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孙振耀:再度奔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孙振耀:再度奔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读:零是一切的结点,意味着事情的终结;零更是一切的起点,意味着无数新的可能性。让人生归零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更何况后续的坚持。在52岁的年纪离开惠普,孙振耀就一路做着减法,56岁选择创业,让人生归零,再次奔跑

有幸在冬日,两次与孙振耀会谈。在他身上,温文尔雅的儒学风范和敢于尝试的冒险精神并存,严谨又不失温煦。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深深打动了我们。这位具有强大能量和信念的商界精英,正在为企业培训业吹来一股清新之风,春天并不遥远。

孙振耀这种气质的形成,或是由于受台湾教育“知行合一”理念的熏陶,让他举手投足间有一种儒士风范;而早年服兵役的经历、25年的经理人生涯,让严谨规范的意识渗透到他的言行举止。但他骨子里的精神又是不安分的、渴求冒险的。5年前从惠普退休开始,他便做出了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做到的改变。

“万科王石登珠穆朗玛峰的体验给我很多启发,虽然在出发时携带大量的物资,但是登顶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减轻负荷,最终只有一个氧气瓶和他登上峰顶。登山如此,漫长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与大多数人走的路不同,孙振耀一路逆行,他称自己是“从山上走下来”的人。从服务于世界500强的惠普公司,到创办只有十几个人的团队的致行教育科技,他一路都在做减法。

孙振耀曾经总结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为现实找一份工作;一个阶段是为现实,但可以选择一份自己愿意投入的工作;一个阶段是为理想去做一些事情。他已经走过了第二个阶段,如今,正在为自己的理想做事。

内心的召唤

“我不想终其一生,都陷入在运营的领域,我想像企业家一样,有机会靠一些点子(ideas)赚钱,虽然风险很高,但是值得一试,即使失败,也不枉走一回,这也是(墓志铭上)第4个愿望中的一部份。”离开惠普时,孙振耀发表了名为《心愿》的文章中,其中有如上一句话。

离开的决定并不草率,因为想做企业家的愿望,在孙振耀心中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开始的时候,也许一年想个一两次,或者是心情不好,或者是遇到什么挫折了,孙振耀以为那很大程度上只是个emotional decision(情绪决定),过了也就忘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心中的声音愈来愈大,出现的频率也愈来愈高,他洗澡在想这个事,走路在想这个事,孙振耀开始好好面对这个声音,而“当它几乎每一个星期都会来与我对话时,我知道时机已经成熟”。

“知易行难”。何况,孙振耀当时已经52岁了。和任何人一样,放弃现在所拥有的,熟悉的环境、稳定的收入,转到一条未曾经历过、风险未知的道路,需要绝大的勇气。“我知道割舍及改变对人是多么的困难,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但我也相信很多人最终只是把这些理想当成是幻想,然后不断的为自己寻找不能实现的借口,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经说过,‘与改变世界相比,改变自己更困难’,真是一针见血。”这也是孙振耀在《心愿》中对这种处境做的思考。

即使在做出决定之后,还是会遇到“消化”的后续问题:舞台不见了,他是不是还能安然自得?对于下飞机后要打出租车、要亲自处理以前由秘书做的工作,要去面对失去了那个光环之后的质疑,他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声音,孙振耀就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幸好,他想要做出改变的动机足够清晰和强大,没有因为受到种种诱惑半途而废。“在中国惠普总裁的位置上固然可以吸引很多的关注及眼球,但是我太太及较亲近的好友,都知道那不是我追求的,那只是为扮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尽力做好的地方。”什么是快乐及有意义的人生?对于孙振耀而言,能够实现墓志铭上的内容就是这种人生的定义。

离开惠普的时候,孙振耀的两位好朋友送给了他两个不同的寄语,一句话是“多年功过化烟尘”,另外一句话是“暮春者,风乎舞雩,咏而归”(出自《论语》),这两句话可以分别代表孙振耀离开惠普、走向未来的心情。孙振耀的人生观中有一条是“完美的演出来自充分的准备”。在开始新的篇章之前,他要让自己处在最佳的状态。

