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火车上的食人族》——对灵魂的拷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火车上的食人族》——对灵魂的拷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在《火车上食人族》中,马克·吐温为我们揭示了一幅血淋淋的人吃人的画面,将人类兽性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人类面前,直击人类灵魂深处。这一对灵魂的拷问,超越了时代的需求性,不仅在当时的时代给人以冲击,还影响了后面一代代人,使他们可以不断的用新的眼光揭示和发现新的问题。而且,这一拷问具有广大的共鸣性,它不只影响了美国人民,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认同感。人类的兽性通过集体无意识,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震惊与悲哀。同时,它还体现了一定人文关怀,通过对人类原始欲望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夸张描写,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人性中缺失的部分,以及缺失后的人性导致的残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关 键 词】火车上的食人族 超越性 共鸣性 人文性 兽性

《火车上的食人族》(Cannibalism in the Cars)在马克·吐温貌似荒诞不经的笔下,像我们展示了一幅血淋淋的人吃人的画面,直击我们的灵魂深处,让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人类在原始欲望面前那么的不堪一击,人类所谓的仁义道德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又何去何从?这一对灵魂的拷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并乔装成集体无意识隐藏在我们的深层记忆中,使每代人都无法忽略这部作品带给人的震撼。因此这部短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确实可以称之为经典。它超越了时代的需求,引起人类强烈的共鸣,同时又迫使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现状进行反思。

一、超越性

一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可以经久弥新,不管经历了多少时间,也不会被湮没。它所体现的精神已经超越了时代的需求,不仅为当时的一代人照亮了道路,也为后代的人指明了方向。

故事发生在一列困在暴风雪的火车中。由于困于暴风雪中,长久没有食物,旅客们决定以人为食,而“食”则要在他们当中投票产生。令人心凉的是,所有人都视其为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他们从容的建立一个议会同过选举来决定吃谁。“‘先生们,不能再拖了!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决定我们中间哪些人要死,做其他人的事物。’”[1](p207)“‘我提议提名到此结束,下面由议会进行投票选举。’”[1](p207)马克·吐温借助这一列车里发生的故事,讽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政治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吃人”的残忍事实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社会制度的不满。吃人,吃掉的是友善、良心与关爱。吃人与否是人类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文明社会的比照下,“吃人”越发令人感到震惊。马克·吐温的这篇短篇小说给人重重一击,将那些徘徊不前,忧郁彷徨的美国人击醒。

同时,这部小说不仅对当时的人有一定的惊醒作用,对后代的人也有很大的启发。不论处于哪一个时代,都有人吃人的现象发生,马克·吐温用这最直接、最悲壮、最残忍的方式将“吃人”现象血淋淋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了“吃人”的本质。也让我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了深刻的认知,也许无意间你就在疯狂地掠夺着别人的生命。同时引导我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处理问题。每一代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有独特的时代特征,但每一时代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吃人”的问题。马克·吐温的这部小说所讨论的话题也是每一代都不可避免的。正如荣格所说,“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万古常新的,需要不断以新的眼光去看待它,旧的眼光只能从中看出他习惯于看的那些东西,只有新的眼光才能不断地揭示和发现。因此,越是含蓄、朦胧、富于象征和暗示的作品,越是能紧紧抓住读者和观众,刺激他们不断地去想象和猜测其中的奥秘。总之,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一种永恒的、不朽的、有生命的存在。”[2](p26)因此,《火车上的食人族》超越了时代的需求性,不仅仅解决了当代人的困惑,同时提醒了后人,是永恒的、有生命的存在。

二、共鸣性

这部小说写的是人吃人的事,但“吃人事件”不只存在于美国,世界范围都有。在中国,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在俄国,有果戈理(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的《狂人日记》①。这并不是巧合,人性中的兽性是跨越种族、跨越时间的,它存在于我们所有人的集体无意识的深处,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我们与马克·吐温处于不同的年代,属于不同的种族,但我们读《火车上的食人族》时,仍会感到极度的震惊,深深的无奈和无限的悲凉。

