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麋鹿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麋鹿,古称麈,属于偶蹄目、鹿科、麋鹿属。因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尾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俗称“四不像”。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神奇物种,在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中,神通广大的姜子牙骑的就是麋鹿。古代没有年历,古人将麋鹿的换角看做万物复苏、四季更替的标志,甚至用麋鹿角来占卜凶吉。从周朝时起,麋鹿就被看作皇权的象征,成语中的“逐鹿中原”、“鹿死谁手”中的“鹿”都指的是麋鹿。明代以后,野生麋鹿逐渐灭绝,而被皇家历朝历代精心喂养的麋鹿幸存了下来,香火不断。19世纪中叶,法国传教士大卫,在北京南郊南海子惊喜地发现了麋鹿,并认定它是一个新物种,从此,麋鹿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1900年八国联军进驻北京,中国土地上最后一批麋鹿灭绝了,麋鹿的故乡不再有麋鹿的身影。但幸运的是,当时还有18头艰难生存在异国他乡。
1985年,20头糜鹿远涉重洋,结束了近100年的迷路生涯,回到了最早的家――北京南海子。特殊的物种,特殊的身世,为人们留下了一个个谜。
身世之谜
1865年的金秋时节,一天,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阿芒・大卫在北京南郊考察,经过南苑皇家猎苑,从苑外土岗上向内窥视,他突然眼睛一亮――那是一群陌生的可能在动物分类学上尚未记录的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使他数月不肯离去。无奈,皇家禁地“闲人免进”,大卫更难弄到一头活着的鹿。直到第二年春天,他才设法买通守苑的军士,以20两纹银换得一对鹿骨鹿皮。不久,法国驻大清的工作人员弄到一对麋鹿,其中的雄鹿死后送给了大卫。
1866年4月,大卫将3只麋鹿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经动物学家米勒・艾德华馆长鉴定,认定这不仅是从未发现的新物种,而且是鹿科动物中的独立的一个属。他从科学的角度首次把麋鹿公布于世,立即轰动了全世界。按照惯例,要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这种鹿,所以麋鹿被称为“大卫神甫鹿”,它的英文名至今还是Pete David’s Deer。麋鹿的发现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极大兴趣,从1866年至1876年的10年间,英、法、德、比利时等国家的驻清公使及其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各种手段,先后从北京南苑得到几十头麋鹿,饲养在各国的动物园里。
1894年,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秋,八国联军北烧圆明园,南掠皇家猎苑,麋鹿被劫杀一空。历史铭记:1900年麋鹿在中国灭绝!巧合的是,糜鹿的“发现者”大卫也于1900年11月10日在巴黎溘然而逝。
那些流落于异国被围养的麋鹿,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变纷纷死去,越来越少。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位麋鹿的救星――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一位酷爱动物的人。从1898年起,他出重金将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等动物园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放养在英国伦敦以北45英里、占地3000英亩的乌邦寺庄园内。这座庄园水草丰美,林木葱郁,芳野幽旷。然而。麋鹿生活得并不“幸福”,整日闷闷不乐,像得了思乡病,值得庆幸的是,它们能正常繁衍了。1914年,麋鹿种群的数量为88头,“二战”时达255头。“二战”前,乌邦寺的主人始终以拥有世界上唯一的麋鹿群为荣,一头也不肯出让。“二战”期间,德军战火染指英伦,子承父业的小贝福特终于改变了主意――“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危险的。”他惟恐唯一的一群麋鹿再次毁于战火,便向国内外动物园转让了许多麋鹿。到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达到1320头,遍及亚、欧、非、美、澳各洲,但惟独没有回到它们世代生息的故里。
中国是糜鹿的老家,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稳定,许多动物学家呼吁:让“海外游子”麋鹿回家!实际上,这也是乌邦寺主人的心愿。1984年3月,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委托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玛娅・博依德女士来华了解情况,选择回放地点。经过中外专家广泛调查,认为北京南海子作为皇家猎苑旧址和麋鹿模式标本产地,是重引糜鹿的最佳地点。贝福特公爵的曾孙――塔维斯托克侯爵听了玛娅带回的消息十分兴奋,当即决定赠送20头麋鹿给中国。1985年5月,北京麋鹿苑开始兴建。1985年8月24日,一架飞机将22头麋鹿(其中两头给了上海)从英国乌邦寺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麋鹿苑,终于实现了麋鹿百年回归的夙愿。如今,麋鹿保护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北京糜鹿苑、湖北石首、江苏大丰及十几处动物园里已繁殖麋鹿2000余头。
1999年国家环保局与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启动“麋鹿之友”项目,在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会场,英国驻华大使高德年用中文颇为风趣地讲了一席话:“麋鹿曾因迷路到了欧洲,现在终于顺利还家了,祝愿它永远不再迷路。”其实,地球上不该迷路的,正是人类自己!
