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罗甸县2006~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罗甸县2006~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罗甸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 对罗甸县2006~2011年的乙脑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全县共报告乙脑病例40例,年均发病率1.99/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发病22例,占55%;男性、女性分别占70%、30%;2~10岁儿童发病30例,占发病总数75%;6~8月份发病37例,占病例总数的92.5%,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结论 发患者数以散居儿童为主,重点是2~10岁儿童,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山区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工作,加宣传教育力度,落实防蚊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乙脑发病。

【关键词】 乙脑;疫情分析;预防控制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患者症状严重,病愈后可留有后遗症。罗甸县除2008年外,每年均有乙脑散发,以2006年疫情较为严重。为进一步加强对乙脑的控制,现对罗甸县2006~2011年乙脑疫情加以分析,为今后有效防控乙脑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县疾控中心疫情室;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验室资料来源于州疾控中心实验室;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

1.2 方法 收集我县2006~2011年乙脑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乙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效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 流行趋势 2006~2011年,全县共报告乙脑病例40例,其中2006年25例,2007年2例,2008年0例,2009年7例,2010年3例,2011年3例,发病率分别为7.65/10万、0.60/10万、0、2.08/10万、0.88/10万、0.88/10万,年均发病率为1.99/10万,死亡3例,年均死亡率0.15/10万,病死率7.5%。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09年病情有所抬头(见表1)。

3 讨论

罗甸县乙脑发病从90年代初到2005年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呈高度散在发生,在2006年突然出现25例乙脑病例,涉及15个乡镇,发病率达7.65/10万,病死率为8.0%。通过2006年将乙脑苗纳入计划免疫,2007年5月份对全县8月至6岁儿童开展乙脑疫苗强化免疫,2008年4月1日以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乙脑苗改为常年运转接种,给适龄儿童提供更多的接种机会,免疫程序也作了调整,其免疫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并采取加大卫生宣传、开展灭蚊和疫情监测等综合防制措施,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1],2008年发病率下降为零,到2009年略有回升,病死率又有上升的趋势。

病例呈高度散发,主要原因:①疫苗供给数量不足,2006年乙脑疫苗短缺,造成符合接种的儿童错失接种的机会,引起儿童易感人群的积累,所以被感染机会增大。②农村卫生条件差,蚊虫密度较高,特别是饲养的猪,其主要吸血蚊虫是三带啄库蚊,为乙脑病毒扩散宿住。③气候因素等影响。40例发病儿童大多数未接种过乙脑疫苗,因为2005年以前乙脑疫苗未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接种对象难以承受有偿接种服务费用。加上在偏远、经济落后地区老百姓文化素质低,卫生防病意识差,造成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偏低,因此,乙脑防控工作有待加强。

罗甸县乙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5月发病数开始上升,7月出现发病高峰,每年5~9月是防控关键。在发病地区分布上,乙脑发病在东、南部乡镇相对较高。因此,东、南部的乡镇是罗甸乙脑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发病年龄上,主要以2~10岁男性儿童发病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提示这些人群是乙脑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接种乙脑疫苗是控制乙脑最有效的措施,所以今后控制乙脑流行的关键是要抓好农村边远地区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病意识,落实防蚊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以及开展乙脑疫情监测、预测、预警,减少乙脑病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78—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