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运用前后测进行自然教学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运用前后测进行自然教学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运用前后测”,通过对“回声”一课的听课、反思,发现设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自然教学,从而达到“做、想、讲”三者紧密结合。

自然课的核心是科学探究,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探究过程顺利进行的脚手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前、后测可以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有效而合理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因为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不同,不同学生对教师要教授的内容总会有直观或先入为主的见解。教师可运用前、后测,把握学生的这些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预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根据观“回声”一课及前、后测的结果分析,从三个切入点来谈谈我的一点感想:

一、在哪里?

教师教学前了解学情(前测)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重要因素;同时运用前测得到的数据来了解学生掌握的前期知识。

课前前测(笔测)对象:青浦区瀚文小学三年级2班41位学生。

前测问题一:你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不够确切的回答只有3个)

前测问题二:你觉得回声是一种怎么样的声音?(9人能描述回声是反弹、返回、反射回来的声音;其中3人提到被什么东西反射回来;5人认为回声是重复我们的声音;4人提到回声很长;9人描述声音的轻响、远近、大小;6人描述不恰当;5人觉得回声很奇怪、特殊、有趣。)

前测问题三:你认为回声怎么产生?(22人能正确描述回声产生的原理;其中17人用波纹状表示;16人不能正确描述。)

分析:

从统计可以看出:全班除了三个同学的回答不够确切外,其他同学对回声都是有浅显了解的;对回声的产生大部分同学都能简单描述;对“回声是一种怎么样的声音?”这个概念同学们就回答的模糊不清了。可见,了解了本班学生的前概念,那么老师在三2班上课时要注意重点解决的就是后面的这两个问题了。

二、怎么去?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班而异的课堂教学会让师生互动流畅、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更明显,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明确。(即:课堂教学是体现在前测的基础上,如何向教学目标迈进的)

课堂实录片段:

T:那么在我们的这个教室里面啊,也有障碍物,教室里有没有回声呢?你来说。

S:要在很小的地方。S:因为这个教室很大,这个声音没有在山上这么大的地方的回声大。我们都听不见。S:有点轻,所以回声没有。

T:嗯,有点轻,那么如果是回声的话,声音应该是怎么样的?你来说。

S:很大的。S:很长的。

T:很长的是哇。哦,好的,所以我们这边好像没有很长很长的声音,所以你们觉得教室里面没有回声是不是啊?

评:这个片段给观课者的感觉是有了前测的了解,老师试图很努力的想让学生知道教室里有回声,从而可以顺利的用实验来验证。但是学生好像不是很“买账”。从这点可以看出,学生在前面对什么是回声的概念显得模棱两可,学生有质疑,那老师就用实验来说话。

三、到了没?

根据前测统计改进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怎样?(即: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课堂实录片段:

S:就是传送过去之后,反弹回来就是回声了。

T:哦,他想的很好的是哇。这个管子可以用来接收声音,接收声音的时候,你可以请另外一个小朋友帮忙,把你的小耳朵紧紧地贴在管子上,而且呢,另外一只小手捂住你的另一只耳朵,这样子我们才能仔细的分辨清楚,是不是啊?

……

T:哦,广播上面有一层软软的,是不是啊?好,甚至包括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都会减弱回声的效果。所以我们小朋友才一直说,我们好像听不见回声,其实我们教室是有回声的。

评:结论是老师说的,可能一节课的时间有点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后测的结果就可以知道了。因而,再上类似的课,相信老师在对课堂教学改进的把握应该要一次比一次好。

那么针对前测结果而设计的课堂教学,到底有没有效果呢?从后测(后测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直接的反馈,它能够清晰的反映出教师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的结果统计中可以获得。

附:“回声“一课后测(笔试)统计

后测问题一:现在你知道哪些地方有回声(请举例5种以上)?(全班都能举出至少5种。)

后测问题二:你觉得回声有大小吗?和什么有关?(35人基本回答正确;6人对回声的大小与材料有关这个知识点描述模糊。)

后测问题三:你认为回声是怎么产生?(能基本描述的21人;准确掌握的10人;还是模糊不清的10人。)

所以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认识“回声”,体会到学生的经验里面,有什么样的差异,差异在哪个地方?我们的着力点要放到哪里去?这些通过前、后测可以比较方便的了解、分析、改进。第一个着力点就放在空旷的地方有回声,不空旷的地方也有回声。那么老师能不能找到一个方法:做实验证明在这个空间里是有回声的。所以说我们平时的教学 “做、想、讲”三个一定要密切结合起来。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学生的经验出发,去分析去把握我们的着力点。

总之,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式改进要求我们一方面深思这些模式、学习这些模式、建构这些模式、运用这些模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完善这些模式,丰富和发展这些模式。

【作者单位:上海金山区海棠小学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