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升值可减贸易顺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升值可减贸易顺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让人民币升值会有助于放缓加工贸易项下的进口替代,有效地缩小由加工贸易产生的顺差,进而减少中国的总体外贸顺差

当前,在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减少中国的外贸顺差的作用的讨论中,一个似乎是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减少中国的外贸顺差的作用有限。

这个观点的一个重要的论据是,中国绝大部分的外贸顺差是加工贸易带来的,而汇率升值对减少加工贸易顺差无能为力。笔者认为,这一观点颇值得商榷。

所谓加工贸易,是海关当局为了关税征管的方便而创造出的一个概念。它通常指这样一种贸易活动:中国进口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通过利用充裕和廉价的劳动力,把它们加工成最终产品,再出口到国外市场,即所谓的“两头在外”。

正是反映了中国通过此类贸易对世界市场的巨大影响,中国也常常被称为“全世界的组装加工厂”。与加工贸易相对应的是一般贸易,这通常是指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是中国本土生产的,而不仅仅是对进口品进行的简单组装加工。

在纯粹的加工贸易中,生产所需(除劳动力)的投入靠进口,产成品全部用于出口。在国际市场(以美元计价)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进口品和出口品的国际市场(以美元计价)的价格没有影响。惟一的不利影响是,以美元计算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了,从而会侵蚀利润。但是,鉴于加工贸易的特点是,劳动力只占全部投入成本的一小部分,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对加工贸易的影响会很有限。

当论及人民币升值对减少中国外贸顺差的作用时,人们脑海里出现的往往就是上面所描绘的这幅中国作为“全世界的组装加工厂”的图画。然而,这已经越来越不能准确地反映中国近几年贸易发展的实际状况。尽管海关统计中仍然保留着加工贸易这一类别,中国的加工贸易的内涵在近几年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所谓的加工贸易正在 “一般贸易化”,和一般贸易之间的界限已经趋于模糊。从事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地从中国本土购买(而不是通过进口)各类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

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虽然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大致稳定在50%的水平,但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的比例却从50%大幅度下降到40%左右。同时,出口的增长速度也罕见地大幅度超过进口的增长速度。

从双边贸易平衡看,一方面,中国对美国和欧洲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另一方面,中国对亚洲的贸易赤字却在相对减少。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加工贸易项下的进口的增长明显放缓。而此前,很多这些进口正是来自亚洲地区。

自2004年以来,中国外贸顺差的大幅度增加,相当大程度上,正是反映了发生在加工贸易上的这些深刻变化。有一些分析人士把这一变化归咎于隐藏在贸易项下的受人民币升值预期驱使的“热钱”的流入,从而是一个短期现象。但事实正在而且终将证明这一观点是不成立的。

加工贸易的“一般贸易化”,毫无疑问与当前人民币汇率水平有很大关系。从事加工贸易的厂商之所以放弃进口而选择从中国本土采购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因为这样做会节约成本,在商业上更划算。加工贸易的投资者虽然做的是直接投资,实质上也是一种跨境的套利投资行为。投资者最初来中国从事加工贸易有关的生产活动,他们看中的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然而,当他们认识到,在中国,不仅仅是劳动力,其他的生产要素也比别的国家和地区便宜时,他们就会相应地减少进口,而更多地使用中国本土制造的产品。

在国际经济的大环境里,如果在投资者们看来,一个国家各种的生产要素都显得比较便宜时,那么该国的汇率十有八九被低估了。在本质上,加工贸易的“一般贸易化”就是进口替代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如果汇率被低估,就会鼓励进口替代。这种倾向在进口投入含量大的加工贸易中会更明显地表现出来。

如果仍沿用十几年以前的概念而静态地看待加工贸易,就会倾向于低估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减少贸易顺差的作用。加工贸易的投入采购链向国内市场的不断延伸,从而导致加工贸易项下顺差的大量出现,正是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具体反映。反过来,让人民币汇率升值,应该能有效地减少这一部分的外贸顺差。

这里谈到的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人民币汇率在实际意义上的升值。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和国内价格水平的向上调整。

在这点上,理顺和调高一直以来被人为控制的能源和其它资源品的价格,与让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一样,都会有助于放缓加工贸易项下的进口替代,缩小由加工贸易产生的顺差,进而减少中国的总体外贸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