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研组质量协作体策略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研组质量协作体策略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几年来,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学校建立“五个质量协作体”,即年级组质量协作体、教研组质量协作体、备课组质量协作体、班级质量协作体、学习小组质量协作体等。其中,教研组质量协作体是核心。因为教研组承担着指导教师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专业支持的重要职能。建立教研组质量协作体,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能最大限度地展开教师之间对话、互动与互助的专业组织。

教师“自给自足”、“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以及“假合作”或“强制合作”的教研组文化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以个体为主,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二是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享受不到愉悦感。建设教研组质量协作体,就是要营造协作的氛围,利用协作精神化解教师之间的利益矛盾,形成竞争基础上的协作、协作基础上的竞争。

1. 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

教研组应是集教学、研究、管理于一体的教师专业组织。教研组既不能异化为事务性组织,变成行政的附庸;也不能异化为备课组或课题组,丧失应有的“教”和“研”的功能。对教师来说,教研组的愿景主要表现为预期的目标,来自教师对学生学习、学校发展的责任。

基于我校“创办优质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共同愿景,我们提出,教研组是教师成长之土,是教师获得职业尊严的“家”。价值观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方式,基于我校“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对民族的未来负责;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提升教师职业境界;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本,创办优质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我们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适应和满足人发展的需要,在于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人形成美好的人性和获得幸福的生活。教学和研究是教师劳动的两个方面,只有教学的进步、能力的提高才能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学相长”是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应然的价值取向。

2.支持性的成员关系和身份认同

在质量协作体中,教研组成员之间是平等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没有绝对的权威。教研组长的定位是某个学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该学科课程的领导者,该学科教研活动的召集人。在协作体中,教师是教学管理者,是学科教学者、教学研究者。

支持性的成员关系和身份认同使教研组质量协作体充满了道德关怀,教师之间相互关心、信赖和支持,不再是相识的同事,而是友好的伙伴,是为实现共同愿景和价值而奋斗的实践者。

3.把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作为终极目标

教研组活动包括学生学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两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教研组活动的核心。只有将学生学习作为关注的核心,教研组的活动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和丰富的意义。为此,我们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作为教研组活动的核心,把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作为教研组质量协作体的终极目标。

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业质量又是教学质量的核心。从学校“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对民族的未来负责”的价值观出发,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的个性、良好的品格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等。为此,我们把教研组质量协作体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从关注知识掌握转向关注整体素质,从关注部分优生转向关注全体学生。

要实现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的终极目标,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有赖于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研究方式的转变。然而,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自己,更不能孤立地形成与改进其教学策略和风格。教师思维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改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组内教师之间的协作来实现集体智慧与个体智慧的交融。

教研组质量协作体,必须基于教学,聚焦课堂,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必须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教研内容,最大限度地展开教研组内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与互助。当然,教研组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在教学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的过程必须始终与教学过程相统一,其目的必须指向教学实践。

1. 同读课标,共说教材

开展教研组“同读课标,共说教材”活动,在课程标准、教材和课堂教学之间为教师架设一座桥梁。

同读课标,要求全组教师一起理清学科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以准确把握学科本质、学科教育价值和学科教学方法。

共说教材,包括说“学段教材的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及要求、课程资源开发”;说“单册教材的编写体例、知识点、教材处理建议”;说“单元教材的编排意图、结构安排及逻辑关系、教学目标的确定”等,三种方式均要画出“知识树”或思维导图。

2. 同课同构,集体备课

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带领组内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怎样才能变组内教师之间的差异为资源,实现共同成长?为此,我们开展了同课同构协作教研。同组教师选择相同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敲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流程和检测试题,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包括:独立备课集体备课学设计授课、观课集体议课。同课同构“构”出了适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保障各班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共享教学资源、共商教学问题,发挥了组内教师的协作精神,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共同提升。

3. 同课异构,相互切磋

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不同教师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如何让组内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对文本进行多样解读,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呢?我们开展了同课异构协作教研。让几位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独立备课,然后在平行班同上一课,对比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巧妙之处,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方式、教学智慧的碰撞,产生“1+1>2”的效果,整体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基本流程是:教研组共同确定相同的教学题目几位优秀教师分别备课授课、观课集体议课。

比如,三位教师同上一节作文指导课《细节描写》。在“异构交流实践研讨反思创新”的螺旋式进程中,既有教师对课标理解的和谐共振,也有不同看法的碰撞。原来的听评课,只是大家一起评一评、议一议,触及不到深处。而同课异构则不同,大家一起研究和教学,每位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这样,老师们都舍得花心血备课,积极思考,竭力找出与其他教师上课的不同点。高手过招,招招精彩,相互观摩和切磋,收获颇多,大大提高了教研的有效性。

