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两会春风,倾情三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两会春风,倾情三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东方风来满眼春。

1月23日至28日,政协第十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郑州举行。会议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700多名委员为河南的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省政协主动顺应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全省人民新期盼,深入研究人民政协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助推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2010年是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轮甲子的开启,也是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三农工作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开局,部分政协委员关注三农的情怀,让民众看到了三农的希望。

孙运锋,漯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工程师

孙运锋:

与时俱进,

推进村镇银行建设

村镇银行发展是大势所趋,总理也曾说过:村镇银行和农村经济发展要相辅相成,农村经济搞好了,村镇银行才有发展的基础;村镇银行对农业和农户进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才能更好发展。

近年来,我省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只有通过民间借贷等途径缓解,还有很大一部分根本就得不到解决,河南应该怎样推进这项工作呢?加强指导,明确村镇银行定位,将村镇银行办成民间资本的运用者和中小企业及农村的利益合作者,以中小企业及农村最需要的融资服务为特色,不与大银行争大客户,不以存款论英雄,以做“小而精”为品牌,以民营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村创业人员为服务对象,以快、简、便为服务特色,为县乡经济发展做好金融支持;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市场完全竞争机制,引导、支持信用好、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投资组建;实行贷款保险制度,对于村镇银行的贷款进行保险,控制、降低风险,以避免因经营不善波及社会稳定;为村镇银行发展做好人才支持,鼓励、支持村镇银行组建既懂信贷业务又了解市场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信贷业务管理团队,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严格金融监管,要建立中小企业和村镇银行的诚信记录和监督机制,建立强有力的诚信约束机制,形成健康的、可持续的金融秩序。

姚龙:

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没有捷径可走。一是建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使支柱产业规模扩张,强力发展县域经济。同时优化投资环境、盘活民间资本,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为城乡一体化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二是建议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下工夫,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提升竞争力;三是建议在促进农村居民集中居住上下工夫,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对接融合,缩减自然村数量,加快建设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配套完善交通公路等服务网络;四是建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重点先放在县城和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对接并轨,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五是建议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土地流转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离城较远的农村社区及其居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六是建议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加快户籍改革,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经营、安家落户的限制性规定,实现其就业、社保、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七是建议在实现一元化户籍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系,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加快实现社会管理一体化。

肖宏滨:

农村环境治理不可忽视

农村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和垃圾;二是农民使用农药、化肥,焚烧秸秆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三是个别小型工厂和矿山企业,以及不适宜城区而向郊县转移的产业造成的污染。

针对农村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一是积极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对一些陈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公开进行剖析,营造重视环保、参与环保的氛围,学会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二是制订省级的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及细则,对农民的生活、生产活动进行指导,倡导垃圾减量化的生活方式;三是将农村环保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并建立农村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农村环保工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四是继续完善“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措施,从全局角度,统筹发改、环保、农业、建设、畜牧、科技、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的资金和物资,做到全面规划,有的放矢;五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建设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收集设施,按照“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六是按照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建设要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提高沼气在农村的普及率,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废弃物处理问题;七是要建立养殖小区,实行人畜分离,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和养殖小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卢大铮:

培植农业种粮大户

意义重大

培植粮食种植大户对于巩固“中原粮仓”、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小城镇建设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种粮大户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经验和技能,缺乏农业生产的风险意识,人才、技术等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共赢的合作机制不健全,及一些部门为农业种植大户服务的意识不到位等影响生产大局,阻碍了种植大户发展,如不及时解决,将有可能成为制约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建议首先,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把服务农业种植大户纳入大学生村官、县乡(镇)政府、有关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农业种植大户的发展;其次,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流转,采取股份合作经营,谋求共生共赢,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其三,加强对种粮大户生产、管理技术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正确进行经营成本核算,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为粮食种植大户转型升级奠定基础;其四,制定政策、措施,引导种植大户改变重视基础设施投资,轻视人才、技术投入的现状,努力提高农业产量、质量、产值,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其五,建立种粮大户贴息贷款扶持基金,减少无偿补贴,增加贴息贷款,扶持种植大户扩大经营规模,培养粮食种植大户诚实守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董撵群:

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如期实现粮食增产目标至关重要。目前,水利基础设施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水资源保障程度不高,抗旱能力不强;二是农田灌排设施配套差,粮食产量不稳定;三是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尚待提高;四是水资源管理薄弱,缺乏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合理的水价机制尚未形成。为此,应该重点加强粮食核心区内灌区建设、重要支流治理、低洼易涝地治理和水库建设等4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粮食核心区现有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及末级渠系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灌溉保障;新建引黄灌区,扩大灌溉面积;治理粮食核心区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的重要支流及低洼易涝地,完善排涝工程体系,增强农业生产抗御涝灾的能力,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在粮食核心区黄淮海上游山区和山前平原地区,兴建大型洪水控制工程,增强对上游山区洪水的控制能力,提高沁河、淮河干流及沙颍河防洪标准,保障粮食核心区防洪安全。建议省政府协调省发改、财政等部门及金融机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及末级渠系改造投资力度,设专项资金对粮食核心区内的新建灌区、水库工程及重要支流治理给予资金支持,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国家规定建设实施。

刘建发:

发展生态农业,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小康社会人们的生活品质。从区域竞争的角度看,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加强。政府要积极引导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建设力度,实行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地市级和县(市、区)级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机构,扶持具备条件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真正使发展生态农业的农民得到实惠;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推进农产品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进一步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要通过大力宣传,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和大量损耗资源造成高消耗、高浪费、高污染为代价的发展误区,从而树立走生态农业之路是必然的选择的价值观,自觉拒绝污染和不安全食品,提倡自觉绿色消费。

张振元:

理性应对,

推进新农村建设

资源和产业在空间上的积聚与集中,必然加速农村的“三要素”流失,怎样在这种情境下既不影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又兼顾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关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对接和农民离农机制的培育问题。如果农民移民进城,那么其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山林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如何界定,如何定价,如何流转出去,都需要寻求市场化途径来解决。从全省来看,二、三产业占比已经达到85%,城镇化水平也达到1/3以上,在未来一个时期,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人口减少、农村地盘缩小趋势难以避免;二是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收益分配问题。应该在全面确权的基础上,对农村的田、水、路、林、沟、渠、村实行综合国土整治,利用新增加的耕地面积获取来自城市的占补平衡费;对经由宅基地和其他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农民置换更高的土地收入;三是农村生活形态的变化问题。我们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应作出调整,必须由初期立足于现有村庄格局和以全面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的普惠制,向充分考虑到农村生活形态尤其是村庄形态变化基础上的重点推进阶段转变,要把握变化的方向和变化的节奏,增强新农村建设的预见性。

郑高飞:

培育壮大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鲜事物,现存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于长期缺乏规范化指导,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选择典型,以点带面,对于推动整体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完善机制,规范发展。对那些符合条件、运行效果好的协会要进行重新登记,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在各个层面上和各个行业内,组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行高效、设施先进的行业协会,负责全市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服务和协调工作,使其形成上有行业大协会,下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网络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的档次和水平。

二是打造品牌,整体推介。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力创代表本地发展水平和特色的农业品牌,提高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加大扶持,优化服务。各有关部门应正确引导、扶持和保护其发展,运用更多经济手段、优惠政策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支持,以切实的措施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与管理。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良种”工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扶贫攻坚等农业项目的申报实施主体,予以立项支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增强其“造血”功能。要把重心放到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服务上,加强技术服务、销售服务,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搭建农产品购销平台,开拓市场。

高九思:

农业产业化模式

的适宜选择

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业产业化呈现出一个V型链接――一端是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另一端是动力充足的城市消费市场,中间则是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约束。要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选择适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一是实行不完全合同制。目前,不少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逐步认定信誉较好的经纪人,与相对固定的经纪人签订质量保证书,只确定供货质量的底线,而不再涉及具体供货价格、供货数量和供货时间。与简单的买卖关系相比,这种相对紧密的联系方式上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散户的行为,提高企业原料供应质量,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和适应性,可作为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由简单的买卖关系向完全合同转化的一种过渡模式;二是实行间接合同制。企业不与农户直接签订合同,而是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利用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一体化关系,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这样,分散经营的农户能够从这种产业化模式中分享到运销加工环节的好处;三是农工商综合体。农工商综合体是指把农业生产本身同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或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过程的若干环节,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经营体内,溶合为一个企业,形成完全垂直一体化的综合经营。这种方式,能从根本上保障所需原料的质量、数量和供货时间要求,有利于其减少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也可加快产品投入市场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