这个故事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在人类达到饥饿的极限时,爆发的最原始的欲望,不惜吃同伴来求生存。马克·吐温用很荒唐可笑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个道貌岸然的政客。这些政客一个个披着人类的外衣,却在做着无比兽性的事。极为讽刺的是,这位政客“眼睛一亮,露出喜悦。”[1](p206),以一个无比快乐的情绪来回忆这段血腥的事情,他的道德和仁义在人类最原始的欲望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在刚刚被火车困住的时候,这些人还可以齐心协力,与困难抗衡,“这是不可思议的一幕,一小群疯狂的人在与铺盖天地的大雪搏斗。”[1](p206)此时,人们还保有文明的面纱,试图通过团结合作战胜这自然界的灾害。然而,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的意志力逐渐消失,原始欲望逐渐占据人类的意识。被困的第五天,“每只眼睛都露出极度的饥饿,隐含着一种可怕的含义——预示着在每个人心理隐约形成的一个想法——一个还没人敢说出来的想法。”[1](p207)这个时候,人类已经接近极限,最原始的欲望呼吁而出,人类的兽性也有破壳而出的趋势。终于,在第七天时,“那件在每个人心中不断膨胀的事随时都会从嘴里蹦出来!本能已经忍道了极点——她必须屈服。”[1](p207)这个时候,人类在原始欲望的面前,所有文明的防备都已经溃不成军。当这些乘客决定吃人自保时,除了震惊与心酸,我们只能感叹人类文明的脆弱。“每当集体无意识变成一种活生生的经验,并且影响到一个时代的自觉意识观念,这一事件就是一种创造性行动,它对于每个生活在那一时代的人,就都具有重大意义。一部艺术作品被生产出来以后,也就包含着那种可以说是时代相传的信息。”[12(p109)当这种兽性被马克·吐温变成活生生的吃人事件后,它对我们内心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对于我们不同民族的人也都具不可磨灭的意义,可以说《火车上的食人族》触及到了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某种东西,使不同种族不同时代的人达到了心灵上的共鸣。

三、人文性

人文关怀在文学中体现为作品对人性的关注、对人的尊重以及对人类觉醒的启发。它不仅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和情感,还可以改变人的处世态度。这篇短篇小说,体现出了一种人文关怀,让人们对目前的生存状况进行反思。

这一貌似荒诞不经的故事被讲述者讲得有理有据、真真实实,包括时间在1853年12月19日。地点,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人物,24名乘客。这些信息的给出让人很难感觉这一故事是假的。在故事的结尾,在那个患有臆想症的政客下车后,故事的倾听者“我”被一种难以形容的困惑困扰,“可是那骇人的情节使我无法忍受,将我的思想抛入绝望的混乱之中。”[2](p210)这不只是“我”的感觉,所有读到这里的读者,都会有这么一种感觉,惊愕、焦虑和困惑。人类在面对原始欲望时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我们一直就生活在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中?我们是否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目前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到了何种地步?

虽然在最后,列车长说这个故事都是这位政客的臆想。让“我”松了一口气,也让读者松了一口气。但还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现状的焦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兽性愈加凸显,人与人之间的敌意也越来越重。为了个人利益,许多人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成全自我。许多人都与那位有臆想症的政客一样,只有在“吃光”所有人后才会善罢甘休。人类当中善、美、宽容的分量随着社会的进步渐渐减少,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益的纠葛就是彼此间两层“防盗门”的隔阂。

不管在哪一个时代,人类社会想要健康的发展,都离不开对人性的正确引导,进而促进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对人类原始欲望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夸张描写,使人们清醒意识到了自己人性中缺失的部分,以及缺失后的人性导致的残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人们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或者说人类文明在面对原始欲望的重压性,如果脱掉了文明的面纱,人类也就与兽类无异。

因此,马克吐温的这篇短篇小说是对人性的探究,是对灵魂的拷问。它用胡言乱语来评价人类社会的行为,揭示人的社会关系的必然性,同时又推动人们的行为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化。它超越了各种文明的历史局限性,提倡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建立团结、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

《火车上的食人族》超越了时间的束缚,可以不断地以新的眼光去看待,并能够从其中的象征和暗示中不断得到新的启示。同时,它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触及到人类灵魂深处的东西,是对灵魂的拷问。但更不可忽视的是其传达出的人文关怀。它是人们认识到目前的生存状况,并对如何改善人们当前的生存环境有一定的启发。

注释:

①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俄罗斯作家,善于描绘生活,将现实和幻想结合,具有讽刺性的幽默。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发表于1834年。1918年鲁迅发表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

参考文献:

[1]朱振武编,孙继涛,李丹,董红英撰.火车上的食人族[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荣格著,冯川,苏克编译.心理学与文学[M].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0.26,109.