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50例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50例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50例不同模式起搏器植入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50例不同模式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术中疗效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模式的心脏永久性起搏治疗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总有效率为98%)。生理性起搏(DDD及AAI模式)的治疗效果优于非生理性起搏(VVI模式),分别增加左室射血分数50.2%,7.3%(P

【关键词】心脏起搏;人工;永久性;并发症

永久性起搏器作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将我院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不同模式永久性起搏器的50例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4月至2006年12月住院期间因缓慢心律失常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9~74岁,平均(42.3±7.5)岁。按心律失常分类:III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8例,病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即双结病变者9例,病窦综合征(SSS)10例,II度II型AVB伴交界区逸搏13例。按病因分类:冠心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心脏瓣膜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3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3例,原因不明者(传导系统病变)5例。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分会指南进行起搏器置入术[1]及电极导线拔出术[2]的标准进行操作。

1.2 植入起搏器的类型 50例起搏器中VVI 20例,DDD 16例,AAI 14例。起搏器由Medtronic公司、百多力公司、圣犹达公司提供,所有患者均登记起搏器及电极序号、型号、 植入日期、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电话、诊断、起搏参数。术前常规进行12导联心电图、Holter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术后分别在1、2、3个月、6个月、以后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囊袋情况、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必要时行心脏彩超及程控更改起搏参数,起搏参数测定均用ERA20起搏分析仪测定各项。

1.3 植入的方法 50例起搏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脉冲器埋藏在左锁骨中外1/3下方约2公分处的皮下,32例起搏电极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脉冲器埋藏在右侧相应的部位,单腔起搏的患者,电极固定于右室心尖部,双腔起搏者电极则分别固定于右心耳和右心室心尖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 生理性起搏(DDD及AAI)左室射血分数平均增加50.2%,VVI增加7.3%,二者比较P

2.2 并发症 50例患者共发生各种并发症7例。其中VVI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并发症4例(20%);DDD及AAI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并发症1例(3%),明显少于VVI组。

2.2.1 囊袋感染血肿发生2例 1例发生在术后2天内,经局部抽取积血,抗生素冲洗,闭和死腔,重新切开清除血凝块并放置引流条后加压包扎,配合全身抗感染、加强营养等处理后,约7~9 d痊愈。1例发生在术后的1~2周内,表现为迟发性出血,在抗感染的同时,更换位置重新植入得以成功;

2.2.2 心脏扩大,加重心衰发生1例 主要原因系VVI模式打乱了正常的房室顺序性,从而导致房室收缩不协调,导致做功效率下降。

2.2.3 起搏器电极导线移位或断裂 双腔起搏器中右心房电极移位2例,均发生在术后1~2 d之内,临床表现为起搏阈值升高和间断或完全起搏中断,仍可有起搏信号,其中1例表现为感知功能障碍。原因是固定电极导线时未使用所附带的保护袖带,而是将固定缝线直接扎在电极导线上,导致电极导线的绝缘层破损,电极圈外露并不完全断裂,将原有破损电极置于囊袋内,重新置入右心室电极,从而获得正常起搏。

2.2.4 起搏器综合征发生2例,均见于VVI类型,表现为头晕、头胀、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经调整参数,改为双腔起搏后症状均消失。

3 结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生理性起搏(AAI、DDD)与心室按需型起搏(VVI)相比,是更接近于正常生理的起搏方式,它是通过程控方式适当缩短A-V间期,减少左房向左室的输入量,使扩张的二尖瓣前移,故使二尖瓣返流及左室舒张末期负荷减轻,有效地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3],因其价格较贵,应用受到局限。本组手术并发症在各种起搏模式中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并发症VVI明显多于DDD及AAI,原则上尽可能选择生理性起搏(DDD及AAI),尤其是有心脏扩大、心衰及考虑心内膜纤维化较重的患者均应选择生理性起搏[3],无房室结病患者最好选用AAI模式起搏,无心脏扩大及心衰者可选用VVI模式,因VVI起搏器价格较低,安装方便,起搏功能良好,能有效降低心动过缓对生命的威胁,使患者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有较明显改善,可满足患者一般活动的需要,故受益面最广,而VVI类型也有其缺点[4],它的起搏不符合心脏血生理,影响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起搏器综合征常发生,DDD方式起搏是心房心室顺序起搏的生理型起搏器,但其价格较贵,起搏损伤大,应用受到局限。总之,我国主要的起搏方式是VVI,而DDD及AAI有条件者尽可能按实际情况安装DDD起搏。生理性起搏还能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和症状,生活质量及预后,通过随诊了解起搏器的治疗效果,防治并发症,防止起搏故障发生,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脏起搏学组.心脏起搏器临床工作指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8,3:217.

2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拔除体内废弃起搏和除颤器电极导线适应症设备要求及人员训练.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01,15(3):147.

3 黄俊.心脏传导系统疾病.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202-208.

4 石翔,朱灿,彭学军,等.107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分析.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