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09,书香暖人的记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09,书香暖人的记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年,作为阅读者,有哪些书令你铭心刻骨?有哪些书令你心生温暖?有哪些书令你在通体冰冷中顿收醍醐灌顶之感?如果恰好,你还在书架前徘徊、惶惑,还遗憾地没有遇到这样一本书,那么或许,我们的推荐会为你带来一米微光。推荐者无论是身名显赫还是初出茅庐,都是已破万卷的爱书人。推荐书目无论小说、诗歌、散文抑或书信、批评,都是用心阅读后生发的真诚推介。面对离去的2009年,让我们一起以阅读者的姿态开始回忆,去体味那记忆之中书香人的温暖。

阿贝尔(著名散文家、小说家)2009年12月于平武

推荐书目:

《一个法国人的一生》,(法)让・保尔・杜波瓦著,韩一宇译,2004年费米娜文学奖获奖作品,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推荐理由:

读让・保尔・杜波瓦的《一个法国人的一生》,能感觉到人类生存本质的相似。身体、灵魂、精神与政治、文化、营养状况没有关系,但必须有感觉,有人类的心灵,同时能获得流星的撞击。分散的,非重度的,疼痛感合适的。我相信杜波瓦叙述的是自己的存在状态、存在感,而非小说中的布利科。我感觉得到那种真实,抵达骨头的、带了铁的质量的真实。特别是他写到中年过后的孤独、游离与真实的现实世界的孤独,我刚开始体会。一生可能就这样简单,也可能就这样复杂,像一头活着的哺乳动物的身体有着只有上帝才能掌握的秘密。这个法国人的一生继承了萨特和加缪笔下人生的荒唐与反讽,而且更加彻骨。

在书中,杜波瓦说到孤独:“我并不因为孤独而痛苦,即使有时我会意识到这种孤独正在瓦解我生命的基本元素。我感觉到它把我一块一块地分解拆卸,使我从内部瓦解,去除我不再发挥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这样,一些感情,如喜悦、快乐、渴望、欲望、希望,一个接一个地被拆去了。”

在小说的结尾,布利科把玛丽从诊所接出来,开车去了比利牛斯山。在那里,布利科再一次感到孤独,作为一个人的存在的孤独:“我想到了我所有的亲人。在这个疑惑的瞬间,在这个许多东西取决于我的时刻,他们没有给我任何的帮助,任何的安慰。这倒并不使我吃惊――生活只不过就是这种给人错觉的纤维,它把我们和其他人联系起来,而且让我们知道,我们以为至为重要的生命存在,只不过是某种完全虚无的东西。”

肖水(诗人、复旦大学教师)2009年12月于上海

推荐书目:

《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霍俊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推荐理由:

霍俊明的新作《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刻,恰是70后四十不惑、80后三十而立的时刻,同时也是21世纪诗歌悄然走过其前十年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刻度上,我们伫立回望,只有少数的面孔将会随着更多人的巨大疼痛,在沧桑和苍茫中,逐一清晰起来。诚然如作者所言,在这些面孔中,我们触摸到了70后的“尴尬”――在第三代占据诗坛分寸不让的同时,被网络催生的80后即便早产,竟也蠢蠢欲动,或想占山为王,或想分疆裂土。或者说,70后遭遇的是“前有伏兵,后有追兵”的境遇。更要命的是,被夹击者没有得到足够的同情和支持,人们的目光被前者所代表的“权势”和后者所代表的“新潮”所挟持。但是此刻,我推荐这本书,并非是要人们来看一场“三国演义”的好戏,或者一场有关70后的悲喜剧――更何况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70后仍然是80后面前一座高耸的巨大山脉――我要做的只是一种重要的提示,即:这独独是70后的命运,还是它将不可避免地要祸及(或重复)到80后的身上?在目前并非遥不可及的地平线上,所谓的90后的面目已经若隐若现,更何况所谓“后80”的企图也并非不是昭然若揭。通过霍俊明的著作,我相信我们会有更多细微而谨慎的思索。此外,相对于普遍干瘪晦涩、卖弄西方文论的学院派著作,他的文字里呈现出了更多的诗意、才情,以及清晰的中国性思维。

杨庆祥(青年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师)2009年12月于北京

推荐书目:

《鲤》系列主题书(已出版《鲤・孤独》《鲤・嫉妒》《鲤・谎言》《鲤・暧昧》《鲤・最好的时光》《鲤・因爱之名》),张悦然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出版

推荐理由:

在很多年后,如果要为2009年寻找一个文学性的命名,我相信《鲤》会是最重要的选项之一。张悦然和她的伙伴们在2009年的艰苦劳作使得文学再次以一种优雅的形式和新颖的语言向我们走来。不可否认,我因为某种亲密之情在这些作品中读出了某种一厢情愿的好意,但是,谁没有在孤独的青春中嫉妒、撒谎和暧昧过呢?谁没有在漫长单调的一生中有过最好的时光呢?谁又不曾爱过,无论深刻或者浅薄?张悦然拓展了这些词对于我们生存的意义,现在是,我们倾听到了某种发自内心的声音,借助物质化的书页和词语,故事和童话,张悦然满怀爱恨地为这一代人的青春立言。我愿意推荐它,不仅仅因为那些好看的小说、优美的散文和精致的图片,更重要的是那种真诚而大度、张扬而又小心翼翼地对自我和世界的发现、审视以及理解。