4. 异课同构,共建模式

在同课同构和同课异构的基础上,我们对“上得好”的教师进行了考察,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或相似的做法,如上课先出示教学目标,最后进行达标检测;先让学生读书、看书,再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练;有些问题让优生到讲台上给全班讲等。我们想,能不能从这些“上得好”的教师身上提炼出共同、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适合校情的主流教学模式呢?于是我们先在高中数学组开展了“异课同构”协作教研——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教学方法。

经过一学期的探索,在总结数学组“预习讲解练习”三环节的基本做法后,我们提出了“导、学、议、练、悟”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导——揭示目标,引入新课。导入课题,以问题方式揭示目标,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学——指导读书,自学探究。学生针对学习目标、设置的问题及学习任务读书找答案,自学、探究,提出疑难问题,作好讨论发言的准备,教师指导学困生。

议——释疑解疑,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交流,展示自学成果;教师检查评点,举例示范应用,关注好学困生。

练——课堂练习,对照课标进行检测。精选习题,分层要求;适时检测,落实“堂堂清”。

悟——梳理归纳,反思深化。梳理知识点,建立起知识网;回扣目标,反思思维障碍点,归纳解题规律,总结得与失。

在这几个环节中,“导”是“学”的铺垫,由教师引领课堂开场戏。“学”是“导”的落实,是“议”的准备,是课堂学习的核心环节,由学生完成。“议”是“学”的升华,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练”是运用环节,是对“学”巩固、检验的过程。“悟”是反思与总结环节,是学习思维的深化。在对课堂结构和节奏进行适度控制的基础上,“导、学、议、练、悟”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为了巩固教研组质量协作体取得的成果,我们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荣辱与共、利害并存,以保障学生学业质量的持续和全面提高。

1. 青蓝工程

组内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老带新、师带徒,提高年轻教师的学习力、教学力、教育力,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

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的结对目标是:① 一学期站稳——基本熟悉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感,被学生接纳。② 两学期合格——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一年后能评聘为初级教师。③ 三年成熟——掌握所任教学段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竞赛崭露头角。

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结对的措施是:① 共同备课。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吃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案、学案。导师在徒弟上课前检查徒弟的教案并签字。② 互相听课。徒弟每周至少听导师的指导课1节,导师每周至少听徒弟的实践课1节。徒弟期末前在教研组内上汇报课,由教研组评价。③ 组织“成长论坛”。师徒欢聚一堂,交流经验和体会,碰撞思维和智慧的火花,共享成长的快乐。④ 实行青蓝工程每月、每学期的考核。为考核优秀的师徒对子颁发证书,发放奖金。考核合格的,学校给导师计发专项补助。不合格的,校长约谈。

2. 课堂观察

与传统“听评课”的关注点和价值追求不同,课堂观察要求观课者除了用自己的视点来透析课堂以外,更多的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感受课堂、思考课堂、理解课堂。“不看老师看学生”、“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等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形成教研组的协作文化。

课堂观察的基本流程是:① 召开课前分析会。授课教师阐述教材解读、目标设定、流程设计,教研组长安排观课分工,如教学设计、课堂提问、教师讲解、学生自学、课堂练习、目标达成等。② 组织课中观察。③ 召开课后分析会。授课教师谈教学体会,观课者评议发言,包括数据通报、现象陈述、得失分析、教学建议等,最后由教研组长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求观课教师认真填写课堂观察记录及评价量表,客观量分,真诚评议,及时反馈。课堂观察研究纳入教师、教研组当月工作考核。教研组长汇总量分结果并报教务处,作为授课教师当月“上课”项目得分。

3. 教学质量一票否决

学校根据各个学科在年级考试中的有效贡献度来对教研组质量协作体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实行教考分离,运用相对标准分等级法评价教学质量,从相对标准分、优等生增长率、中等生增长率三项指标定量考核教师、教研组教学质量,并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定性评价。优秀——月考(期末考试)组内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分均值排名学部各教研组第一,且无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论为“不合格”。良好——月考(期末考试)组内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分均值排名学部各教研组第二,且无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论为“不合格”。合格——月考(期末考试)组内90%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论为“合格”以上。不合格——月考(期末考试)组内有超过10%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论为“不合格”。

教研组质量协作体以学生和课堂教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实现了个人知识和经验体系的重构,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学生的学业质量得到大面积提升。

(作者系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