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灰飞虱药效试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灰飞虱药效试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防治水稻灰飞虱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对灰飞虱具有速效好、防效高、持效期长的特点,其防效优于25%吡蚜酮,与吡蚜酮+毒死蜱相近,是目前防治灰飞虱的理想药剂,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推荐用量为90~135 g/hm2,对水750 kg喷雾,使用时间为水稻灰飞虱低龄若虫期。

关键词 水稻灰飞虱;80%吡蚜酮・烯啶虫胺;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174-01

灰飞虱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不仅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在穗期直接上穗危害,从而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1-2]。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气候、农药使用的变化,灰飞虱发生趋重,已成为影响水稻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化学防治是目前治理灰飞虱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寻求新的高效药剂,2011年在浙江省嘉兴市进行了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灰飞虱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杨庄村,供试作物为单季直播稻,品种为秀水134。供试药剂为:8.0%吡蚜酮・烯啶虫胺、25%吡蚜酮、40%毒死蜱。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80%吡蚜酮・烯啶虫胺90 g/hm2(A)、135 g/hm2(B)、180 g/hm2(C);25%吡蚜酮360 g/hm2(D);25%吡蚜酮360 g/hm2+40%毒死蜱900 mL/hm2(E);以空白作对照(CK)。3次重复,合计1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0 m2。

1.3 试验方法

施药时间为9月16日,此时灰飞虱正处于第5代低龄若虫期。药前基数调查,低龄若虫占总飞虱数的65.2%,平均总虫量为275.1万头/hm2。施药方法为PB16型喷雾器喷雾,对水量为750 kg/hm2。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药效调查于施药后3、7、15、21 d进行,分4次考察药效,每次考察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小区12点,每点0.056 m2,每小区计0.67 m2;采用盆拍法,分别记录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数量[3-4]。与对照区比较,计算各种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并应用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差异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后3 d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药后3 d 80%吡蚜酮・烯啶虫胺对灰飞虱防效较好,且作用速度较快。处理A、处理B和处理C药后3 d对水稻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43%、82.94%、85.9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处理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且均高于处理D的63.04%,其中处理A与处理D达到显著差异,处理B、处理C与处理D达到极显著差异;处理A、处理B和处理C与处理E的防效(82.28%)相近,且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2.2 药后7 d防效

处理A、处理B和处理C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88.08%、89.19%、91.1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处理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且均高于处理D的85.21%,但均未达到极显著性差异;处理A、处理B和处理C也高于处理E的83.89%,但也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2.3 药后15 d防效

80%吡蚜酮・烯啶虫胺药后15 d对灰飞虱仍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处理A、处理B、处理C药后15 d的防效分别为94.15%、95.36%、94.3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同用量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且3个处理均高于处理D的82.86%,均达到显著性差异;且3个处理与处理E的防效(95.57%)相近,且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2.4 药后21 d防效

80%吡蚜酮・烯啶虫胺对灰飞虱残效较长,处理A、处理B、处理C药后21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74%、91.12%、94.4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3个处理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且均高于处理D的85.86%,且处理A和处理C均与处理D达到显著性差异,处理A、处理B和处理C与处理E的防效(92.43%)相近,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下转第176页)

(上接第174页)

3 结论与讨论

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灰飞虱试验结果表明,80%吡蚜酮・烯啶虫胺对灰飞虱具有速效好、防效高、持效期长的特点,其防效优于25%吡蚜酮,与吡蚜酮+毒死蜱相近,是防治水稻灰飞虱的理想药剂,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5]。推荐应用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治灰飞虱,且使用时间在灰飞虱低龄若虫期,用量为90~135 g/hm2,对水750 kg喷雾。

4 参考文献

[1] 缪为文.水稻条纹叶枯病及其传毒媒介灰飞虱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9):180-181.

[2] 徐广春,顾中言,徐德进,等.毒死蜱亚致死剂量对灰飞虱致害性和繁殖力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1(6):680-686.

[3] 蔡小卫,赵俊玲,邵英,等.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研究综述[J].中国植保导刊,2011(9):14-17.

[4] 王利华,张月亮,郭慧芳,等.毒死蜱对灰飞虱抗性和敏感种群的亚致死效应比较[J].中国水稻科学,2011(5):529-534.

[5] 李春晖.灰飞虱的发生为害与综防措施[J].植物医生,201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