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紫苏,散寒行气和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紫苏,散寒行气和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相传,三国时华佗采药,发现一水獭贪吃螃蟹,没多久在地上打起滚来。这时,水獭爬进草丛专吃一种紫色草叶,躺了一会儿竟没事了。华佗把这些草采回去,亲自品尝思索,这草既解螃蟹寒性之毒,便定属温性了。

此间适逢螃蟹上市,不少人因蟹吃多了腹泻来就医,华佗就用这种草熬汤给患者喝,疗效灵验,一会儿就舒服了,故称此草为“紫舒”,后人又把“紫舒”写作了“紫苏”。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呈四角棱形,色紫或绿紫色;6~7月开紫花,全草有特异芳香。9月白露前后,枝叶茂盛花序刚长出时采收,放通风处阴干生用。

紫苏入药始载于南北朝梁人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其性温味辛,入脾胃肺诸经,功能解表散寒、理气宽中、安胎解毒。适于外感风寒、脾胃气满、胎动不安、鱼蟹中毒。

全草皆入药

《本草汇言》称“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然紫苏叶、紫苏子、紫苏梗三者用法各有侧重。

紫苏叶 为常用发散风寒药,既解表又理气还解毒。《长沙药解》载:“苏叶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冲逆,扩胸腹而消胀满,故能治胸中瘀结之证而通经达脉,发散风寒,双解中外之药也。”

1.治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 苏叶与川芎、防风、陈皮、甘草、生姜同用。若外感风寒,兼胸膈满闷、噫气恶食,苏叶与香附、陈皮、甘草同用。若外感风寒,兼咳嗽,苏叶与前胡、杏仁、桔梗同用。

2.治脾胃气滞、胸闷不舒、恶心呕吐 苏叶与陈皮、半夏、藿香同用。若妊娠恶阻、呕吐不食,或胎气上逆、脘腹胀满,苏叶与陈皮、砂仁同用。

3.治鱼蟹中毒引起之呕吐、腹痛、泄泻 大剂量单味苏叶30~60克,放砂锅内加水煎汤频饮。民间吃螃蟹,有与苏叶共煮者。

紫苏子 即紫苏成熟的果实,善于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本草逢原》载:“诸香皆燥,惟苏子独润,为虚劳咳嗽之专药。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

1.治咳嗽、气喘、痰多 苏子配陈皮、半夏化痰之品;或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即三子养亲汤。

2.治肠燥便秘 苏子配麻仁同研烂,水煎服,润肠通便。

紫苏梗 即紫苏的茎,辛香之气较苏叶弱而不具散风之功,但优势偏于行气和胃。《药品化义》载:“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其性微温,紫枳壳尤缓。病之虚者,宽胸利膈,疏气而不迅下。入安胎饮,顺气养阴;入消胀汤,散虚肿满。”

主治脾胃气滞及肝郁不舒诸证,譬如脘腹胀满、胁肋作胀;又妊娠作阻,胎气不安,常以苏梗与理气药同用,甚为有效。

做菜做汤,健脾益胃。《本草纲目》称紫苏“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

紫苏梗米粥 治风寒感冒。粳米50克,淘净放锅内煮粥,将熟时投入洗净的苏叶10克,续滚数沸服食。

紫苏泡茶 治气滞腹胀。紫苏叶15克,洗净放杯内用沸水泡茶饮。

值得注意的是,紫苏入水不宜久煮,因其含挥发油,若长时间煎煮会降低药效。

此外,民间还用紫苏叶捣烂外敷,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寻常疣。以叶煎汤服且外敷,治乳腺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