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几点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活动。我把学生初中三年的英语学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小衔接期”,此阶段主要是七年级上半学期;第二阶段为“积累期”,此阶段从七年级下半学期到九年级上半学期,时间最长。在这个阶段同学们进行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也称为“知识输入期”;最后一个学期,即九年级下半学期,我称之为“知识升华期”,教师指导同学们对三年来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分类并拓展提升。其中“中小衔接期”是小学生转变成中学生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中小学衔接教学的问题,怎样教这个时期的学生?怎样进行中小学教学的过渡?这个时期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等等。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每天都会发现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然后进行自我反思,找到方法,自我完善,因此教学行动研究始终贯穿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 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知之甚少,无法把握因材施教的尺度。
目前的现状是中小学相对独立,处于分割状态。初中英语教师和小学英语教师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初中英语教师不了解小学英语教师的具体工作,小学教师也不知道初中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开学第一天,我用英语问同学们一些基本情况并要求大家用以下的问题做自我介绍:What?蒺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ich school are you from?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at do you like doing? 很多同学感到新鲜,可以听懂,也能作答。但当我问到一个男生时,无论如何他都保持沉默,我写给他看,他还是不懂,最后只好用中文问他,结果他说听不懂。所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不由不让我思考这几个问题:他们在小学是怎样学英语的?学得怎样?怎样教才能让他们接受?
二、 中小学教师的英语教学方法不能顺利地过渡。
由于小学生习得语言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师通常很有激情,注重创造情境,课堂上活动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注意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们基本都使用直观教学法。他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英语的学习内容增多,考试侧重考察学生的读写能力。所以教师侧重句型的语法分析,学生们除了简单的感知材料外,更要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理性思维。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相对单一,课堂气氛也会有点沉闷,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三、 教师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没有衔接观念。
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考试的指挥棒,考什么就直接教什么,有时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填鸭式地进行灌输教学,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了中小学教学上的脱节。我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7A 的Unit 1 Reading时,讲授到课文中频繁出现的句子:I love reading; I love playing football; 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She love dancing; He enjoying playing computer games. 我就告诉同学们:like\ love\ enjoy之类的动词后需要用动名词作宾语,结果大家没有反应,也没有拿出笔来做记录。他们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更没有听过这些语法名词。小学的英语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创造情境来习得的,听说为主,会用就行,无需进行语法总结。初中则截然不同,教师不但要总结,还要适时进行拓展,如引申出finish,practise等相同的用法。初中教师普遍急于求成,甚至想拔苗助长,没有考虑到初一新生的接受能力,他们还处于感性学习语言的年龄阶段,语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也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而我们学生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有的会读国际音标,会根据音标和音节来拼读单词,而有的不会以意群为基本单位来朗读,不注意语音和语调,有的读音不准,地方口音太重,甚至有的不会使用英汉词典辅助学习等等。这些都造成了中小衔接教学的问题。
通过对几届初一学生的探索和研究,我在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上有了一点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结合平时教学中的尝试,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关注初一新生的生理特征和学习特点。
人们学习语言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习得(acquisition)和学习( learning )。而语言学家们认为,只有语言的习得才能直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初一新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还处于儿童阶段,正准备向青春期过渡。学习英语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是感性的模仿,就像是处于牙牙学语的婴儿时期。所以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情境来教学,在情境中模仿、感知和运用,尽量少用一些理性的语法总结。
2. 注重英语的素质教育,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
无论是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教师教英语的目的是一致的:形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我们的教学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树立信心。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考什么才教什么。这样只会教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能力得不到长期的发展。所以中小衔接教学很重要,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同时要注重素质教育,精心设计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活动,合理使用教材,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 积极创造班级文化氛围,打开西方文化之窗。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环境和氛围。有的同学认为英语难学,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外部环境的支撑,所以利用有限的条件创建班级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我长期坚持利用班级的黑板报开设“English Corner”,发动大家供稿介绍西方的习俗和节日,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生活状况等等。利用前面的黑板左上角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句英语格言或谚语。这样学生的英语语感和思维得到熏陶,学习英语就更加有趣,并把所学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中,起到了很好的中小学衔接作用。同时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阅读和收集信息的好习惯。
4. 以任务型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体验各种事实,并且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这样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对于儿童的语言学习就是要这样。要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这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任务型教学。如每日三分钟英语演讲、成立英语学习小组等,他们都明白:只有做学习的主人,才能事半功倍,才会有成就感。
通过以上尝试,我发现初一新生很快地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也找到了自信和快乐。只要我们教师有意识,把教学行动研究应用到每天甚至是每节课的教学中,经常反思,学会总结,我们就可以科学地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英语格言所说:It?蒺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