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征和社会属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陕北民歌的艺术特征和社会属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中国浩瀚如林的民歌海洋里,陕北民歌以它的独特性和浓郁的地方风情风貌融合在民族文化的体系中占并且据着显要位置,不管是原创的、改编的、新民歌、联句式的、信天游式的等,均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时代背景及社会发展方向诸领域起到了推进民歌上升的作用,成为了文化性质和文化品质之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陕北民歌在创作和创造的过程中,地域特点和本土文化特点鲜明,所以便符合于陕北人民生活的喜怒哀乐和他们勤劳朴实、勇敢坚定的性格。从一些经典的流传广远的陕北民歌去审视,就会发现陕北民歌有着很强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并且表达直白、朗朗上口。字与字之间、词与词之间,过渡和连接的很自然、很真实、很有韵味,也适合于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成就了这种民歌表现生活形式的外在形态,如《赶牲灵》《三十里铺》《五哥放羊》等,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独具特色的陕北语素和对心灵深处人性的触感,给人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想象空间。

陕北民歌中的语素表现手段往往以降音收结,化成陕北地方土语式的一个明显语调,以此来加重艺术和人物的分量。由此,陕北民歌的音乐表现力就会依循与陕北方言中惯有的降音语调,去着力描绘某一个场景、某一个故事、某一个人物的性格流露,做到与语言本身的和谐统一。音乐属于陕北民歌最为核心的主题与主体,它能够把不同的人物情绪及情绪之中的情感烘托出来,使之形象化、具象化。音乐是连接陕北民歌意境深远和内涵丰富的纽带,从而增进了语言意趣和曲谱意趣的生动与合理,让陕北民歌这种艺术元素传播的更远、更广阔,形成它艺术特征上的三个主要因素。

因素一,陕北民歌有着明确的音乐性。音乐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一首民歌的成功与否,而要达到这个要求,音乐必须要具备其民族化特点。所谓民族化的音乐,是指在对语言、习惯、环境、情感、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中,对音乐赋予的曲调、音调、调式、旋律、节奏、起伏变化都得掌握,达到音乐表达手段的风格。陕北民歌的音乐风格,既要适宜于歌词内容和所辐射的社会意义,又要适宜与之相吻合的人民大众的心理反应。音乐的途径往往是从感性到理性,而一首陕北民歌的内容实质,也往往是从感性带理性的上升过程,达到成熟的艺术走向。探析陕北民歌在表演和演唱上的艺术特征,取之于这样的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对其音质的把握,作曲者能根据歌词内容,创作出最能直观表达词意的曲调,加之配器,形成一首完整的歌曲。演唱者需要三度创作,把一首歌的内容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使之传唱下去,往往注入某些风格特点。第二个方面是对其情感的把握,而且还有参与者对劳动果实的一种情感渗入,更有听众对民歌所倾注的情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多方位赋予一首歌最为本质的东西,因此必须得着重与此。第三个方面是对其整体的把握,做到内与外的统一、做到音乐和情绪的统一、做到歌词与曲谱节奏上的统一。要面面俱到,并且各司其能,这样才能把一首陕北民歌打造好,能深入人心。譬如《泪蛋蛋泡在沙蒿蒿林》这首民歌,她的曲调高亢、豪放、优美、动听,其为本质声腔要求;再有要求渲染着的音色嘹亮、通畅、自然、抒情,属男高音之类型;然后对音乐的润腔、拖腔及装饰音都有规定,达到与整个歌曲一脉相承的效果,因而也便有了此歌的百唱不厌和经久流传。

因素二,陕北民歌有着丰富的人民性。民歌,就是为人民歌唱的歌曲,反映人民生活的实质。陕北民歌从题材而言,有爱情的、有革命的、有人生追求的、有生活状态,但万变不离其宗,都以人民的真实生活为素材和出发点,经过词、曲、演唱者的加工、提炼、润色等步骤,最后展示于舞台,定性与舞台之风格。应当说,陕北的黄土高原上,承接和滋养了民歌的生长和发展,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陕北人民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一首民歌的产生,集中了陕北人民那种生活形态中的聪明与智慧。这种聪敏与智慧一旦勃发,就会显露出民歌表现力度上的厚重感,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艺术。创作者一定要根据人民的需要,创作出人民的歌曲,才能长期保留下去,否则,昙花一现,没有一点价值和意义可言。人民大众是陕北民歌最有话语权的主导元素,关注了人民的生活,然后进行分析整理,把那一面最感人、最美丽的东西呈现出来,就是最受人民欢迎的陕北民歌。

从贫瘠落后的陕北,到现今富裕幸福的陕北,陕北民歌走人民性路子的主流一直没有改变,在歌曲进程的传递和演唱者进程的传承中,始终保留着那份黄土的真情和对人民的真情。真情实感,是陕北民歌自身品格的需求。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陕北民歌丰富的人民性趋势,正是陕北民歌正确且健康的发展路子,同时也是让陕北民歌永葆青春的保证。

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是社会的主人,陕北民歌即兴创作的歌曲,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陕北民歌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人民性内容。譬如信天游式的陕北民歌,自然朴实、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往往上下结构句,就把那份感彩和思想认识表现了出来,“这么长的辫子探不上天,这么好妹子见不上面;这么大的锅里下不了两颗米,这么旺的火咋烧不热个你……”其内容意境优雅,极具人民生活性。有期待、思念、煎熬、苦楚等内在情思在里面,故而成为了经典的爱情歌曲。

因素三,陕北民歌有着广泛的时代性。每个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都会衍生出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环境。陕北民歌属于汉文化体制,有其汉族的风俗和生活人情,同时还具有陕北文化的某些特征。在小康社会的今天,陕北民歌不能单单留守在传统的艺术范围里,而应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为文化繁荣做出新的贡献。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品质,更代表了时代文化发展之方向和潮流。陕北民歌的时代品质在于它顺应了时代的先进文化,在不失原始本质规律且有所创新。这一创新,是人民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譬如新编陕北民歌《总书记和咱过大年》,写的是领导与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倍受鼓舞、倍感亲切,加之曲调大气豪迈,轻快舒展,时代气息非常浓郁。

通常所说的符合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就是指文学作品能否与社会进步成为一个统一,能否体现出时代的主旋律。在不失根基的基础上,可以在新的枝叶进行剪裁和装扮,使民歌内容直接反映社会生活,进一步书写出和谐、幸福、美好、清闲的社会生活常态,使其更丰富、更有吸引力。如《又到吴起镇》,作者展望当今吴起镇的辉煌业绩与发展变化,在缅怀中寄托了祝愿,有了时代象征,人们在聆听时就不会感到陌生。

陕北民歌的时代广泛性还得益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诸如政治、经济、科技、生态、旅游、教育等以及文化的多元格局,导致其保持固有风格发生变化。同时,这也是时代的一种文化需求。

陕北民歌充满着音乐性、人民性、时代性的艺术总和,它的艺术特征决定了它的优越感。在农耕文化的黄土板块里,显示了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传承保护发展陕北民歌,应当对陕西大省的目标和实现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