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百花之王说牡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百花之王说牡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牡丹以国色天香闻名于世,号称“百花之王”,位居十大名花之二。据《事物记》载:“唐武则天称帝,为在严冬之日游乐上林苑,连夜下诏曰: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第二日早晨,上林苑果然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众花多开,惟牡丹不从。武则天大怒,便将牡丹贬送洛阳,从此,牡丹便盛开于河南洛阳,且“不特芳姿丽质足压群芳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宋欧阳修《洛阳牡丹图》言:“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唐李白《清平调》言:“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成为吟诵牡丹的千古绝唱。

牡丹花,为毛莨科植物牡丹的花蕾,不仅观赏价值高,又是一味名贵中药,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言其“调经活血”。《四川中药志》言其“治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牡丹花含有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元苷、芍药苷、甾醇、生物碱、挥发油等。有降血压、镇痛、镇静、退热、催眠等功效。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牡丹的根皮名丹皮,又名牡丹皮、粉丹皮、炒丹皮,中医认为,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入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本品苦寒清泻,偏走心肝血分,尤善凉解阴血中之伏热,故为凉血除热之要药,凡血热阴虚者皆可选用。本品还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其凉血活血兼备,有凉而不滞,活而不峻的特点,内有瘀血而兼有热象者尤为适宜。正如《本草纲目》所言:“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对血热、血瘀等,皆可应用。牡丹作为药物最早载入典籍的是《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寒热、中风、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于胃肠、安五脏、疗痈疮”。陶弘景《名医别录》言其“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头腰痛、风噤癫疾”。《本草汇言》对牡丹治气理血的机理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牡丹皮,清心,养肾,和肝,利包络,并治四经血分伏火,血中气药也。善治女人血脉不通及产后恶血不止。又治衄血、吐血、崩漏、淋血、跌扑瘀血、凡一切血为病,统能治之。盖其气香,香可利气而行血;其味苦,苦可以下气而止血;其性凉,凉可以和血而生血;其味又辛,辛可以推陈血而致新血也。故甄权方治女人血,因热而将枯、腰脊疼痛,夜热烦渴,用四物重加丹皮最验”。临床上,每用以治疗热病吐血、吐衄、血热斑疹、急性阑尾炎、血瘀痛经、经闭、腹痛、跌打瘀血作痛、高血压、神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疗效甚佳。一般治疗热性病时宜凉服,治疗跌打损伤时可温服;孕妇、月经过多时不宜选用。

牡丹的叶名牡丹叶。中医认为,牡丹叶性味微寒、苦、辛,无毒。入心、肝、肾、心包经。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适用于发热吐血,衄血,齿龈出血,抽搐发痉,风火牙痛,痛经,经来不畅等。药理研究表明,牡丹叶含有没食子酸,牡丹叶煎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抗菌作用。有人用50%的牡丹叶煎剂,治疗细菌性痢疾29例,治愈2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几则牡丹治疗方,供选用。

1.治痛经,月经不调:牡丹花20克(干品6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煮粥服食,每日1剂。

2.治咳嗽痰黏难咯:牡丹花2朵,银耳30克,调料适量,同炖服食,每日1剂。

3.治高血压、高脂血症:鲜牡丹花4朵,鲜青鱼肉250克,笋肉100克,,调料适量,同炖服食,每日1剂。

4.治跌打损伤:牡丹皮1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煮粥服食,每日1剂。

5.治疝气坠胀疼痛:牡丹皮、防风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次6克,每日3次,温黄酒适量送服。

6.治伤损瘀痛:牡丹皮60克,虻虫21枚,研为细末,每次6克,每日3次,温黄酒适量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