金理(青年批评家,复旦大学博士后)2009年12月于上海

推荐书目:

《最美的决定――E.B.怀特书信集》,(美)怀特著,张琼、张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推荐理由:

E・B・怀特作为童话作家的盛名经常掩盖他的“全才”,书信集《最美的决定》的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这些书信展示了怀特对乡村生活的钟爱,爱的背后兴许还有更深的思考。怀特曾感慨:“某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已经到来了:人们本可以从他们的窗户看见真实的东西,但是人们却偏偏愿意在荧光屏上去看它的影像。”“转折点”显然指“现代”的到来;而“荧光屏上”的“影像”之于“真实的东西”,恰类似于传媒社会中无数的信息泡沫之于实在世界。这个“荧光屏”所虚构出来的“影像”,压抑着人们的生存。这大概是怀特钟爱乡村的原因之一。“在谷仓顶上可以一览无余地眺望大海、蓝天,还有山脉,左前方是一块黄色的南瓜地,一树的红苹果真真切切就在触手可及的距离”。若干年后,美国学者威廉・巴雷特将怀特关于“荧光屏”的那段感慨引入了《非理性的人》,我们知道,这本书是存在主义哲学最优秀的入门著作之一。所以在浅近文字的背后,我们不妨体会怀特切身的“哲思”。他穿越“荧光屏”而努力捕捉“一树的红苹果真真切切就在触手可及”的意义。

续小强(诗人,《名作欣赏》执行主编)

2009年12月于太原

推荐书目:

《为文学申辩》,李敬泽著,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推荐理由:

一、这本书是作家社向建国六十年的献礼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之一册。凭借我对出版与图书的感知,我想这套书,很快会流散到打折书店(我是没机会了)。书的价格,永远是读书人第一位考虑的。二、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为文学申辩。可仔细想一想,这个时代,谁还有心思为文学申辩,连大学中文系的教授都不玩文学了。不能把什么错都推给时代了事,不仅农民工权利需要申辩,住房问题需要申辩,李敬泽讲,文学也需要为之申辩,“在申辩中领会它的价值,领会它的过去和未来,领会它真正的精神和活的生命。”三、这本书写得好,准确来说,应该是“讲”得好,话语间有先秦诸子百家的那种通畅,不是撑着腰板起面孔,而是坐下来,着上烟斗,满是闲与优雅。当然有愤怒,但转化得漂亮。四、我对李敬泽充满敬意,说崇拜也不脸红,不是因为他贵为《人民文学》主编,而是从读他几本书(比如《看来看去与秘密交流》)的感受来看,他虽然不是专业的、职业的批评家,但他是文学批评家中罕见的有文学味道的人。最后,一句话,他的书应该看。

麦坚(图书策划人、书评人)

2009年12月于北京

推荐书目:

《蓝房子》《午夜之门》,北岛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推荐理由:

这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好的散文。长期以来,我们所看到的北岛,大多源自诗歌的显像――他的诗歌自是不必多说,像珍珠在那里,发着动人的光芒。现在是,他从胸怀间掏出散文,一样让人寂静,那是一种内心焦灼的生命大寂。这么多年,北岛一直在游走,如今以静态的书页和字行呈现异国他乡的所闻、所忆、所历,这些清醒的孤独在缓慢中具有了力量,像是蜜蜂的软刺,无意间便蜇痛了某根神经。读这些文字,让同样身处异乡的我,在那些深夜找到一种心灵的慰藉。这样的散文有境界,也有妙趣,最重要的是有格调,写尽怀乡与怀想之圣洁与尊严,但也亲切、自然,像是时光的叙事诗。作为旅人的北岛,用寸脚丈量世界的浩阔,用寸笔书写生命的诗意,然后在《蓝房子》里点燃《青灯》穿过《午夜之门》,从这些世界的符号里惶然地“发现了另外的意义”。

刘嘉(四川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生)

2009年12月于成都

推荐书目:

《说吧,记忆》,(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上海译文出版,2009年5月出版

推荐理由:

如何把过往五光十色的记忆串成一串并把它们洒向我们自己生命的某一个时刻,这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加速度中的、失落和迷惘,虽然后两者并不是我们所期求的,但我们确实迷醉在其中。然而总有潜在人群深处的人在不断朝人群行走方向的反面观望他们自己。纳博科夫绝对是他们其中的一个,诗化以后的记忆在他那里几乎变成了一种奢侈,而这种奢侈就来自于当时光渐渐逝去之后的一种弯下身来的深情举动,犹如他自己写道:“当我弯身捧起一把雪的时候,六十年的岁月在我的手中碎成了闪光的霜尘。”

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纳博科夫的这本回忆录里再活一次。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苍白会被他文字下的霜尘、闪光的碎片、白衣女孩、孤独的花园、死亡等等所覆盖。我们的匆忙会在他的记忆中无处遁形。还有,我们能在他的记忆之后看见自己那些模糊的身影,很明显,这重新使我们的逃逸成为可能。纳博科夫就诡谲地站在他的记忆身后,教我们挑战偶在,眺望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