从惠普退休以后,他并没有立刻去工作。为了适应离开那个大舞台的状态,他给了自己两年调整的时间。这两年时间里,他拿到了飞行驾照,完成了墓志铭上的第三个愿望;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享受生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这种改变,他做了一件没有权利的事情――给三家企业做顾问。“这时候你讲话,听不听是人家的事情,这关都过不了就不要谈其他的。顾问两年,我也有反复,有时候我都想说干脆我帮你干算了。他们也确实曾经想让我做。我抵制住了这样的诱惑,要不然我就又回到原来的老位置了。”这两年的时间对于孙振耀而言,最重要的是重新学习,变革自己,最终达到思想的变革。因为他在过去25年做职业经理人的习惯,并不适合真正经营企业。

调整好状态,孙振耀开始寻找适合他做企业家的公司。

从解题者到出题者

“解题者”和“出题者”的比喻,孙振耀在很多场合提到过。做职业经理人的25年,孙振耀认为他的角色更像一个解题者,总部发试卷,他来做选择题;而真正做企业家的时候,更多需要扮演的却是出题者的角色,要考虑决策方面的东西。

不得不说,孙振耀是个很能适应变化的人,他在惠普的20多年里,总共换了10个职位,与19位不同的老板共事,经历过七八次重大的组织变革(包括分拆安捷伦和购并康柏);中间还要加上全球和中国IT市场的大起大落,以及10多年前中国惠普从一个国企向跨国公司脱胎换骨的蜕变。这还不包括职业早期,他从工程师向销售的转型。但是以往所有的变化,都不如这一次的变化来得艰难――因为没有外界的压力,因为对抗的是自己20多年形成的经理人思维。

在出任海辉执行董事长一年后,孙振耀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是懂得了“困勉而行”(出自《传习录》):在困难的情况之下,你还要不断地勉励自己,鼓励自己往前走。“就是说今天条件不成熟,还是要从现有的条件里去做可以做的事情。你要认可现在的资源,要认可现在不是一流的公司,认可你跟别人差距很大。”

第二个变化,意识到做企业家真的需要付出200%的努力。做企业家没有上班休假,那种责任感和做职业经理人是不一样的。“当年柳传志给我们做演讲,说你们惠普最大的问题是不能给员工事业心,我当时没听懂,现在懂了。”

第三个变化,独自决策时的勇气和深思。“过去做一个决策,上面层层Review(复审),风险大家都分摊掉了,你就不会考虑很深入很全面。勇气、深思,这是两种思维模式,要比较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你做任何事情的决策,要想得很深。”勇气和深思是左脑和右脑的冲突,必须自己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最后一点,就是心态上的无怨无悔。做职业经理人可以离职,和别人比待遇,做董事长却不能。“但能够按照自己的理念,去经营这家公司,像我们带孩子一样,一步一步地向你的目标靠近,我觉得这种满足感比什么回报都要多。”

加入海辉以后,他自己在改变,也希望能给行业带来改变。做外包服务基本就是人的操作。成立14年来,海辉每天所面对的正是人的问题。”以前在惠普,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是没有差异化的,孙振耀意识到,在海辉这样以人为基础的外包企业,这样行不通。

于是,海辉开始按照工作内容的不同,把员工分为3类人才――70%的员工,需要适当技能的培训就可以满足客户普通的需求;而10%的员工则需要很长的工作经验,例如对客户的管理和对项目的管理;第三类则是公司的管理层。在此基础上,逐步清晰不同类别员工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对普通员工注重招聘和培训的效率和流程,这些所有外包公司都是大同小异,孙振耀认为海辉最大的差异化应该是在项目经理以上的管理,“海辉的管理团队非常职业化与专业化,这不仅是体现他过去工作的背景,也体现他对海辉这种文化的认同。做项目管理需要时间,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是培训,还要更多从思想上面去影响他们。”为此,他从零开始着手进行海辉企业文化的建设,强调职业化的专业精神以及多元文化融合的管理。

另一方面,他带领海辉尝试通过科技手段,显现外包服务的价值。2010年4月,海辉收购了的合作伙伴EchoLane。这是一家专注于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的公司,在制造、高科技、金融服务业拥有良好的声誉。EchoLane有两大特色服务,一是将定制的、传统设定式软件和早期遗留系统移植到云计算解决方案下;二是利用、大机器,以及Eloqua等云计算应用程序执行全面的端到端CRM解决方案。

