红瓦”和“石墙”作为基本元素保留下来,结合现代的建筑构造和施工手段来实现一种质朴硬朗的乡土风格。建筑外墙用就地取材的石材加工成片后取代乡村建筑惯用的外墙砖拼贴于建筑外墙立面,既节约建造成本又能更好地隔绝岛上的潮气,大小石材自然拼贴形成的肌理与岛上的山石景观相映成趣,将成为本土民居的重要标识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于各楼层功能不同、室内面积不同,房前庭院、二层观海休闲露台、顶层坡屋顶和后院构成的建筑本身就具有一定高低错落关系和虚实对比,无论从正立面还是侧立面看都具有立体的构成关系,所以无需增加额外的装饰也能达到美观大气的效果,并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和谐共存。

4.3 渔村聚落研究

渔村里的交通网络是决定民居聚落构成的重要依据。新的规划在沿用原来的道路系统基础上重新加以改造和完善,按用途和宽度的不同可分三级,第一级为十米宽可通旅游车辆和城市公交车的环岛公路,由它串连起西海岸的大小码头;第二级是宽六米供渔民用自家交通工具运送渔具、海产品的支路,主要连接居住区和码头,第三级为四米宽的街巷和旅游观光步行道。小西山的形状近似椭圆,可在中心处设置一个供村民休闲健身的广场,步行道由中心广场辐射向四周,民居可根据这种走向两两组合成一个单元或呈弧线排列围合。东山村的主干道从产品交易中心开始逐渐抬升至半山腰,每两栋民居左右拼合成一个单元,由此顺山腰线性展开,每个单元之间由通向车库的支路和景观带分隔开。主干道与住房带平行且从屋后经过,便于乘车进村的游客进出渔家旅游,沿海的支路供渔民将海产品从码头直接运到自家屋前的晒场和库房。

5 结 语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下对旅游景区的新民居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这关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及地方旅游的发展。本文以实例设计的方式对滨海景区渔民民居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即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实际需求同时重视地域特色的总结和保护,让新民居为地方旅游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雍振华著.江苏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朱良文著.传统民居价值与传承[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段绪胜著.农村新型民居与范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吴静(1977-),女,四川宜宾人,江苏省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讲师,设计师,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