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风投生存之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风投生存之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似勇猛地追逐风险的风投,实质上最怕的就是风险。他们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就是,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

2010年11月初,原本沉寂的安徽风投市场突然变得异常火爆。

11月2日,欧洲VC巨头英国火花创投(SPARK Ventures)投资2.5亿元在合肥设立风险基金,这也是首家进军安徽的国外风险投资机构。

第二天的上午,在“2010中国中部风险投资与科技金融论坛”上,10家安徽企业与10家风险投资企业正式“订婚”,签订了6.3亿元投资协议。

风投在安徽的突然发力也让许多本土企业有些心痒难耐,开始想方设法吸引风投的注意力。然而,素来神秘的风投比较青睐什么样的企业?他们自身又有着怎样的生存法则……

讲的就是人脉

“为离婚而结婚”,这应该是对风险投资最为形象的比喻。

尽管风险投资投入的是权益资本,但是他们的目的不是获得企业所有权,而是盈利,是得到丰厚利润和显赫功绩后从风险企业退出,从而终结与企业的投资关系。

其退出渠道无外乎三类:首次公开发行(IPO);被其他企业兼并收购或股本回购;破产清算。显然,能使风险企业达到首次公开上市发行是风险投资家的奋斗目标,这能让其收益最大化;而破产清算则意味着风险投资可能一部分或全部损失,情况最糟。

因此,尽管各个风投机构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投资偏好,但是企业未来是否具备上市条件,却早已成为大多数风投机构选择投资企业的“不二法门”。中国创业板IPO的火爆,更是让他们变得坚贞无比,如果不能“迎娶”预备上市企业,宁可独身。

英国火花创投投资总监、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卢晓生博士对《徽商》表示:“我们选择企业基本参照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标准――‘两高六新’。其中‘两高’是指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而‘六新’则是指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

不过,千万别以为符合这个标准,吸引风投进入就十拿九稳。现实往往是,一家很好的企业也属于“两高六新”概念,但是风投听了半天丝毫没有反应。

而且整个风投市场存在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方面,许多通过邮件发送给风投机构的商业计划书,超过80%都将在5分钟内被否决,有些甚至就从来没打开过;很多企业主动找上门去,结果还没谈十分钟,就被认定没戏……

另一方面,风投们却整天忙着请别的企业主吃饭,希望对方能够接受风投的钱,但是这些人却并没有主动找过风投。

于是,这些主动送上门的企业就有些费解了。我一腔热情想早点“出嫁”,你们不要,人家根本就没急着找婆家,你们却急赤白脸地去“求婚”,而我长得也不比人家“丑”、家底子也挺厚实,为何待遇相差如此悬殊?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你还没有找到一个他们认识的“媒婆”来替你保媒。

“风投是一个最讲究人脉关系的行业。”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余伟斌告诉《徽商》:“风投机构尽管也自己寻找被投资企业,但是一般来说,都是靠人脉资源来提供信息,也就是由朋友以及合作伙伴这些圈内人士来推荐企业。”

余伟斌认为,风投行业的条条框框本来就少,虽有规则但投与不投常在一念之差。而且在风险遍地的情况下,投给圈内朋友(投行机构、会计师所、律师所、财务顾问公司等等)介绍的企业总比投给完全不知道底细的企业强些。

而安徽融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志武在接受《徽商》采访时也同样表示:“朋友介绍的,或者是无意中获知的一个信息,我们反而更加容易接受。”

曾有分析人士统计得出,成功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中90%以上得益于圈内人的推荐。看来,在当今时代,确实做任何事情都得讲点关系、讲点人脉。

纠结的风投

随着风投的火爆以及丰厚利润的诱惑,近两年,大量非理性资金一哄而起涌入风投行业,而且在一些人看来,“风投干的活也不难。投资时拿的是LP(风险基金的投资人)的钱,投资之后靠企业家就行了。”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当。因为高回报从来都伴随着高风险,而高风险却不一定带来高回报。在这个行业,投资失败的案例数不胜数。有这样一组数据,风险投资的案例中,有90%以上的企业以失败而告终,0.5%的企业能实现IPO,2.5%的企业会以比当初高的价格卖出,5%的企业只是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

尽管这数据看起来有些骇人,一些风投机构对此并不认可,但是无论是哪个风投机构也从不敢标榜“从未失手”,不然必将招来同行笑话。

余伟斌在接受《徽商》采访时就坦陈:“失败的案例一大把,投资的十个项目中,有那么两三个成为明星就了不起了。其他不是亏本,就是持平。”

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现实生存法则?

对此,在行业内历练多年的卢晓生做了一个极为形象的解释――某一个人看中了一只股票,犹豫再三之后却没出手,结果第二天该股票涨停。于是,这个人认为亏大了。但是,风投看法却相反。首先,没有买进股票,你就不会产生真正的损失;其次,你买入股票反而有很大风险,因为第二天有可能跌停。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不仅不亏,反而可能赚了。

在卢晓生看来,宁可不进入,放弃可能的利益,也不要去盲目追逐风险。

原来,看似勇猛地追逐风险的风投,实质上最怕的就是风险。他们在做出决断时极为谨慎,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就是: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

那么。每天都面临无数风险以及与之相伴的高额回报的诱惑,风投机构又该如何抉择?

“投资前睁大眼睛,投资后闭上双眼。”

余伟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但却道出了当前中国风投行业的实情。尽管目标是尽量规避风险,但事实上,中国大多数风投机构却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只能在投资之后闭上双眼,听天由命。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风投机构才会选择朋友介绍的企业,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筛选,尽可能在投资之前睁大双眼。比如余伟斌所在的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制定了四大原则:第一、必须是有广阔发展空间的高成长行业;第二、企业必须位于行业或子行业前三名;第三、企业管理团队必须足够优秀;第四、法律关系要清晰,财务真实,没有上市阻碍。

风险控制机制的不完善也让中国风投市场存在极大的运气成分,正如某业内人士所说,“有时寄予厚望的未必能如愿,有时来临的巨大成功则令你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