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群集技术的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论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群集技术的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论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银行业的竞争显得越来越激烈。银行业之间的全方位竞争,不但体现于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上,而且也体现于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当中。银行业竞争的根本与实质则体现在企业如何做到“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方面上,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但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通常存在运用不同的系统对客户的资料进行维护的现象,导致客户信息分散地存储于各个专业的系统当中,造成数据冗杂和管理不便的局面,严重的甚至导致客户信息数据的管理质量低下的问题(例如:客户信息数据不完整、缺乏唯一性和信息的遗失等现象)较为严重,给客户办理业务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影响银行的竞争能力。群集技术在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当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银行业对于客户信息管理的不良局面,使得银行的竞争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一 群集技术的重要性

群集技术指的是由一组互相连接的整机所组合而成的并行或者分布的系统,其可作为统一的计算资源进行使用。群集技术便是通过对功能进行整合以及对故障进行过渡而实现了具有高度可用性与可靠性的系统。基于群集技术的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伸缩性、便捷的管理性等优点。(1)高度的实用性。运用群集技术可将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成具有避免单点发生故障的能力,运用程序可进行跨计算机分配,从而实现运算和恢复故障同时进行操作,并且能够提高其实用性;(2)可伸缩性。为了提高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的计算能力,可适当加入更多的处理器或者是计算机。倘若现有的服务器能力有限的时候,可利用增加内存和服务器的方式对系统的能力进行扩展。(3)便捷的管理性。运用群集技术的系统能够以单一的系统映射方式面向于最终的用户、应用的程序和网络。与此同时,也可为银行客户信息管理员提供唯一的控制点,此唯一的控制点可用远程进行操作。

二 应用群集技术的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

应用群集技术的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于逻辑上依据客户信息中心系统所应用交易的时效性和数据库的操作方式等特点,进行布置多方位的交易模型。数据模型也能够布署为多个数据的实体和它相对应,应用群集可使用数据冗余存放和镜像等技术进行有效地实现。群集架构可根据银行实际的交易类型进行分级响应,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并且增强银行业务的适应性以及应用的扩展性。银行客户信息的数据群能够依据各个数据的特点与应用的特点进行设立相应的数据群以及应用群,再经过各个群接口层以及MID层分流其应用级。于应用群集的思路上,银行能够根据查询应用的类型进行设置于扩展。我们可根据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的功能定位把应用群集在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当中的应用主要分为:UA(即为:更新应用)、QA(即为:查询应用)以及SA(即为:特征应用)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库为:UDB(即为:更新应用数据库)、QDB(即为:查询数据库)与SDB(即为:特征应用数据库)。

(一)举例数据分布情况

每一个数据群的数据均能够依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确定,通常QDB为UDB全影像的数据,同时也能够根据客户进行分类,一般分为VIP(高级客户)、NOR(普通客户)和ORG(非盈利客户)等类型不同的客户。而SDB依据其特例的应用特点进行确定数据的实效与范围,只需要全量数据当中的一个子集便可。UA与UDB所负责的是实时查询的服务与数据的更新操作,及时地反映客户的最新信息;QA与QDB所负责的是在不更新数据情况下的查询类操作,所储存的为前次数据镜像全部的量数据,在没有进行实时数据更新的情况下,另外一些客户的动户信息也可储存于QDB当中,查询的时候应当用依据银行客户动户的信息进行判断客户是否为动户,并以此当做转发于更新应用操作的根据;SA与SDB依据应用的类型进行确定数据的实效与范围。对特例应用类型的设置是为了进行低实效性要求的数据处理。比如对于客户排队机的应用。

(二)群集架构的基础流程

RDQ(受理分派器)的功能主要是依据应用的类型进行分派应用群集的调度。于查询应用的操作过程中可依据银行客户的识别情况进行补充地分派。倘若查询要求为实时性时,并且判断出客户为动户或者是客户尚未识别到的时候,便可把此类的交易转发至实时和更新的应用当中。

三 架构的拓展

应用群指的是一个包括了所有围绕着银行客户的相关信息所展开的应用以及对应数据的集合。因为应用群的具有数据较集中、交易量较大、交易的形式变化较多等特征,因此应用群应当进行充分地拓展。

(一)对群内的新应用进行拓展

特例应用主要针对的是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均较低的应用,比如银行排队机的应用。由于它的数据量较大,因此可单独地作为一类的应用;查询应用主要针对于银行所定义的周期当中尚未发生变动的客户进行信息查询;更新应用(其中也包括了实时的数据查询)主要针对银行客户所需要新增以及修改信息的应用,及其所定义的周期范围中信息有所变动的客户进行查询。上述的每一种应用均可针对每一个独立的银行客户信息数据群,并且每一个数据群都可以针对当前银行的客户模型进行划分为VIP(高级客户)、NOR(普通客户)和ORG(非盈利客户)三个类别的数据库。如果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应用类型时,不管增加的是否为对应的数据群,过程都是相对简单的。实施的主要步骤为:增设新的数据所获取的准则,并且制定出所需要的信息同步的准则;开发新的银行业务的处理步骤,其中包括其储存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并且新的FCL(流程控制器)装置和FWL(应用控制器)装置;制定出RQD(受理分派器)所选择的应用准则,并且对新的RQD(受理分派器)进行部署;当涉及到MID(模式识别器)的路由准则时,则可制定出MID(模式识别器)的准则,并对新的MID(模式识别器)进行部署。

