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习作成为童年的需要和乐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习作成为童年的需要和乐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习作教学必须真正关注儿童,以儿童为本。

关注儿童,以儿童为本,就要着眼于儿童的发展,一切为儿童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为了写一篇好文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指导学生作文不能只限于技能,必须时时顾及学生。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写作促进“人”的发展的价值功能。如果教师指导写作只盯住“文”,让儿童在各类“作文技法大全”里寻觅诀窍,在习作评讲修改上只盯住遣词造句、表达技巧,甚至把儿童原本喜欢的生活,也变成了为“文”的产出服务,这就本末倒置,习作也就失去了其本质价值和存在意义。

着眼于儿童的发展,改革习作教学,必须关注、研究习作的主体——儿童的习作心理过程和特点。

儿童的习作实践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从获取材料到积累材料,从确定题目到明确中心,从选择材料到拟定提纲,从动笔行文到自行修改,这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总离不开习作主体——儿童对生活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联想、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还时刻伴随着习作主体——儿童的情趣、兴趣、意志等心理因素,而且还时刻受到他们的认识水平和种种主观需要的制约。不言而喻,我们只有高度重视儿童习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探索,高度重视儿童应具备的习作心理素质的研究和培养,遵循儿童习作心理特点,才能使我们的习作教学改革逐步走向深化,从而提高习作教学质量,促进儿童习作基本素养的和谐发展。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儿童习作能否取得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个人心理动因的一种具体表现,因此,着眼于儿童的发展改革习作教学,必须充分考虑习作心理动因的特点。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原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儿童习作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的人脑的心理功能的实践活动,其动因是儿童习作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即儿童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习作的新需要与原有的习作水平及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一方面——儿童原有的习作心理水平、习作心理状态,在习作心理矛盾中代表着原有的比较稳定的一面,其某种习作心理因素、习作心理的整体结构都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是过去活动反映的结果。它大致由以下因素组成: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各种习作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语文知识,语文理解、表达能力的水平,兴趣、爱好、动机、情感、意志等非认知因素的水平,注意、心境、态度等当时的心理状态,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由上述种种心理因素构成习作心理的整体结构。

原有的习作心理水平是儿童在过去的实践活动中已经形成的主观内部状态,它既有积极因素,又存在着不足、有待发展的方面。

矛盾的另一方面—— 需要,在儿童习作心理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比较活跃的一面。

需要是一种反映形式。任何需要都是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即在社会和教育的需求或个体自身的需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儿童习作的需要是一种社会性的需要,它常常是从社会和教育要求转化而来的,是多元的。例如,渴望与同学、朋友、老师、家长交流见闻感受的需要;完成集体交给自己总结、汇报等任务的需要(交往、倾吐的需要);希望自己习作成功,公开发表,使自己的才华得到他人承认和称赞,获得同伴尊敬的需要(尊重、求成的需要)等等。

在生活实践和教育的影响下,儿童总是在原有习作水平上不断产生新的习作需要,而原有的习作水平又满足不了新的习作需要,这一内部矛盾就会推动儿童去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例如,低年级儿童,在学会用一两个简单的句子写话、写日记以后,书面表达的需要得到满足,他感到很愉快,但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就可能产生新的需要。因为单靠一两句话,并不能满足进一步交流信息、倾吐感受的需要。儿童习作心理水平不断发展就会不断产生更新的需要。就这样,新的习作需要与已有习作心理水平不断处于矛盾的过程中,成为儿童习作心理发展的动因,推动儿童习作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创造条件,使习作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一内部矛盾,在儿童已有的习作心理水平上不断引起新的习作需要,产生强烈的习作动力,从而引导儿童习作心理全面、和谐、充分地向前发展。

1. 让儿童习作融入童年生活中。儿童习作需要的产生离不开习作实践活动。对他们习作需要的激发培养,应尽量放在各种形式的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多年来,我们总是努力把习作教学与儿童生活中的种种教育实践活动(如思想教育,各学科学习,科技、体育、艺术等学科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及儿童的校内外个体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一方面教育儿童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得到训练,接受教育,增长才干(而不是仅仅为了习作去搜集素材)。儿童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实践,他才能真正做到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儿童在活动中增广见闻,得到锻炼,他才会有新鲜的收获、真切的感受,才会有倾吐、交流的需要和渴望。

另一方面,我们以指导儿童写日记(观察日记、生活日记、体验日记等)为习作教学的主要方式让儿童及时地记下自己的见闻、发现、感受,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自由表达的习惯。

我们指导儿童到社会上去采访、调查、考察,学做各科的学习笔记,引导学生把史地课学到的地名、人名、朝代编成儿歌或谜语以加强记忆;在作文课上做科学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叙述,激发学生对自然课的兴趣,学习写观察笔记;创作、演出短剧或相声,编写投影片的文字解说;阅读科技书籍,做小实验、小制作,搞小发明,写实验报告、制作说明,介绍制作经过等等。就这样,我们通过丰富、多样、饶有趣味的活动,进行习作训练,充分满足了儿童学习、认识、交流、倾吐等种种实际需要。

2. 应用迁移规律,培养观察、表述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尚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并利用他们对其他事物和活动的兴趣,引导他们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使他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