重头再来

从2008年孙振耀加入开始,海辉软件实现了快速增长。2010年6月30日,海辉软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服务外包企业,并且凭借突出的市场表现和良好的增长潜力,入选纳斯达克精选市场。市场是衡量一位企业家是否优秀的最佳标尺,海辉软件在市场上的优异表现,背后反映的是孙振耀由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家的成功转型。此后,孙振耀的创业就有些顺理成章。

经过一年的筹备,2012年9月致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一年,孙振耀56岁。从惠普出来,把海辉带到资本市场,他带着十几个人的创业团队,开始潜心研究自己的事――开创企业培训业的新模式。在孙振耀看来,这是“可以做的事”。无论是在惠普还是海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人才培养上。他见过、用过太多人才培养的方法,非常清楚传统模式的不足之处。创办致行教育科技,就是希望能够借助科技手段,打造一个可以持续运转的系统工程平台,为不同的企业提供长期服务。

在56岁的年纪重头再来,孙振耀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我这种年龄创业的话,就是为了把自己的理想实现,要不然也不用这么折腾自己了。他一路做减法的目的,也就是希望能够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理想,是为了不给人生留遗憾。“在见上帝的时候,如果上帝问你说,你这一生有没有什么遗憾啊,你都希望回答自己说我没有遗憾。那如果说你有遗憾,你知道上帝问你第二句话吗,那你为什么有遗憾,哪些地方有遗憾?你说出来之后,上帝就会问你第三句话,那你为什么不去做啊?”但这对于一直从事IT行业的他而言,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在惠普和海辉,孙振耀证明了自己是可以把100做到10000的人,但能否把0做到100是个未知数,这是他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现在经常睡不着觉。从开始创业,就想那些模式。我想还好没有一下子冲进去就做。想不清,躲(朋友)了一年。昨天晚上就没睡,睡两三个小时就睡不着了。我这个模式会碰到哪些问题、哪些困难现在都未知。我以前心态可好了,从来没有睡不着过。”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孙振耀很坦诚地说。

作为一名IT高管,孙振耀的资历甚至比国内任何同行都要老;但是作为一个跨行业的创业者,他坦言有很多东西还要学,始终抱着一种谦虚和开放的心情。“我觉得今天我跨行,从IT进入教育,这个行业我是一个新兵,很多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因为我是一个可以把一百做到一万的人,但是我没有从零到一百做过。”一万除以一百,会得到一百,但是一百除以零,是没有答案的,也就意味着各种可能性都有。“我现在更关注的是今天处在创业阶段的人,学习他们怎么处理一百除以零的问题。”

当选择跨界创业时,更重要是清空自己的心。“我谈的都是我的理念,这些理念还没有实现。这里面有它的逻辑性,更有它的需要性,但是还是要被证明。所以我现在没办法谈总结,只希望同行人士能够多给我一些指导。”孙振耀的创业很激情,也很理性。

采访临近尾声,记者问起孙振耀目前的心态,他用了一句英文表达: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创业三个月,确实有太多不确定性。在担任高管的时候,他的习惯是把所有不确定的事情都想办法变成确定的。对于创业而言,不确定性是不可能减少的,创业者要做的,就是去直接面对、处理不确定性。

“很多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告诉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振耀,做你现在可做的事情,但是等到做成了,又不见得是你现在做的事情。不管结果会如何,首先要做现在可做的事情,不要老去分析,那都没用。因为没有证明过的事情,谁都不能说对还是不对的;等到做成的时候,也不一定是你现在做的事情。我抱着这个心态就好了,致力于行为、行动,做了再说。”

显然,孙振耀已经准备好了,再次奔跑,向着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在海辉接触到的外包模式、将科技手段运用到外包服务的尝试,对孙振耀在创业时选择的商业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在旁人看来,海辉的董事长孙振耀,似乎还是当年在惠普的样子――尊重每一个人,在企业文化、管理和组织结构上投入很多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