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向往莫高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向往莫高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去敦煌的路上,下起了小雨。气温降到只有几度,还一会儿侧风,一会儿顶风。一直到天黑了,才骑了137公里。不得已,只能在敦煌市区南郊的月泉山庄青年旅舍住下。青旅只住了3个人。一个英国小伙、一个法国小伙、一个中国小伙。聊了一会就混熟了,我们相约第二天一同去莫高窟。

记忆中在小学的时候,就看过莫高窟的科教片,被莫高窟的故事深深吸引,可以说,一直以来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想象和向往。终于,我骑着单车来了。

莫高窟在敦煌市区以东25公里处,和克孜尔千佛洞一样,也开凿在戈壁深处的河谷中。传说一个和尚穿越沙漠,一道圣光照向河谷边的岩壁。受神灵的指示,他开始在岩壁上开凿洞窟。谁知这开凿过程竟历经了千年。莫高窟所在的岩壁为砂砾岩,非常适合开凿。加上敦煌干燥少雨,石窟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

从市区去莫高窟的车很多,我和几位外国朋友轻而易举就找了辆商务车,往莫高窟开去。车出市区后转向一片戈壁滩。当车驶入戈壁深处时,眼前出现了好多大树。想必这就是莫高窟所在了。

走过一个广场和景观长廊,就来到了片岩壁下。岩壁上高低错落布满了小门,有四五层之多。每道门就是一个洞窟。莫高窟有700多个洞,能参观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和资料中看到的不太一样,为了更好地维护洞穴和方便游客参观,每个洞口都筑起了厚实的水泥门框,还修上了崭新的栈道。改造后确实能更好地保护洞窟,但看上去少了那份历史的沧桑感。

游览一次只能参观8~10个洞窟。每个洞窟大门上都有锁。只有导游才能打开,参观完后再锁上。可想而知莫高窟的保护有多严格。莫高窟洞穴中有两大看点,一是丰富的泥塑佛像,还有就是震惊世界的壁画了。洞穴里灯光昏暗,众人的目光都随着导游的手电筒移动。虽大多游客对佛教文化研究不多,但都静静地听导游的讲解,用心去感受。

藏经洞是参观莫高窟必看的一个洞窟。洞内的佛像和壁画不是最精彩的,但这里发生的故事往往是人们了解莫高窟的开篇。人们可以不懂佛教文化,但都知道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知道他把经书分几批卖给了外国人。王道士成了千古罪人,遭世人唾骂。

历史对于王道士的争论没有停止过。王道士做了错事,但他是不是千古罪人?是不是莫高窟耻辱史的缔造者?我看未必。我查阅过很多资料,对王道士的评判上也有自己的看法。其实王道士并不是不识货只贪图小便宜的愚昧之人。在意外发现藏经洞后,王道士倍感震惊,曾给慈禧写过信,向清朝朝廷汇报过他的发现,但朝廷反应冷淡,只组织过一次文物的运送。

在运送过程中,负责的官吏私吞了不少文物,有些文物还受到破坏。对此王道士深感痛心,对朝廷也失去了信心。

斯坦因在说服王道士带走文物的过程中,也不是那么顺利。除了金钱的劝诱,更重要的一点是斯坦因告诉王道士他崇拜唐玄奘。王道士认为,虽然斯坦因是外国人,但在信仰上和理想上,他们能达成一致。和没落无知的清政府相比,王道士选择相信斯坦因也是情有可原的。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王道士信仰的是道教不是佛教。他在看守莫高窟期间,正努力把莫高窟改造成一个道观。后来他把老外给他的钱也用在了寺庙的整修上,自己并没有拿来享用。

参观的时间是短暂的,如果允许的话,真想像考古学家般驻扎下来,好好看看每一个洞窟,了解每一面壁画上的故事。有个说法,说莫高窟在中国,但对莫高窟研究最透的却是日本人。在参观的过程中,看到很多日本人,请私人导游,手拿笔记本,细心地临摹壁画上的内容。我认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历史学家,但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必须去了解。

离开莫高窟的时候,我的眼中一直饱含泪水。我忽然想:今天,我们通过仅有的壁画、卷轴等历史文物去想象上一个“千年”或上上个“千年”,很神秘,很有学问,很有意思。但是,随着科技日渐发达,信息日渐庞大,未来的人会如何看我们?历史是否会变得如此无趣?也许,只有历史才能给出答案了。

(摘自清华大学出版社《400日单车迁寻万里》 作者:周子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