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歌舞的菩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印度文明的一大特点是善于思考,不只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佛教,还有教众甚多的印度教,教义中都包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终极思考。
从古老的梵剧到当今炙手可热的宝莱坞电影,印度戏剧外形上的最大特征无疑是歌舞,而其内在,则一直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梵剧最早活跃的时期大约在公元前6到8世纪,正与佛祖释迦牟尼得道的时间相合;而以剧本留存为证据的成熟梵剧,其体例成形约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其时正是以普度众生为宗旨的大乘佛教形成的时期,此时梵剧创作的代表人物马鸣,被视为大乘佛教的创始人之一,是释迦教义的积极践行者,本身就被呼为“马鸣菩萨”。这不由得让人们联想:印度戏剧,或许是有着宗教悲天悯人情怀的一种普世工具;印度戏剧的现实主义精神,也许和“菩萨”以入世方式点化世人的精神一脉相承。
沙恭达罗的大自尊
《沙恭达罗》是古典梵剧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一个国王和“灰姑娘”的故事。自然的女儿沙恭达罗与出巡的国王豆扇陀一见钟惰,二人以不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千闼婆”的方式结为连理。离开净修林时,国王留给沙恭达罗一只戒指作为日后相见的信物。思夫情切的沙恭达罗无意中怠慢了仙人达罗婆娑,仙人施展法力,将国王与沙恭达罗的那段美好记忆封存了起来,除非见到当初的信物,否则永远无法唤起。身怀有孕的沙恭达罗进城寻夫的途中。信物戒指不慎失落河中。面对豆扇陀冷冰冰的拒绝,沙恭达罗不卑不亢,怒斥其背信弃义。伤心之际,她的母亲天女尼诺伽将她救到天上。后来有渔夫从捕获的鱼腹中发现戒指,送交国王。国王记忆恢复,深为懊悔。这时,天帝出面斡旋,请豆扇陀出兵去征服恶魔阿修罗。得胜后,豆扇陀带着这样的功德羽化升天,合家团圆。
表面来看,这出剧的主题是爱情,但细究之,这只是一件世俗的外衣而已。作为这段“爱情”中的一方,豆扇陀是一个封建君主,身份高高在上,这次“一见钟情”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艳遇”。激情过后,豆扇陀留下一个戒指便扬长而去,其隐含的心理是,倘若对方能诞下一个“勇武无敌”的儿子,便和这母子相认,否则,便让这一切如云烟散却。而所谓仙人作梗,国王失忆的桥段,只是给这段“爱情”事实上的不平等做一个戏剧化的处理,为将来的“平等”埋下伏笔。
对沙恭达罗却不是如此。这个纯洁无瑕的少女把爱情看作是美好万物中的极致,一切的束缚和桎梏都不会去影响和动摇她。甚至那枚含义暖昧的戒指,对她也是一个幸福的寄托。所以当她面对豆扇陀的拒绝时,才会爆发出那么大的能量——管你是谁,也不能亵渎我的爱情。
当然,剧作者迦梨陀娑并不只是简单地将目光投在爱情这一主题上。当时印度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才是他所关注的。所以,他创造出了一个“自然”的女儿沙恭达罗,她并未受到那些不平等制度的浸染,而是在山林中与花鸟百兽为友。在那里,众生平等,万物齐一。正因如此,她才有足够的力量去挑战俗世当中看似不可逾越的坚强壁垒——男尊女卑的婚姻制度,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人,沙恭达罗有着完整的人格,她的自尊凛然不可侵犯。这个理想化的角色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而最终两人的爱情还是修成了正果,为了达到这个平衡点,豆扇陀先要通过打败魔鬼的功德洗刷自己的过失,接着还必须放弃自己的王位,离开他可以呼风唤雨的人间。这是剧作者为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开出的药方,以现实的眼光看显然太过浪漫,作为菩萨的劝谕,则很恰当。
三个“”的大智慧
18世纪末,电影技术的出现使古典戏剧走向衰落。时至今日,“宝来坞”已经成了印度戏剧的代名词。
宝莱坞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广受欢迎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印度人将“好莱坞”(Hollvwood)的第一个字母“H”换成了本国电影之都孟买(Bombay)的字头“B”,于是就有了“宝莱坞”(Bollywood)。
虽然只有一个字母的变化,其涵义却极为深刻。既表明了印度电影对全球形势变化的主动接受与跟随,又显示了一定要坚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倔强。
《三个》是宝莱坞2011年推出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印度顶级学府皇家理工学院的三个叛逆学生兰乔、法汗、拉具的大学故事。影片直面僵化的印度教育(甚至是亚洲教育),返璞归真地提出了几个简单却尖锐的问题。
第一,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全球顶尖的皇家理工学院,校长和老师们日复一日地忙碌着,学生们更是在教科书和考场间疲于奔命。但是,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没有人能回答得出来。即使有答案,也是要通过这样的“苦修”,以求早日脱离这片苦海,去美国华尔街做个有头有脸的上流人。在片中主人公“”兰乔眼里,这个问题并不难,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们有自己的理想,大胆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说:“如果喜欢摄影,为什么和机械结婚,如果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会有多恐怖!”
第二,学习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现实当中常见的教育模式在影片中一个都不少。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方式是:机械的死记硬背。
“什么是机器?”教授问。兰乔回答:“任何能简化劳动和节约时间的就是机器。天很热,开—下按钮,一阵凉风——风扇,是机器;和几英里远的朋友通话——电话,是机器;几秒钟内进行数百万次计算——计算机,是机器;我们被机器包围,从钢笔尖到裤子拉链。”一边说,一边将裤子拉链拉上拉下地作演示。
教授想听到的,不是这样离经叛道的“”答案。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这样解释“机器”这个概念:“机器是由相对运动固定的由相互连接的零件组成的,意味着功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怎么学习?兰乔说,学以致用,足矣。按照学校传统,新生入学第一晚必须只穿内裤向高年级学生致敬。来晚的兰乔趁乱躲进宿舍,学长威胁:“数到10,要是不出来,就整个学期对着你的门尿尿!”兰乔略略回顾了—下相关知识,迅速制作出一个自救的工具。他把灯上的电线绕在尺上,末端绑个金属勺,从门下的缝隙中伸了出去。学长不明就里,真的开始撤尿,当尿液遇到勺子,一阵眩目的蓝光闪过……画外音响起:“盐水是电的良导体。八年级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