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夜访文昌阁小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夜访文昌阁小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报刊社《初中生》杂志举行办刊研讨会暨中学作文教学研讨会。我们赶到凤凰时,夜幕已降临。吃完晚饭,我邀文友昕孺兄及年轻编辑江冬同去文昌阁小学

尽管已过九点,又是暑假,可传达室的门依然敞开,亮亮的灯光一股脑儿泻出来,迎接着我们。传达室的门卫是一对老两口,极认真,反复看了我们的证件才予以放行。我们兴冲冲地直奔校园。天上没有月亮,星星都很少,眼前黑乎乎的,正不知往哪里走。守传达的老头举着个手电筒赶来,说:“你们找不到的,我带你们去看。”我们喜出望外,随着他在干干净净的校园里左弯右拐往里走。

一座小桥,青砖护栏。桥下是水池,不很大,也不小。过了石桥,黑瓦青砖的古老校舍横在面前,我随手电筒光抬头,见檐下挂有黄永玉先生题写校名的匾额。这只有一层的校舍很古朴,其前身是清代的书院。进入里面,有楠木树在庭中挺立。现在这儿仍为学生上课的教室。左边教室墙上标有介绍:“沈从文、肖纪美、黄永玉小时候就读时的教室。”呵,一个大文学家、一个很有成就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个大艺术家,小时候都在这间教室里就读过。我们很想进教室看看,无奈上了锁,只能在窗外望望里面。我多次读过黄永玉先生的短文《乡梦不曾休》,其结尾写他50年后来到文昌阁小学,“我走进二年级的课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黄永玉,六乘六等于几?’我慢慢站了起来。课堂里空无一人。”

今晚,这间教室也空无一人,这座古老的旧时书院空无一人,任凭我们崇敬、缅怀的感情在心底澎湃,任凭墙角石缝的蟋蟀鸣虫在述说遥远往事,任凭老楠木树那繁茂的叶子无数张嘴似的抒发感慨……

在过道墙上,还有一则说明“楠木树下的教诲”,是说沈从文小时候很贪玩,逃学到外面看一天“木偶”戏,回校后老师罚他在这楠木树下跪了半个多小时。他抱怨老师不该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处罚,老师严肃教育他说:“树往上长,你往下跪,你比别人矮一截,这是你自己不尊重自己的结果啊,请你记住:自侮必然自贱,自尊才能自贵。”这些话,激发了他刻苦学习、不屈不挠的上进心。

楠木树有一百多年历史。校园中还有不少其他古树,静夜里如巨人挺立。文昌阁小学位于凤凰城南对河的南华山麓,据说过去山上古木参天,林间荆棘丛生。大白天有巨蛇滑行而过时,齐腰深的芭茅便向两边翻卷。文昌阁瓦梁上可见长蛇蜿蜒来去,就连上课,有时屋梁上也会掉下蛇来。沈从文先生小时候在这儿,只要下课铃一响,就到操场上与同学“龙虎斗”,或和同学跑到古树林那儿比赛爬树,他还学会了采草药……

岁月远逝,生活翻过了一页又一页,社会的发展改变了自然,改变了人生……老门卫是凤凰本地人,单瘦个子,他热情地领着我们看这看那,一一介绍。那泉井,那碑林,那大礼堂,那藏书楼,那百年校庆的记载以及学校的简介,飞檐翼角的房子、圆形的石门、高高的台阶,刻有沈从文先生书写的《我的评述》的石墙,还有黄永玉先生的书法“滴水”和雕塑作品“童年不再”……一一构筑成了文化、艺术及历史的综合体,庄重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沈从文先生在文昌阁小学毕业后,就被送到湘西土著军队中当兵,20岁到北京闯荡,硬凭着“刻苦”、“耐烦”,用手中的一支笔写出了“叠起来有两个等身齐”的著作。后来,他无法再写作了,改行搞文物研究,几次全国文代会都无缘参加。但是,他的淡泊名利,他对人事的宽容,他的与世无争……和多少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巴金先生生前高度赞扬老朋友沈从文“独特的风格”、“很高的才华”和“金子般的心”。连许多瑞典人都认为,如果沈从文先生在世,肯定是中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最强有力的候选人”。步出文昌阁小学的老校舍,站在门口小桥上,一个问题突然跳入我的脑海:为什么有的作家在生前大红大紫,死后却默默无闻?为什么有的作家生前备受冷落,死后却极受推崇?

夜渐渐深了。此时,但见古朴的老校舍默默无语,高耸的楠木树默默无语,藏书楼、荷花池、小桥……都默默无语。

(作者单位:隆回县司门前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