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在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中的的应用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优质护理在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37例,其中有19例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试验组),17例给予常规手术患者护理(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然而临床前列腺增生患者大多年龄较高,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因此给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我科对19例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取得较理想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37例,合并无张力疝修补2例、气压弹道碎石2例。年龄52-79岁,平均(64.5±9.5)岁;37例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相同的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后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抗感染等对症处理。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年龄、症状体征、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1.2护理方法:对照组18例患者均给予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18例患者给予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整个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服务,其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紧张、焦虑情绪,因此需要护士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该手术的过程、方法以及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讲解大多成功病例的治疗经历,使患者能够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治疗[2];②术前准备:术前嘱患者戒烟酒,注意感冒预防,嘱尿路感染患者多饮水,有必要可行膀胱冲洗,术前晚上给予常规灌肠,并禁饮食12h,嘱术前常规用药。(2)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前进一步安抚患者紧张情绪,根据患者关节活动度合适调节托腿架的角度,使患者感觉舒适,也为麻醉后放置做好准备;在患者接触手术床的部分垫好软垫,使其舒适;对于体型偏瘦的患者的骨突出部位同样给予软垫保护,臀下垫凝胶软垫;患者胸部盖上毛毯,让患者感到安全、尊严;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术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烦躁等电切手术综合征出现,按摩患者双下肢,促进下肢血液循环。(3)术后护理:术后整理好患者病服,并盖好被子,轻声告知手术很顺利,恢复并先后放下下肢,以避免因回心血量的突然改变而诱发心血管意外,轻轻按摩患者小腿,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避免下肢血栓形成;将患者平稳运送至病房,给家属说明术中情况,注意灌注液及尿管的护理,有必要患者给予镇痛泵;术后第2天了解患者休息、饮食等情况,给予常规术后指导;同时了解患者术中感受,并对我科护理工作提出意见及建议,促进我科护理质量的改进、提高。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例数(%)]”形式表示,组间率比较用卡方检验,设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随着临床护理理论及技能的不断发展,要求临床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不仅要注重手术过程与术者的默契操作配合,更要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干预[3];通过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加强患者与护士之间诚信度的进一步建立,促进良好护患关系,更能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也对护士有了更高的护理要求,不但要有全面的护理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更要求我们护士要有爱心和责任心以及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4]。护士要做到一切以为患者服务为中心,让患者及家属感到满意,同时注重护理细节也应该引起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的足够重视,本研究优质护理既是全方面的注重对患者的细节护理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的,如心理安抚、术中交谈、术中给予患者下肢按摩等护理细节均是本次优质护理能够发挥理想护理效果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用于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全程护理效果显著,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有明显效果,可广泛用于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患者的全程护理当中。
参考文献:
[1]李俊红.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 127 例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3):155-156.
[2]章建岚,张荣兰.舒适护理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9):41-43.
[3]姜杰,闫力,张红石,等.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规范化康复43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008): 1728-1730.
[4]段水华,舒玉兰.人文关怀在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