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某些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中有机物(COD)浓度不高,但氨氮的浓度相对较高,C:N的比较远低于生化处理中C:N:P=100:5:1的比例,理论上的补充碳源、好氧、缺氧交替的处理方法在实际工程调试中仍存在较大难度,作者通过对某实际工程的设计及调试得出一套可行的处理方法。

北京某公司主要从事保温瓶的生产,由于生产工艺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将原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二次燃烧用于熔化、吹制玻璃。在烟气的洗涤过程中,大量烟尘和硫、氨等成分进入清洗水中产生大量的废水,该废水成分复杂,主要污染物为氨氮。该企业为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厂,厂区内的排水系统为合流制,将厂区内的生产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家属区的生活污水一并收集,若不对其进行处理,必将造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该公司原有一套处理设施,仅为好氧曝气处理,经过一次改造后,在原有的接触氧化法后增加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该工艺仅能使COD处理达标(≤60mg/L),对氨氮基本无处理效果,而且有些时段出水的氨氮浓度还高于进水浓度。作者为该公司设计了一套污水处理设施对原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出水达到《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入附近水体。

采用混凝沉淀-A/O法的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其最终出水COD≤60mg/L,氨氮≤10mg/L。

关键词:高浓度氨氮废水;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混凝沉淀。

正文:

北京某公司主要生产保温瓶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氮废水同厂区生活污水混合收集,形成了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有机污染物(COD较低)和生产中较高浓度氨氮的混合废水。

该企业曾拥有一套污水处理系统,但由于原水中的氨氮含量较高,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无法将其处理达标,因此,需选择一套适合该废水的处理方法,对原有处理设施进行改造。

一、处理工艺的选择

设计进水水量及水质

本工程的设计进水水量及水质情况如下:

污水水质分析

(1) 本工程废水来源主要为生产污水(包括煤气洗涤水、车间洗涤水、锅炉烟尘洗涤水等)和生活污水(包括食堂、洗浴污水等)。

(2) 由于原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氨氮,而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两者混合后,成为低COD高氨氮废水,因此,本工程的处理难度在于对氨氮的去除上。

(3) 原污水处理系统出水循环回用于厂内各高炉洗煤气水,为了使水中的悬浮物快速沉淀,加入了一些煤渣起到絮凝效果,因此,污水站进水中含较多的煤渣等悬浮物,在生化处理系统前应先将其去除。原污水处理系统有絮凝沉淀加药设备,本着节约资源的原则,这部分处理设施利用原有。

(4) 常规污水处理以生化处理为主,而根据本工程废水的特点,在选择处理工艺时,应主要考虑氨氮的去除,在去除氨氮的同时,去除水中其他的污染物。

(5) 本工程拟采用生物脱氮工艺,即在有氧的条件下,利用亚硝化菌的作用,将水中的氨氮转化成亚硝酸氮,再利用硝酸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氮;而在厌氧的条件下,硝酸氮和亚硝酸氮由于反硝化菌的作用,被还原为气态氮,从而从水中脱离的过程。

(6) 本工程废水中氨氮的含量较高,出水要求又较严格,为保证出水达标,需选择处理效果好且运行的工艺,因此,考虑采用“缺氧+好氧”工艺。

(7) 为保证出水达到氨氮≤10mg/L的高标准,考虑原水水质的波动及冬季生化处理效率的降低,在出水段设置加氯作为最后的保障。

根据以上分析,本工程的处理工艺为:预处理+缺氧+好氧+后处理。

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根据原水水质的特点,选用工艺流程如下:

二、各部分设计参数及调试结果

各构筑物的设计参数

由于本工程为改造工程,受原处理设施占地面积限制。以上工艺流程为方案阶段提出的,在经过对现场的实地考察后,对该方案进行了部分改动,增加了集水池及后续加氯设施,以下是改动后、施工时各构筑物的设计参数:

集水池

集水池为新建构筑物,收集原污水站来水、厂区职工宿舍排水及附近一车间排水。三处来水中有一处标高很低,集水池可用面积又较小,为满足施工条件,集水池底板标高最低仅能达到-6.00m(室外地坪为±0.00),导致集水池有效容积仅有72m3,调节能力不足1h。

集水池设置2台提升泵(1用1备,流量95m3/h,扬程12m),1台潜水搅拌机(0.85kW)。

调节池

调节池为原有,絮凝剂和助凝剂设备利旧。

调节池设置3台提升泵(2用1备,流量45m3/h,扬程15m)、2台潜水搅拌机(0.85kW)。

初沉池

初沉池为新建构筑物。

在调节池提升泵出口投加絮凝剂及助凝剂,进入初沉池沉淀,采用辐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1.2m3/(m2·h)。

初沉池设置1台中心传动刮泥机(0.37kW)。

A/O池

A池为原有接触氧化池改造,由于原有容积不够,将池体加高,停留时间16.8h。

水解酸化池内设置2台潜水搅拌机(7.5kW)。

O池为新建构筑物。活性污泥法,停留时间35.1h。

O池为平行的2组,内设微孔曝气头(2000套),池末端设置3台内循环泵(2用1备,流量420m3/h,扬程15m)。

配套4台鼓风机(3用1备,风量32.03m3/min,风压7m)。

在A池入口处投加碱和碳源。碱采用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投加,溶药桶3m3,计量泵500L/h;碳源为葡萄糖,溶药桶1m3,计量泵44L/h。

二沉池

二沉池为新建构筑物。采用辐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0.7m3/(m2·h)。

二沉池设置1台中心传动刮泥机(0.37kW)。

二沉池旁设污泥回流池,有效容积42.5m3,内设3台污泥回流泵(2用1备,流量45m3/h,扬程15m)。

污泥回流至O池入口,由阀门控制一根支管至污泥浓缩池排放剩余污泥,定期排放。

污泥浓缩池

污泥浓缩池为新建构筑物,设置在污泥脱水机房外,污泥由污泥回流池内的污泥泵送入。污泥池容积92.5m3。

污泥脱水系统

污泥脱水系统利旧,采用带式压滤机,带宽1m。

后处理

后处理考虑投加次氯酸钠,溶药桶1m3,计量泵44L/h。

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调试中发现该系统的一些问题,现小结如下:

调节池

调节池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本改造工程的特殊性,调节池的停留时间较短,而来水水质不均匀,因此,调节池未能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对后续构筑物产生一定的冲击。

初沉池

在初沉池的前端加入了絮凝剂,但由于来水水质及水量不均匀,加药量不可调节,导致沉淀效果不理想,水量大时,有部分悬浮物被冲到下一构筑物。

生化处理系统

生化处理系统是本工程的关键,出现的问题有:

碳源投加装置过小,碳源投加量不足,反硝化效果不理想,出水COD时常超标(70-8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