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短路线”不一定是“最佳路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昨日开车带儿子去常州嬉戏谷游玩,由于路远不识途便新购了导航,调试好了“最短路线”便欣欣然出发了。可谁曾想,导航的“最短路线”将我一会儿带至羊肠小道,一会儿带至街道闹市;路一会儿是坑坑洼洼,一会儿是拥挤不堪;在懊恼和颠簸中车子终于耗尽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人也是疲惫不堪。回程时,我毅然放弃了“最短路线”,选择了其他路线,结果反而是一路平坦,一个多小时便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面对着导航我不禁感慨万千:我们总以为“最短路线”是我们到达成功之巅的一条“捷径”,可谁曾想这“最短路线”往往不一定是我们的“最佳路线”,有时反而会成为我们的“沼泽地”。
一、老师的“最短路线”――学名师
曾记得自己刚踏上教学岗位,为了完成自己的夙愿――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于是我给自己设计了一条“最短路线”――学名师。于是乎,一下班我便来到学校图书馆开始了和名师的“亲密约会”――学习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的教学理论,观摩数学名师华应龙的教学视频,研究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教学设计……
几个星期以后,我自认为找对了教学成功的“最短路线”――学名师,自认为自己已经将名师的教案研究透彻了,于是信心百倍地上了我执教以来的第一节公开课,可是我的“最短路线”并没有给我带来成功,反而把我带入了“羊肠小道”。因为我在研读名师教案的过程中,只注重学习了名师表面的“技法”和“招数”,却忽略了名师教案的“精髓”和“本质”。因此在上课时,我没有能够根据学生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预设,而是以相同的、僵化的名师教案来束缚课堂,应付活泼可爱、性格各异的孩子们。
课后,我不禁想起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呀!学习名师,不能仅限于模仿。我们学“名师”,关键是学习他们新课程的理念,学习他们驾驭课堂的睿智,而非僵化的“教案”。
因此,僵化的“学名师”绝对不可能成为我们老师成功的“最短路线”。
二、纠错的“最短路线”――帮助他
初为人师时,发现有些孩子总会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低级错误,性急的我总会迫不及待地为他们寻找一条“最短路线”――“谁来帮助他?”例如有一次执教《素数和质数》时,我问学生小A:“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这句话对吗?”小A立刻信心百倍地回答道:“对!比如3,5,7,11,13等等他们都是素数,而且也是奇数。”听到此,我立刻皱起了眉头。为了纠正他的错误,我立刻为他找到了“最短路线”――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他回答得对吗?(其他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错!’)那么谁来帮助他?”话音刚落,学生小B站了起来:“他回答得不对,因为2也是素数,但它却不是奇数。”小A在大伙儿目光“关切”地注视下,面红耳赤地坐了下去。而在这节课剩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小A同学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了。课后我找小A聊天,他率直地告诉我:“老师,课堂上我一出现错误,你立刻让其他同学帮助我,让我感觉自己很笨,真的不如其他同学,我感到很难为情。”
听着小A的话,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是呀!我们怎么能剥夺孩子们“犯错”的权利呢?我们提倡教学环节的预设与生成应该是“以生为本”,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常常“以师为本”。在此过程中,我们只不过是将“灌输”巧妙地换了一种形式而已――将“师灌”改为了“生灌”,忘记了呵护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忘记了让孩子们在“错误的旅途中”自己摸索、寻找“正确的捷径”。“最短路径”呀!请你归还孩子们犯错的权利!
是呀!我们教育不管何时,都应该找到一条适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最佳路线”,记住:“最短路线”有时不一定是“最佳路线”。
(作者单位: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常州 2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