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路摊点该疏该堵?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打造“无摊城市”是如今一些城市管理的焦点。面对清静的街面,一些老百姓却表示,生活没有以前方便,日常开销相应增加。而素以摆摊谋生的城市低收入者、外来务工人群,则发出了渴望“生存空间”的呼唤。
上海市即将出台的《城市设摊导则》,可能会带来某些新意与启示。该《导则》指出: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申请条件也不复杂,摊主只须在上海居住至少半年以上即可。
很多城市原本就是先有市后有城的。如果没有了市,即使再整洁,再秩序井然,这座城也会变得死气沉沉。其实,那些违规经营的小商小贩们,并非是些穷凶极恶的盗贼劫匪,何须执法部门拿出打击犯罪分子的气力?
毫无疑问,现代、文明,气派的都市令所有人向往。但是,我们目前的一系列软硬件、主客观条件都准备妥当了吗?一方面,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城市有着相当数量文化知识偏低,年龄偏大的失业无业人员。在社会保障不足的情况下,摆小摊、做小买卖成为一些人的“糊口之计”。基尼系数拉大,贫富差距客观存在,低成本、低价位的小摊点也常是低收入人群消费的“不二之选”。另一方面,农民工大量进城,在为城市发展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怎样提高其素质,疏导其就业、规范其谋生行为,同样不是一日之功。仅靠“大笔一挥”,单凭“专项清理”,而不是尽可能协调帮助,开辟更多低门槛、合法的就业途径,能有效化解现实矛盾吗?
事实上,小摊点、小门脸与环境“脏、乱、差”绝不是等同关系。纵观一些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分区域、规范化的“小营生”不仅是便民利民的亮点,也是解决就业、开辟创业的新途径,更可能成为具有特色的城市旅游风景线。(摘自2007年3月2日《中华工商时报》)
为何常识仍需提醒
高君波
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加强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价格评审管理,强调政府采购要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坚持低价优先、价廉物美的原则。
政府采购作为一种集团采购方式.具有规模效应.也就是拥有最好的性价比,低价优先、价廉物美应当是招标的底线。但是前不久,在广州市人代会上,有人反映下属单位委托政府采购的面包车,竟然比市场价还要贵数万元。来自各部门的人大代表纷纷诉说“吃了政府采购的亏”。
日常生活中,即便是一个家庭主妇到菜市场买菜.她都懂得“货比三家”,多转几个摊位。而政府采购的招标价竟然高于市场价,就不由得让人怀疑,组织招标的工作人员在招标前的市场调查是如何开展的?
政府采购没能达到价廉物美的目的,其实也反映出招标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政府采购本应是最“阳光”的招标会,但由于在具体执行中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最终成了个别组织者说了算。在这些人中,也许本来就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组织者根本就不了解市场行情,容易被供应商“糊弄”;也许有的人“不花自己钱不心疼”,图的就是一场招标的劳务费而已。让这样的人来组织招标,怎能不使严肃的工作成“儿戏”呢?
政府采购中出现反常的“价格落差”,还有可能存在腐败行为。事实上,即便是在招标中履行了相应的程序,如果招标者与投标者存在利益关系,他们或想尽办法操纵价格,或明里是招标暗中却定标,也会导致招标方与个别投标者“利益合谋”,串通一气挖政府的“墙脚”。如此一来,必定违背了公开招标的本意,最终结果只能是越招越贵。
政府采购连价廉物美的底线都做不到,不仅浪费了国家宝贵的财政经费,也严重损害了政府行为的公正和权威。财政部下发通知专门提醒,究竟让谁应该感到脸红?(摘自2007年2月14日《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