(二)对应用内的新交易模式进行拓展

针对当前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的群集技术应用,交易模式可划分成穿透、组合与复合等交易的类型。从银行客户识别的模式上可划分成不同的识别模式,其中包括了银行客户号、账号与证件类型、号码等。MID不仅可完成不同的应用间的区别外,也可同时间完成交易模式与客户识别模式。为了进一步区别不同应用之间的资源消耗,FCL能够依照上述的类型进行相应的设置。通常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是不需要由FCL直接让MID穿透NFWL,只是为了层次的结构显得更为清晰,可直接并归于组合交易模式当中,且工作效益不受任何影响。

(三)对应用内的新客户分类进行拓展

其拓展的方案当中可依照VIP(高级客户)、NOR(普通客户)和ORG(非盈利

客户)三类不同的客户进行设置,同时也可依据客户类别的不同进行设置不一样的数据库。倘若今后工作当中需要进行设置新的银行客户分类,则只需要对FWL层次进行调整,FWL层次的调整是一个关于处理步骤的制定过程。

四 群集关键技术点的设计

(一)动户识别的设计

动户识别的设计的主要功能是确保在查询应用时可以查询到银行客户的最新信息。倘若查询操作时,发现该客户为动户,动户识别则会把交易转发至更新应用当中进行查询,而普通的查询应用范围内不可对客户最新信息进行查询。动户识别设计主要的目的为按照应用的类型进行交易分类,从而避免大量的交易直接于更新应用当中查询,起到减轻更新应用模型压力的作用。所以该应用当中将会承担起联机的更新交易和批量处理等任务。动户识别的实现主要依靠设置动户信息、登记动户信息和使用动户信息三方面,具体的设计如下:(1)设置动户的信息。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当中动户信息将会设置于查询应用数据库的实体当中;动户信息的表格将会存放在查询的应用当中,主要通过更新应用进行信息的更新。(2)登记动户的信息。联机交易涉及银行客户的信息更新(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合约信息与签约信息等),倘若动户的信息发生了更新,银行均可作为动户进行登记;通常进行联机的更新类别交易行为,均属于更新应用类型的范畴,进行动户信息登记时,银行动户登记服务将进行异步处理。该服务操作将布置于查询的应用类别当中;对动户信息进行批量处理之前,应当把所有等待处理的客户信息直接复制于动户表格当中,从而避免信息出错;为了进一步确保银行动户信息的准确性,银行在更新客户数据库时,动户信息将同步登记在更新的数据库当中。(3)使用动户的信息。在查询的应用当中,先进行银行客户的识别,再进行银行动户的识别;先经过动户表格查询之后,已经获得现有银行客户的ID与类型,可直接将其传送至FCL(流程控制器)当中,不用再进行反复地查询。

四 群集技术客户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一)对交易的一致性进行设计

于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实现当中,对于组合类的交易,应当规定其只可其中的一个FWL(应用控制器)具有事务,从而避免对XA(事务管理器和局部资源管理器)事务接口进行使用。交易一致性的设计如图二所示:

(二)对事务的一致性进行设计

对事务的一致性进行设计时,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银行客户信息数据的访问层的储存过程与复合储存过程将不对其进行事务的控制;(2)业务逻辑的处理(即是业务的处理步骤),将不进行事务的控制;(3)应用控制器应当依据调用者所传递的标志而决定是否可进行事务的控制;(4)倘若交易是组合类型时,应当考虑其效率等问题,而FCL只可控制本地的事务。倘若本地处理与外部系统的处理结果不相同时,需要FCL自身具备自动冲正的机制进行确保交易的完整;(5)从流程的设计上看,应当充分地避免本地所提交的事务,从而避免冲正;(6)对于组合的交易模式,应当考虑先前所规定的组合交易当中的多个原子的交易,要求只可其中的一个原子具备交易时的更新操作,剩下的原子交易只可服务于查询操作。

(三)对系统的效率性进行设计

(1)应用分流与数据分流的设计。通过不一样的应用所针对的应用实效性机械性设置不一样的数据集合,从而实现数据的分流;通过运用储存的镜像技术从而实现快速的同步;经过所划分的不同应用、客户的不同识别模式以及不同的交易类别和不同客户级别的服务,从而实现多级的应用分流。(2)对防堵塞机制进行设计。联机交易时可通过流程机制进行防止客户信息系统内部的堵塞与对外系统的堵塞情况;对外进行同步地处理客户信息时,可改变信息的队列作为登记客户数据,以起到防止内部的堵塞,当向外发起交易的时候,可通过流控机制进行防止对外系统的堵塞;于联机交易和批量交易竞争资源的时候,能够控制批量交易的流量以提高联机的交易处理功效,从而确保联机交易不会出现大量超时的情况。

(四)对系统的伸缩性进行设计

(1)内部伸缩性设计。交易模式识别的模块可依据模式的各种类别进行扩充设计;流程控制的模块可依据银行客户的类型和交易的类型进行扩充设计;应用框架也可依据客户的类型进行扩充设计;通过对客户的交易状态进行全程的控制,隔离交易错误与控制错误,从而实现客户信息系统架构自身的自我保护功能;监控外部系统的交易情况,动态调整或者停止对外部系统的查询、访问,降低外部系统的压力。

五 总结

我国的银行大多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甚至大型的国有银行的客户数量已超过亿,银行自身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立自身的客户信息系统架构。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如何解决大规模的客户信息系统功效的难题?如何使得其系统架构拥有较高程度的可靠性与自我保护性?如何把握“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竞争原则?群集技术的银行客户信息系统架构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效率;有效地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拓展能力;有效地提高银行客户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地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