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隆寺因为遗忘,所以美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隆寺因为遗忘,所以美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想,在辽阔的土地上,应该还有许多像打隆镇一样的地方,默默无闻,鲜有外人光顾,网上也很难搜索到有关它们的详细信息。正如偶然走近被人遗忘的打隆寺一样,才欣然慨叹:这才是梦想中的呀,悠远、宁静、苍茫、安详,任时闻流转,与世无争,遗世独立。

不期然地遇见

去年雪顿节期间,我骑行羊湖,因为时间关系,最后一段路程选择了搭车。汽车在简易的环湖公路上颠簸,渐渐地驶离了紧贴湖岸的公路,驶入了一片平原。广袤的一片,被山和湖包围着,平原的中央却突兀地独立着一座陡峭的小山,山下散落着许多民居。公路从平原中笔直而过,直通山下的村庄。从车上乘客的言谈中,知道了前方的村庄叫打隆镇,一个我闻所未闻的地方。

汽车驶进了村庄,并在一个看似广场的地方停了下来,才看清了路边的一块标识牌:打隆寺。循着箭头的方向望去,金色屋顶的寺庙建在山脚,而寺庙后面山腰的石壁上画着三幅醒目的佛像,再将视线随山体向上移去,一座满是棱角的废弃建筑静静地矗立在山顶,与山势融为了一体。

待人上完车,汽车又启动了,心中却已是满腹疑问。这个叫打隆镇的地方有什么样的故事?山顶那看似宏大的建筑为何被废弃,它曾经又有过怎样的辉煌?回到拉萨,立即上网查找有关打隆镇的资料,百度百科里关于打隆镇的文字寥寥数语,只从一些游记中零星地知道了打隆寺是一座松赞干布时候建造的千年古寺。尽管如此,却不能磨灭打隆镇在我心中的印象,那偶然的一瞥,已然成为了一个烙印,总想着一定要去打隆镇仔细走走。

好多个周末,都曾想着应该去趟打隆镇了,但总是下不了决心早早起床去赶那不一定能搭上的班车。日子就在这样的慵懒迟疑中过去了,直到今年的3月初,想试试新买的相机的性能,也想看看冬日里的圣湖羊卓雍错,于是在一个周六的上午坐车到了曲水大桥,想着或许能搭个顺风车到冈巴拉山顶看看羊湖,然后就回拉萨。

路上拦到了一辆车,一辆拉了满满一车木料的货车,司机是个藏族人。车子翻越冈巴拉山的过程中,司机告诉我说,他是打隆镇人,木料是要拉去打隆镇的,镇上有人要盖房子。我突然就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广袤的平原、荒凉的废墟、古老的打隆寺也就如放电影般从眼前一一闪过,我不住地点头说:“我也要去打隆镇。”

虽然当时并没有为去打隆镇做任何准备,可是这种不期然地遇见已是一种美丽,就像第一次与打隆镇不期然的擦肩而过一样。汽车缓缓行驶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心里计算着即将在打隆镇逗留的时间,对打隆镇也就不能抑制地期待起来。

辉煌总被雨打风吹去

到达时已近下午5点。打隆镇就像是一个被遗忘的古老村庄,房子是很传统的藏式民居,低矮、灰黄。牛儿、马儿在镇上自由游弋,镇上有很多茶馆,简陋、拥挤,但是铁炉子里的牛粪烧得很旺,村民们都聚在茶馆里喝茶聊天,享受着简单的快乐和幸福。在满屋子新奇的眼光中,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一碗咖喱饭,就快步穿过密集的民居,朝山上走去,想在天黑之前仔细地将脑海里的那片废墟看个遍。

冬天的下午总是风大,卷来浓厚的云层遮挡了太阳,也卷起漫天黄沙,让村庄也多了一丝朦胧的美感。山的背面相对要平缓许多,但是也要阴暗许多,一条沙石铺就的公路沿山势盘旋而上。一条条野狗在路边徘徊觅食,似乎无视人的存在。只是随着高度的上升,逐渐靠近那渴望已久的废墟,狗吠的声音就随着寒风铺天盖地地传来了,仿佛它们是那废墟的忠诚卫士一样。还没有到达山顶,公路就戛然而止,阻挡它的是一堵明显维修过的围墙和一扇紧锁的大门。围墙沿着山体向上蜿蜒,越向上越发残破,甚至断裂开来,于是轻而易举地就进入到了废墟中。

