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张学的《猛抬头》说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张学的《猛抬头》说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新语文学习杯”江苏省第七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省级决赛中,评委会在反复看了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张学同学的《猛抬头》后,决定把它定为第一名。作为教师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出,即使不把它当作一篇议论文,仅仅当作一篇随笔,文章在立意和表达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结构破碎,千字文竟然有19个段落,有些语句有欠推敲。但是,文章放在一堆所谓的“文化历史大散文”中,它就显出了独特的个性和可贵的思想。一名中学生,对写作的教与学提出真知灼见,难得。如今学校教育中已很难看到这种有怀疑与批判精神的作文,特别是在考场上。因而张学的文章引起了评委的注意。

在接受了十年语文教育后,高中生不应当再认为自己的观点、看法不重要,不能也不应当满足于演绎现成的观点,要敢于发现问题,甚至敢于思考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任何观点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再接受,不要把自己的脑袋当作敞口容器,不要再轻易地“相信”。

张学同学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值得语文教师深思:我们的写作教学究竟教了学生什么?应试的写作教学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一旦带有功利性,就丧失了基本价值。近十年来,很多学生受错误信息干扰,认为“文化大散文”可以“通吃天下”,因而一味地“在故纸堆里讨生活”,如“屈原向我们走来……”“司马迁仰望着满天星斗……”“易安女士的心,像碎了的涟漪……”等等,等等。一些教师乐此不疲,终于把无价值的拙劣模仿演到了癫狂的地步。――如果连中学生都看破这些蒙人的拼装术,认为毫无价值,教师为什么还热衷传授这些套路呢?从写作教学的规律看,不会理性分析问题,只会模仿或是演绎历史人物生平故事的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的空间将越来越狭窄。

就在看到张学文章的一星期后,江苏另一场重要作文赛事结束,比赛唯一的作文题是“‘没有问题’的问题”。这个题目引出的问题也发人深思。有相当数量的选手不会写议论文,他们似乎完全不了解这种文体。有位选手在作文中反思:“盯着这个作文题,脑子里一片空白,我活了十几年,从来没有这样郁闷过。……听老师说,以往的比赛题目,都是一议一叙,或者可叙可议。过去遇到任何话题作文,我都绕过去只写记叙文。……听老师说,高考写议论文写不好,能写记叙文尽量写记叙文,不能去碰议论文……”这名选手写的是事实,只是他一味地“听老师说”,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另有一些学生叹息“准备好的材料用不上”,也有人苦笑着说“白准备了”。作文比赛如何准备?一位选手这样写道:“当你今天走进考场时,是否在想:今天要唤醒地下的哪几位古人来客串你的‘文化大散文’?……五千年厚重的文化以滑稽的方式活生生地被功利化了。当这些‘文化大散文’刚刚出现在中学课堂时,曾让我们欣喜,而当它疾速泛滥之时,它已经掩饰不了华丽外衣下残破的洞……”和张学的文章一样,这位学生也认识了简单模仿、照猫画虎的弊端。如果任“夹叙夹议靠余秋雨,写议论文靠周国平”成为作文规则,我们根本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精神。

不久前,福建的王立根老师在批判高中“文化大散文”泛滥的倾向时,借用马克思严厉谴责法国诗人夏多布里昂的经典话语――“虚伪的深刻、谄媚的夸张、感情的卖俏、杂色的光彩、语言的修饰、戏剧式的表演、壮丽的形态来哗众取宠,媚悦于世”,我们不妨也找一些标本,对照一下,和学生一同,分析这类文风的危害。

(南京师大附中;2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