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影响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影响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表现,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比较2010年2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的106例ICP患者(观察组)与同期正常分娩产妇(对照组,14581名)早产、新生儿死亡、死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ICP早产33例(31.1%),新生儿死亡3例(2.8%),死胎2例(1.9%),胎儿宫内窘迫42例(39.6%)、新生儿窒息9例(8.5%),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围产儿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 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常发生在妊娠中晚期(30-34周)。临床上以皮肤瘙痒、黄疸为主要症状,伴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胆汁酸(TBA)升高等生化异常,该病的孕妇预后良好,但常引起早产、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缺氧、甚至胎死宫内[1]。ICP孕妇产后一般可以完全恢复正常,预后良好,但围产期容易诱发羊水II-III度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早产、新生儿甚至围产儿死亡。近年ICP一直被认为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被列入高危妊娠范畴。本研究把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06例ICP产妇与同期正常产妇145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本院诊断为ICP的孕妇106例为研究组,年龄21-42岁,平均(27.1± .2)岁,孕周30+3-41周,平均(36±4.1)周,终止妊娠方式中平产36例,剖宫产140例。同期住院正常产妇14581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5.3±7.3)岁,孕周32+3-41周,平均(38.2±2.1)周。

1.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依据[2-3]①妊娠中晚期具有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排除肝脏疾病及皮肤病;②不明原因血清胆汁酸升高(>10μmol/L),伴有或不伴有血清总胆红素及转氨酶轻-中度升高;③妊娠终止后黄疸、瘙痒迅速消失,胆汁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逐渐下降至正常;④常无胆酶分离现象,血清胆红素水平通常不超过170μmol/L(10mg/dl)、凝血功能正常,可伴有轻度黄疸、脂溶性消化不良;⑤肝炎病毒、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血清标志物为阴性,无合并特殊内科疾病,如全身感染,糖尿病等。

1.3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软件,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围产儿早产、新生儿死亡、死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P

2结果

分析显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72%,ICP早产33例(31.1%),新生儿死亡3例(2.8%),死胎2例(1.9%),胎儿宫内窘迫42例(39.6%)、新生儿窒息9例(8.5%)。而对照组的早产1643例,发生率为11.3%,新生儿死亡26例,发生率为0.2%,死胎37例,发生率为0.3%,胎儿宫内窘迫1987例,发生率为13.6%,新生儿窒息231例,发生率为1.6%。统计分析显示ICP孕妇的早产发生率、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死胎发生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进来的研究表明,基因表达异常、环境、遗传易感性、性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免疫等多种因素与ICP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对胎儿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了解更少。

有研究者发现ICP患者胎粪中胆汁酸的含量增加[4],胆汁酸在胎儿循环血中的蓄积[5],因此认为ICP的发生与胎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胎儿死亡密切相关。本研究证实,ICP组围产儿早产、新生儿死亡、死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由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其对于围产儿预后的影响较大并且难以预测,因此要想改善围产儿的结局,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及时终止妊娠。通过重视孕期保健、警惕孕妇瘙痒,及时行肝功能检查,一旦诊断,需积极处理。总之,目前对于ICP尚缺乏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的关键在于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和改善围产儿结局。

参考文献

[1]Hay JE.Liver disease in pregnancy.Hepatology,2008 Mar,47(3):1067-76.

[2]张明月,高普均.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与治疗.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1):90-92.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109.

[4]Medina Lomelí JM,Jáuregui Meléndrez RA,Medina Castro N,et al.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review.Ginecol Obstet Mex,2012 Apr,80(4):285-94.

[5]Williamson C,Gorelik J,Eaton BM,et al.The bile acid taurocholate impairs rat cardiomyocyte function: a proposed mechanism for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 in obstetric cholestasis.Clin Sci (Lond),2001,100:36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