旧时期,政府曾设有打隆宗(相当于现在的县级政府),打隆镇就是宗府所在地。像旧时期的其他许多地方样,打隆宗也把宗堡建在了山上,并将宗堡与山顶原有的古寺(上打隆寺)合二为一,寺庙在上,宗堡在下,依山而立,紧紧相依,形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完整建筑。走在废墟中,荒草萋萋,寒风呜咽,远处的雪山依然圣洁,山下河谷冲击形成的平原也依然是浪卡子县的粮仓,可是山顶的建筑却已破败殆尽。

从山顶顺势往下看去,打隆宗残垣断壁中仍可见清晰的房间布局,高大厚实的墙体则是曾经辉煌的明证。来打隆镇的路上,司机曾不太确定地告诉我说,参观这个废墟还得经过镇上相关部门的同意,因为废墟里也许还有曾经遗落的古物宝贝。我当然不会自找麻烦地去征求同意,但也无心去寻找那或许有的宝贝古物,只是轻抚着那些用石片砌成的残存的墙体静静地走着,想象它曾经的宏大威严,也感受它现在的落寞与荒凉。据说宗堡曾因太过恢宏且与布达拉宫太相似,其主持修建宗堡的负责人还曾受过政府严厉的惩罚。不过当时受惩罚的只是人而已,建筑依然无恙,但是到了上世纪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建筑却没能逃脱被毁坏的厄运,寺庙和宗堡瞬间灰飞烟灭,成了一片废墟,守护寺庙和宗堡的人也都不知去向。

将废墟仔细地走了个遍,站立山顶,远处,圣湖羊卓雍错显露出一线宝石般的蓝色,它见证过宗堡的辉煌,也看到了今天的破败与落寞。对于这片废墟,也许只有羊湖最懂。

一群群乌鸦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或在废墟上空飞旋,或在残墙上休憩,它们的到来让废墟愈发显得苍凉。废墟中,接近山顶的东西两侧分别有一个残破的香炉,想来是曾经煨桑的地方。只是现在西侧的香炉附近散落着许多红色的残缺的擦擦,东侧的香炉旁则挂满了崭新的五色经幡。不再有桑烟袅袅与朝阳辉映,也不再有喃喃诵经与羊湖对话,山下的村民沉默地用经幡表达着对历史的祭奠,对信仰的虔诚!

寂静的千年古寺

走进打隆寺时,天已近暮色。

打隆寺紧依山脚而建,规模并不很大,布局却很整齐,呈长方形。寺院的主供大殿坐北朝南,寺院南侧是一座高大的象征尊贵的黄色建筑,东、西两侧是狭长的两层高的僧房,寺院中央除了一根经幡柱就别无它物,空空荡荡的,却正好可以将山腰石壁上的佛像看个清楚。

寺院很安静,大殿的大门已锁,也看不到一个朝拜的人。一个年轻的喇嘛出现在僧房的走廊上,我急忙上前告诉他,我想进大殿看看。他沉默不语地走进一间屋子,随即又走了出来,此时手上拿了一串钥匙。

打隆寺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与大昭寺同期而建。据说是文成公主进藏后,因看出的整个地形是个仰卧着的魔女,为了镇住魔女,于是在魔女的各个关键地方兴建了十几座寺院,大昭寺是其中一座,打隆寺同样也是。那时的打隆寺无门无派,规模比现在还小,可是据说松赞干布还曾来此驻足休憩过。到了11世纪时期,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一位高僧达隆塘巴来到了这里,他对古老的打隆寺进行了维修扩建,并正式将寺名定为了“打隆寺”。而他从此也就在打隆寺弘传噶举教法,并将打隆寺发展成了达隆噶举派的祖寺。

“打隆”在藏语中是“虎乡”的意思,扩建后的打隆寺规模宏大,分为上打隆和下打隆两部分。下打隆就是至今存在的打隆寺(又名塔林曲德寺),而上打隆则已成了山上的废墟。历史上的打隆寺也曾香火缭绕,声名远播,除了松赞干布驻留过,藏传佛教后弘期时候的印度高僧阿底峡也曾在此讲经说法。只是这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都逐渐淡去了,只存在于寺院僧人和村民们代代相传的言语中。