麋角之谜
鹿角是雄鹿的性别特征,是其求偶炫耀的资本,也是公鹿种内竞争和种间御敌的兵刃。全球鹿科动物约有40种,大多是雄性具角,麋鹿也不例外。鹿角每年脱落,再生新角。人类便利用这个特点,在鹿角长出两个月左右,即为茸质的嫩角时,割取鹿茸。此时茸角软骨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割茸后血流如注,雄鹿便年复一年忍受着这种剜割之痛。
鹿角做为公鹿的第二性征,每年都有一个从茸质到骨质的转变过程,当其尚处于茸质时,公鹿们十分在意这副还很娇嫩的桂冠,从不用茸角相抵撞,此时若有争斗,它们宁愿后腿支立,用前蹄拍击对方,动物颇有自我保护意识。待到鹿角长过3个月形成骨质角,不再是活组织而无痛感后,雄鹿便“该出角时就出角”,鹿角成了它们披坚执锐的武器。据专家试验,若给长角的鹿去势,则会导致脱角,因为酮降到一定水平后,鹿角便自行脱落。可见,鹿角是雄鹿情场夺魁的命脉,是其灵魂精气之所在。
其实,从世俗的角度来评价麋鹿角的作用,也价值不菲。一是观赏。麋鹿角属异型角,所谓“四不像”,首先说其角似鹿非鹿,即其尖头朝后,又无眉杈,倒置后因尖端处于同一平面可稳立不倒,此乃麋鹿角独特之处,实为不可多得的装饰之物。二是饰品。麋角是优良的雕刻材料,可制成筷子、牙签、像章、印章、戒指、钮扣、项链等工艺饰品。三是名贵中药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麋角常服,大益阳道。”中药麋角丸具有“补心神、安脏腑、填骨髓、理腰脚、能久立、聪耳明目、发白更黑、貌老还少”的功效。
如果麋鹿的数量能繁育到圈养梅花鹿的程度,而无濒危之虞,则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眼下全国的麋鹿总计为2000头,而其栖息地又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生态退化、水质污染、垃圾侵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压力,拯救物种、扩大规模、疏散种群、优化基因、改善生境的任务迫在眉睫。
鹿王之谜
5月下旬,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绿草茵茵,一群膘肥体壮的雄麋鹿来到大片的开阔地,参加一年一的麋鹿王大选赛。
鹿王大赛自由组合,自己选择对手,两头一组,淘汰选拔,就像乒乓球比赛。参赛“选手”足有20多组,场面颇为壮观。赛场的周围许多雄鹿、小鹿组成“拉拉队”,一群群雌鹿一会儿低头吃草,一会儿盯看正在格斗的雄鹿,青春的心潮在期待中跳跃。
一天的激战结束了,获胜者明日将再战。淘汰者有的成了观众,有的没精打采地悄然离去。最后赛场上只剩下两头雄鹿,这是冠亚军的决赛,也是争夺王位的决战。两头雄鹿用角作锋利的武器,短兵相接。只听得“咯咯”的鹿角撞击声时起时伏,进进退退,往返数十回合,胜负难分,紧张的战斗一直持续很长时间。
当火红的太阳跃出地面,夺得王位的雄鹿带着胜利者的喜悦,雄纠纠气昂昂地跑向雌鹿群,管理这群“妃嫔”。“上任”之初,先是集中所有的雌鹿,用它们特有的语言宣布:“我是你们的大王,大家要听从我的指挥。”鹿王的领导工作有条不紊,管理非常严密。鹿王在自己的领地内对各个“情侣”察其行、观其色,若发现私奔者,就施展四个绝招:一是用叫声,语言说教;二是两眼怒瞪,眶下腺张开,发出警告;三是用角追顶,武力惩罚;四是追,追得私奔雌鹿精疲力竭,放弃邪念。
鹿王在独霸雌鹿期间,很少吃东西,白昼操劳不息。三个月的期,鹿王耗尽体力,体重下降几十斤。麋鹿的这种繁殖策略,保证了强健雄性个体能繁殖更多的子代,有利于保存优良的群体基因,避免遗传的单一性。研究者还发现,雌鹿喜欢与“群主”,很少与挑战者,雌鹿对配偶的这种选择同样有利于繁殖强健的后代。
结束,麋鹿们又在一起活动,大家还是朋友,并一直友好相处到下一年。由此可见,争王实在不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是种群优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