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谢:重庆教育的发展需要专家的支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谢:重庆教育的发展需要专家的支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对于重庆市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和“提质十项规定”,以及研读2011年版新课标,《今日教育》进行了深度报道,并邀请市内外专家为重庆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关于造就教育家的思考

2012年9期

宋乃庆

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组组长。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造就教育家虽难,但应积极进行此项工作。我们建议:第一,教师自身要立志。第二,要敢于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上不断创新。第三,近年来,一些地方相继启动了教育家培养工程或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这为教育家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和环境支持,搭建了有利于教育家成长的平台。第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支持、鼓励教育教学创新活动,不拘一格鼓励各种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五,要切实落实校长负责制,给予学校充分的办学自。第六,不断总结大批优秀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经验,把经验反复实验、推广,提炼成相应的理论。

变革的追求:提高质量

2012年5期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师教育资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新课改所颁布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后来几次的修订,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建立一个科学的体系化的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发挥了充分的作用。

教师要从学科能力这个角度把握新课标,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不同学科,结合教材,重点挖掘不同学段、不同单元对应的核心能力是哪些,如何实施教学才能有效培养这些能力。每一所学校都要制定学科能力表现标准、指标和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这样才能切实推进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课改十年的得与失

2012年5期

肖川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十年课改,到底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哪些积极变化?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如何进一步深化课改?需要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审思。

特别提出两个问题讨论,即基础教育的“基础”究竟是什么,课程改革成功的标志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我的见解是“基础”肯定包括基础知识、技能,但最为重要的是健康的人格。第二个问题我的见解是,是否体现了公民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宗旨;课程内容是不是体现了民主社会的核心价值及学生的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习和教学方式是不是真正发生了变化;是否真正建立起了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化校园。

突破政策理想与实践现实之间的藩篱

2012年5期

项纯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日本京都大学博士。

学校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乃至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制度是制约改革的根本原因。由于我们缺少一套完备的学校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制度及指标体系,升学率依旧是最能被大众认同的评价标准。而且从更大范围看,要改变教育内部环境的评价制度,就必然要求改变社会、特别是企业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要从选拔性考试制度到资格性考试制度,社会发展要从学历社会到学习型社会的转变还将需要一个漫长过程。

以有限的“量”追求优良的“质”

2012年5期

范蔚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制度课程”和“文本课程”,还是“体验课程”。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对课程教材内容做有针对性的加工,才可能使“文本内容”转化成为适合于学生、能够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进步发展的内容,使课程与教学成为学生发展进步的阶梯。值得注意的是,合理的课业负担量是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基本条件,以有限的“量”追求优良的“质”是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努力解决的课题。

社会实践活动的性质分析

2012年4期

张传燧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是本轮新课改的亮点,但在现实推进中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性质认识不到位。

为此我们要从发展性、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的维度来认识,即:突出发展性,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促进全面成长;把握综合性,还原世界本身,整体展开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性,实践即人本身,强调“做中学”;高扬主体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会学、好学、乐学。

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误区与对策

2012年4期

刘玲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会副理事长。

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科学规划、建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保障;要有效组织、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活动体验;尤其重要的是建立学生个体、小组、教师和服务单位、家长等多元一体的评价体系,形成合理、客观、系统、积极的评价机制。

学校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应制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案。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教师开发资源、设计活动与指导学生实施活动的情况。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案更是必不可少的,不同阶段性评价的侧重点不同,采用的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

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评估

2012年11期

赵德成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重庆市教委颁布的“提质十项规定”抓住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更重要的是,重庆市教委将“提质”与“减负”辩证联系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但这种改革思路是否能落到实处,得到实质性的突破,还需要系统性考虑很多制度和文化方面的问题。

建议重庆对学校办学质量评估进行重点、深入的探索,更新质量观,从学生发展视角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只有推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评估,“提质”各项规定才能最终落地生根。

让“长江上游教育中心”现实推进的步伐更坚实

2012年11期

田良臣

江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近期重庆市“深化义务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系列举措,让人感受到来自“长江上游教育中心”的蓬勃生机与令人鼓舞的气象。

第一,该规划对基础教育的目标界定清晰、定位准确。第二,体现了教育家办教育的实践取向。第三,规划有可靠的实现策略和现实路径作保障。期待在“减负提质”的持续实践中重庆可以凝练出更加丰富的教育特色和智慧。

有质量地认识“什么是教育质量”

2012年11期

周彬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要提高教育质量,需要让校长和教师们释下教育的重担,也需要校长和教师脚踏实地,但更需要校长和教师们高瞻远瞩。校长要有成长为教育家的理想。当然,重庆也正在实施“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但更重要的是要拥有教育的智慧。

提高教育质量,这应该是一代又一代教育人不懈的追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