喇嘛打开了大殿的大门,像其他许多古老而未经大规模维修重建的寺院一样,大殿里一片昏暗,弥漫着浓郁的酥油气味。在微弱的昏黄灯光下,大殿的墙有着明显的如补丁般的维修痕迹,墙上的壁画有的清晰,有的模糊,也有的已完全消失。走过喇嘛们每天诵经的大堂,再往里越过高高的门槛,便可看到过去、现在、未来三尊大佛慈眉善目,注视着芸芸众生,佛的两侧分别有四尊站立的佛像。

喇嘛似乎很想说些什么,可是看我对藏语有些茫然后,他便笑了笑,停止了言语。也许他是想说,这些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杰作吧。那八尊站立的佛像都是吐蕃时期的作品,历经千年,它们依然完好。而三尊大佛后面的佛光木雕则是寺庙扩建时雕刻的,全部用白檀香木雕刻而成,雕刻之精美,规模之大,总让人情不自禁地赞叹,而它们也已差不多有千年的历史了。

大殿的右侧是一个不大的佛堂,挂满了各种或古老或簇新的面具。随喇嘛匆匆浏览过大殿,他又去打开了寺院南侧那幢黄色建筑的大门,里面供奉着一尊两层楼高的莲花生佛像,是打隆寺曾经的活佛于十多年前筹资制作的。喇嘛不懂汉语,我不懂藏语,粗略参观过打隆寺后很多的疑问只好压抑在心里,期待着第二天再来求解。

价值千万的唐卡仅在法会期间展示

清晨的打隆寺,相比的其他许多寺庙要冷清许多,只有很少的几个信众围着供奉着莲花生大师佛像的黄色建筑在转经。掀开大殿的门帘,只见一个喇嘛在打扫卫生,还有一个喇嘛在走动。正在走动的喇嘛叫仁增朗杰,懂一些汉语,于是跟随他在大殿里浏览,听他讲述打隆寺的故事。

打隆寺现已是一座萨迦派的寺庙。元朝时期,噶举派没落,而萨迦派盛极一时,打隆寺于是改宗了萨迦派,直至今天。

走过千年的历史,打隆寺积聚了很多神奇之处。据说寺院供奉的一尊白度母佛像就曾显灵开口说话,而这尊白度母佛像从此也就成了打隆寺的镇寺之宝,被恭敬地安放在了佛龛里,供奉在大殿内,接受着世人的膜拜。

而打隆寺里另外还供奉有尊佛像,据说佛像的头发至今仍在生长。我充满了好奇,然而仁增朗杰告诉我,那尊佛像和打隆寺珍藏的许多古老的唐卡一样,都只会在每年藏历十一月底打隆寺举行法会期间才会展示出来,供人膜拜。他说,法会期间,打隆寺所有的切都会向人开放,而他们也会戴着佛堂里的面具跳神。我不禁又期待起来,尽管很难想象打隆寺法会期间的情景,毕竟现在的打隆寺是如此冷清,除了镇上的居民,几乎不再有其他地方的信徒来此朝拜,以至于寺院为了节约经费,一般只在藏历初一和十五时才点酥油灯。可是那些据说一幅就价值千万的唐卡却也很让人向往,那是些成于12世纪前后的作品,走过近千年的光阴,见证着打隆寺的兴盛与衰落。

告别时要了仁增朗杰的电话号码,也许法会期间,我会再来一次打隆镇。

TIPS

1 打隆镇位于浪卡子县南部,距县城约20多公里,海拔4500米左右,与不丹王国接壤。吐蕃时期,曾是交通要道,浪卡子县最著名的每年一次的打隆物交会就在打隆镇举行,时间大约在藏历六月下旬(公历大概在8月左右)。

2 从拉萨每天有一班开往多却乡的汽车,经过打隆镇。从拉萨开往洛扎的汽车也会经过打隆镇。

3 打隆镇上的很多茶馆兼营旅馆,条件简陋,每个床位价格在20元至30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