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蛟河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蛟河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掌握蛟河市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更好地制定控制规范。方法 对蛟河市2011年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描述。结果 蛟河市2011年传染病年发病率342.86/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猩红热;春夏季发病率略高;农民和学生居多,分别占31.1%和17.3%;病种以呼吸道传染病(32.82.0%)为主,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29.19.0%)。结论 加大对托幼机构、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力度能力更好地监测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统一规范肺结核、乙肝等传染病的诊断和报告标准,有利于提高对传染病疫情的分析判断。

【关键词】 传染病;疫情;分析

为了掌握我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现状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11年蛟河市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传染病病例资料来源于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我市辖区内各医疗单位报告的数据,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 果

2.1 疫情概况 2011年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1545例,死亡1例,发病率342.86/10万,死亡率0.22∕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8种1189例,死亡1例,发病率263.20∕10万,死亡率0.22∕10万;丙类传染病6种356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78.8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2.2 地区分布 2011年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按地区统计前5位依次为,天岗镇(40.59/10万),民主街(37.29/10万),长安街(28.46/10万),漂河镇(27.58/10万),白石山镇(26.25/10万)。

2.3 季节和人群分布 2011年传染病3月份发病开始逐渐上升,高峰期为6-7月份,10-12月份发病较平稳。6-11月份主要以手足口病上升比较明显。以农民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31.10%。各年龄组均有发病。20-45岁年龄组段发病率最高(107.44/10万),占发病总数的30.48%,0-3岁组发病362例(多为手足口病)。男、女之比为1.43:1。

2.4 病种分布 乙类传染病报告8种1189例,(即:肺结核300例、病毒性肝炎294例、细菌性痢疾265例、猩红热207例、梅毒83例、淋病22例、出血热16例、布病2例)其中(HIV)1例;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356例(即:手足口病253例、流行性腮腺炎53例、风疹20例、其它感染性腹泻28例、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各1例)乙类1189例,发病率为:262.32/10万,丙类356例,发病率为:78.54/10万,其它传染病173例,发病率为:38.17/10万,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前5位依次为:肺结核(66.19/10万)、病毒性肝炎(64.86/10万)、细菌性痢疾(58.46/10万)、猩红热(45.67/10万)、梅毒(18.31/10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的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共报告253例,报告死亡的传染病为:痢疾。

2.5 疾病分类

2.5.1 乙类传染病疫情态势 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以肺结核300例、病毒性肝炎294例、细菌性痢疾265例、猩红热207例、梅毒83例、淋病22例、出血热16例、布病2例。占总数的76.96%。其中呼吸道传染病乙类(507例,占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15.19%),与2010年比上升28.03%。

血源性传染病及性传播疾病(451例,占总发病数的28.22%),与2010年比下降27.49%。

肠道传染病(293例,占总发病数的18.34%),与2010年比上升16.73%。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16例,占总发病数的1.00%),与2010年比下降20.00%。

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稳定在相对低水平状态。

2.5.2 丙类传染病疫情态势 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356例(即:手足口病253例、流行性腮腺炎53例、风疹20例、其它感染性腹泻28例、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风疹为主,占中数的99.43%。

3 讨 论

我市2011年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342.86/10万,与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4.57%,这主要与手足口病及甲流严密的防控工作有关。

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猩红热为我市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今后防治工作重点,其中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猩红热主要发生于学生,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主要发生于农民。

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主要发生在春夏季;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主要以秋季和冬季春季发病率较高,报告病例为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与教育部门间的协作,做好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将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猩红热发病数居前5位,都存在重复报告,诊断不准确,报告卡填写不规范现象,成为影响传染病发病水平和发病趋势准确的主要因素,因此统一、规范诊断、报告标准,将利于提高对传染病疫情的分析判断。

参考文献

[1] 周水森.《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12.

[2] 秦昕.《心理学报》,2011-6.

[3] 张发.《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9.

[4] 林磊.《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