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里斯本:石子路上的电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旧的电车穿行在老的城区,真不知是从老早的年代开出来,还是要从眼前开回到早先的时光……
葡萄牙里斯本,被称为“七丘城,濒临阿尔巴拉辛山,南、北、东三个方向七座起伏的小山坡架构起这座城市的主线,彼此拉伸,最后在广阔的特茹河入海口聚拢。城市蔓延在山丘之上,吐纳海洋的气息。
尽管在1755年11月1日,那场欧洲近现代史上最具破坏力的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欧洲最大的海啸,几乎使里斯本这座当时全欧第四大城市、富足之都和基督教艺术与文明之地受到毁灭性打击,但震痛慢慢愈合,其后的建筑再没有受任何毁坏,城市的一切,保留了百年的风韵。
里斯本城区街巷两边都是古旧的老房子。斑驳灰黄的沿街墙面,漆色剥落的门扇窗户,都是岁月蚀刻的深深皱纹,不可磨灭。各条大街小巷的碎石路面最具葡萄牙特色。那些白的、黑的花岗石,被切成2寸见方,再由人工费时耗力地紧凑拼砌,缝隙里填上砂子。百年来都是如此,即使道路翻修。
我们看到翻起的石块像麻将堆在路边,等路基整修完毕,一块块石子又被原样码回去。许多路段,黑白色石块会被精心设计成简单的图案:柔卷的浪花纹样,或者粗线条勾勒的鱼纹。在一些店铺前的那段,则会拼砌上小店的名字。百多年来,这些小小的石块,经受无以计数路人的脚底按摩,早已平滑光洁,温润得如同传世的美玉。不仅脚踏得舒服,甚至让人想俯身用手触摸一下。黄昏的阳光下,路面反射出耀目的光华,长长的人影拖曳在碎石图案上,总让人有时光错乱的感觉,亲切而怀旧,就像回到从前上海老街的“台格”路面。
现在的案头,就放着作为纪念品带回的一小方瓷砖,模拟的就是里斯本街道的黑白碎石路面,摩挲这块瓷砖,好像又行走在老城的街头。
这样的石子老街似乎怎么也走不厌,当然总还是会走累。这时可以坐讲街边任意一家小咖啡馆,把自己埋入笨重的皮革圈椅,来一杯香浓的咖啡,也别忘闻名的“葡式蛋挞”,歇个脚,一天的旅程画个句号。
不过我们的选择是,跳上一列电车,继续前行!
100年来,旅人到达里斯本,总是先以电车速度,浏览这座城市。搭电车,是欣赏里斯本最浪漫轻松的方式。而电车对于里斯本也早已超越了交通运载工具的涵义。就像红色双层巴士之于伦敦,天星小轮之于香港,水上巴士之于威尼斯,“托托”之于曼谷。承载的不光是人,还有关于城市的沉甸甸回忆。
里斯本街巷缆线密布如蛛网,钢轨蜿蜒似经脉。行驶期间的,有流线型的新型机车,也有古老的木质电车。新车固然快建准时,但老车悠闲喧闹,别有风味。其中最出名的是穿梭在阿尔法玛区的28路电车。还是一战时期的设计,短短的只有一节车厢,木质窗框和内饰,扶手磨蹭得和轨道一样晶亮。司机就站在车头操控。时常要穿行在一些极其狭窄的小马路上,有时谁家门13的车稍微泊得不那么贴墙边,电车就可能过不去。这时司机只好停下车,“哐当哐当”打上一阵铃,车子的主人很抱歉地出来挪出通路。通过这些街区,两边晾晒的衣物一阵风带起,似乎就能拂到靠窗乘客的脸上。一楼阿妈推开窗户,飞快地打了个照面。司机经年行驶这固定线路,一路过去,和街旁的某个熟人打个热络的招呼,也成了习惯。偶尔电车会忽然停下,司机要下车驱赶不识趣躺在轨道上贪睡的街狗,惹得一众乘客呵呵大笑。
坐在车厢里的大多是当地老从,清宫有我们这样猎奇的游客。老旧的电车穿行在老旧的城区,真不是人老早的年代开出来,还是从眼前开回到了早先的时光。
上城区的许多街道很陡,直下港湾,像急流一样向河口汇聚。坡度之大,以至于某房子的一楼地板和邻居的屋顶齐平。这样的街道一样有电车交通。不过样子有些奇特,黄黄的车身随着坡度呈平行四边形,以保持乘员不会倾倒。与其称为电车,叫做缆车更为恰当。铁轨底下暗藏了钢缆,牵引电车上下。
电车的速度不疾不徐,很契合里斯本这座老城的脉搏。慢慢地爬坡,缓缓地转向,像老电影的节奏。顶上交错的缆线,编织里斯本往昔的美梦,这座城从昔日的无限风光,到如今光辉黯淡,魅力却仍丝毫不减,依旧会随着电车的轨迹永无止境延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