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对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的患者采取系统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了该病病死率。

关键词:微创 颅内血肿抽吸术 高血压脑出血 护理

中图分类号: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057-02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脑实质的大块出血,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颅外手术需在全麻醉下进行,时间长,损伤大,术后病死率高。我科自2004年4月~2007年9月应用自制手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5例,该手术对脑组织损伤小,安全省时,见效快,不需要特殊设备,不受场合限制,可在床边进行,能尽快缓解血肿压迫,降低颅内压,大大降低了该病病死率,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25例,男85例,女40例,年龄52~73岁,平均61岁。痊愈105例,好转15例中途转院4例,死亡1例。

2 护理

2.1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为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患者的头部可置一软枕,并抬高约15~30°。

2.2 加强基础护理

2.2.1限制探视人员,定时开窗通风和进行空气消毒。

2.2.2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2次/日,预防口腔炎及霉菌感染。

2.2.3加强皮肤护理。温水擦洗,定时翻身、局部按摩,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渣屑,防止褥疮;翻身时注意头部不宜过屈、过伸过度转动,以免影响脑血液供应。

2.2.4昏迷者以鼻饲流质供给营养,宜现配现用,少量多饮,鼻饲前吸痰,鼻饲后30分钟内避免吸痰,防止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好转好可进流食,少量多餐,能自己进食者注意增加含粗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顺,以免用力排3便,使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再出血。

2.2.5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视病情1次/1~2小时。血压一般控制在14.45~20/9.5~12KPA没,以防血压过低引起脑血流灌注不足而加重脑缺血、脑水肿。

2.3 做好心理指导

经常到患者床旁巡视,了解患者的痛苦与需求,用我们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为患者做各种治疗、护理,仔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中,讲解一些预防副反应的措施,把副反应尽量降低,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其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2.4 呼吸道管理

2.4.1患者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并保持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2.4.2一般不用安定类药物,以免抑制呼吸、咳嗽反射。

2.4.3给氧,2~4L/分,视病情调节给氧时间。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拍背,分泌物多时及时清理。

2.5 微创引流的护理

2.5.1引流袋低于穿刺部位20~30CM,更换引流袋和调节引流袋高度时应避免大幅度升降。

2.5.2头部制动,头下垫无菌巾,头部用无菌巾覆盖,保持引流管周围清洁、干燥,减少污染机会。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昏迷患者用绷带约束健侧肢体,以防抓脱引流管。

2.5.3防止管腔阻塞。如出现引流不畅,检查有无管道扭曲受压及血凝块阻塞等。如为血凝块阻塞,可由上而下轻轻挤压引流管,1~2次/天。如阻塞仍未解除,可在严格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或遵医嘱注入液化剂(尿激酶)。

2.5.4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避免引流液回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每天更换引流袋一次,换袋时防止空气进入造成颅内积气。

2.6 消化道护理及饮食指导

术后1~2天禁食,第3天不能进食者给鼻饲,配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食物。鼻饲时要先抽胃液,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若呈深褐色说明有消化出血,应禁食并积极治疗,及时清理消化道淤血,必要时给予止血药物胃内止血[1]。

2.7 高热的护理

2.7.1持续发热多是感染引起,应注意配合医生寻找感染灶,平时严密观察体温变化。

2.7.2给予物理降温,可在前额或头部放置冰袋,也可以用温水擦浴。腋窝、窝、腹股沟等表浅大血管集中的部位重点擦浴,有利于降温,30分钟后再测体温。

2.7.3如病人体温持续不降,按医嘱给予退烧药物。注意对有出血倾向或白细胞计数低者不可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

2.7.4病人降温过程中出汗多,应给予补充足量的水份,鼓励多饮水,及时擦身更衣换被单等,注意保温以免受冻感冒。

2.7.5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

2.7.6饮食宜清淡多样化易消化,高热期间流食或半流食。

2.8 功能锻炼与出院指导

急性期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被动运动和按摩患肢,防止足下垂,关节挛缩和僵直,变形及肌肉的萎缩。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可以开始康复治疗[2]。由被动至主动,频率由少至多,幅度由小至大,由健侧至患侧,时间由短至长,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出院后每天复查血压1次,遵医嘱坚持用药,保持情绪稳定、大便通畅,坚持功能锻炼,如有不适,随时复诊。

参考文献

[1] 黄金.病人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

[2] 姜贵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